摘 要:情感體驗式閱讀符合“重視學生獨特閱讀體驗和感受,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教育要求,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閱讀教學;情感體驗;自主閱讀
要想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情感體驗的意識,并引導學生運用“情感體驗來充實個體精神,享受審美樂趣,提升人生境界”,最終“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一、現行語文閱讀教學的弊端
如果說語文閱讀是滋養(yǎng)學生認知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的一泓清泉,那么體驗式閱讀方法則是這泓清泉的源頭,情感就是這個體驗源頭的精華。然而,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只強調解題技巧,為考試而教,漠視學生情感體驗。其弊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處于線性、機械的“被動閱讀”
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要學會和文本進行深入“對話”,體味作品中的“知、情、意”,深刻剖析和理解句段的寫作用意。但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教學囿于教參,硬生生地牽著學生思維,學生始終處于“閱讀內容—記錄答案”這種線性、機械的“被動閱讀”。學生只掌握一些零碎的知識,無法運用情感體驗從整體上主動參與文章分析。
2.教師唯預設教學,學生缺少自省過程
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思想的影響下,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在指導閱讀教學時,自己總是扮演課堂知識傳授的“強權者”,強迫學生按照自己先前預設好的教案內容一成不變地“走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關注學生閱讀狀態(tài)的變化和閱讀情感的發(fā)展,學生一旦偏離預設軌道,教師就生硬地把學生“拽”回來。這樣的閱讀教學過分追求預設結果,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解決生成性問題過程中發(fā)揮的“自省”作用,閱讀教學變得呆板、程式化。
3.強調“知識價值本位”,小學而大遺
葉圣陶認為:“教材無非是些例子”,學習“例子”是讓學生以此為支點,遷移書本知識,提高自主閱讀中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墒牵诂F實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強調知識授受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他們以考試知識為教學中心,細致分析文章重點語句的含義,強化這些枯燥、繁瑣的知識。學生身負一大堆“標簽式知識”,自己仍然不會自主閱讀。這種教學行為“小學而大遺”。
要改變上述現狀,筆者認為只有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真正實現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情感體驗”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情感體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個體主動積極的親歷與驗證某種真實(或虛擬)的情境(或事件)”并通過聯想和想象等形式產生共鳴,實現自主閱讀,達到“認知、能力提高和情感體驗”三個過程的有機結合。它改變了傳統閱讀教學形式,學生樹立主體閱讀意識,主動建構知識、生成意義。
1.樹立學生主體閱讀地位,培養(yǎng)學生主體實踐精神
情感體驗式閱讀教學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閱讀過程中,主動實踐閱讀體驗。這符合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獨特閱讀體驗感受”的教育要求。在此過程中,學生閱讀體驗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大大激發(fā)了他們“親歷體驗情境或實踐”的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實踐精神。
2.改變傳統閱讀教學形式,促進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
情感體驗式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是一種制度的創(chuàng)新,更是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它通過“情境渲染(如,聲音、圖畫、文字等)、聯想、想象、游戲、辯論、參觀、訪談”等多樣性的活動,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實踐,并在實踐中體察知識、探究知識、感悟知識,內化知識,實現自己閱讀欣賞能力的提高。
3.實現學生快樂學習,內化學生閱讀品質的自覺性
情感體驗式閱讀教學通過多種體驗活動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自主閱讀學習中去。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整個閱讀過程都是內在閱讀動力推動的使然。這極大地提升了語文閱讀教和學的價值,有助于增強學生內化閱讀品質的自覺性。
由此可見,情感體驗式閱讀教學既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也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是學生本位理念的回歸,也是實現學生“認知和情意統一”的必然選擇。
三、情感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語文閱讀教學既要求學生調動情感體驗開展文本閱讀,也要求學生通過“置換角色”來親歷情感體驗,理解文章的內容。即“走進去、走出來”。為此,要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1.建構“音、畫、文”多維情境互映,調動情感體驗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有一個真實的經驗情境,在這個情境內部產生一個真實的問題,作為思維的刺激物?!币虼耍處熞獎?chuàng)設多維情境,調動學生各個情感器官,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讓學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形成智力、非智力因素的整體和諧,從而增強學生情智相諧的閱讀能力。
筆者在教授《七律·長征》時,選擇一首雄壯鏗鏘的音樂作為教學背景音樂并結合教科書前面的《長征》電視劇插圖進行講解。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內心頓存威武之感、英雄之慨,戰(zhàn)士英勇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朗讀與音樂的配合下已經躍然紙上。緊接著,筆者利用PPT把切合《七律·長征》主旨的圖片嵌入音樂中播放,讓學生再次感受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將“平面文字轉化為立體音畫”能使學生在音樂和圖片的情境渲染中“入其境、體其味、陶其情、養(yǎng)其性”,增強學生的品鑒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2.由“置換角色”感悟到“回歸文本”評價,親歷情感體驗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因時因事而起,都是作者某時某事情感的抒發(fā)。它與學生的生活經歷存在一定的“代溝”,這就給學生閱讀理解帶來難度。學生要想真正理解特定情境下的文本,僅僅盲目地用反復閱讀的方法和生硬的理解是行不通的。學生只有從“作者本身去理解作者,重演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恢復作品發(fā)生情境的因素”,再從文中走出來,以閱讀者的身份作客觀的評價。通過主客交融的方式閱讀思考文本的意義,學生才能生成切合實際的、有意義的理解,在充分體驗文本情感的同時,促進對文本更深入的理解。
筆者在教授茹志鵑《百合花》一文時,為了打破年代和事件的“代溝”影響,筆者全面調動學生的感覺和想象去體會、揣摩小通訊員在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面對隨時犧牲的危險,為何還“一心二用”。學生就像一位“夢幻者”,帶著自己的感受親歷情境,把文段所描述內容的形、色、味、香等特征一一進行體味。學生腦海里似乎能浮現“小通訊員身背插著樹枝和野菊花時腳步輕快的模樣”,鼻子里似乎嗅到了“代表和平與美好生活的野菊花散發(fā)出的陣陣芳香”,感受到了“不畏殘酷戰(zhàn)爭,追求正義和和平”的熱情。于是內心喚起一種美好的感覺,隨即想象到小通訊員也是“率真、純潔、面臨戰(zhàn)斗毫不緊張、愛好自然、追求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化身。經過如此細致、活躍的親歷體驗閱讀活動,學生“走出文本”后,就可以打開作家意識情感世界的大門,接受作品描繪中人物、事件等蘊含的真善美的洗禮。
3.開展讀寫結合,鞏固情感體驗
語文閱讀教學“以掌握課本原始知識為基點,學會遷移和運用知識”為目的。為此,教師應該在學生閱讀習得之后圍繞相關知識布置寫作練習。學生在讀寫結合的實踐活動中,為了證明自己的閱讀能力,勢必會充分調動自己原始的情感積累,內化文本語言并加以運用,進一步豐富、創(chuàng)新、升華原始情感。這種訓練周而復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而且鞏固和強化了學生運用情感體驗來閱讀文本的方法,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教學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時,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對某種環(huán)境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描寫,筆者在第一課時教學結束后,布置學生依據文章第二段仿寫炎炎夏日下的街景。在批閱中,很多學生結合已學文本知識,運用仿寫將自己的閱讀體驗完整地流于筆端,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夏日之烈的情景。這種策略既復習和鞏固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入情入境的體驗式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體驗、理解、掌握文本所蘊含的情感因素,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平望第二中學)
?誗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