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寫作實踐中學生為抒發(fā)真情實感會將熟悉的日常生活作為寫作素材。但因為人生經(jīng)歷有太多的相似,所寫的人與事往往有太多的雷同,極易出現(xiàn)“千人一面”的現(xiàn)象。對日常生活寫作素材進行精細加工,以新眼光發(fā)現(xiàn)問題,以新手法表現(xiàn)主旨,以新思路謀篇布局,作文中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就可以煥發(fā)出別樣的風采。
關鍵詞:日常生活寫作素材;精細加工;新眼光;新手法;新思路
在寫作訓練時學生往往被要求寫出真情實感,展現(xiàn)一種內(nèi)在
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目的就是引導學生以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寫作,啟發(fā)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思考社會人生,寫真事,訴真情,說真話。
在寫作實踐中學生為表達真情實感,無疑會將日常生活作為寫作素材。受客觀條件制約,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寫作時沒有辦法想出與他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但再熟悉的地方也會有風景!只要我們用心對日常生活寫作素材進行深加工,同樣可以寫出有別具一格的文章。
一、別有洞天——換一種眼光
學生在寫作時因為人生閱歷和知識水平等因素存在差異,即使對同一問題,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可以在客觀冷靜的敘述基礎上,緣事生理,升華出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閃光和人生意義的感悟。
在寫作以“中秋”為話題的隨筆時,很多學生不約而同地寫全家人圍坐一桌吃團圓飯的場景,表達的情感主要集中在對花好月圓人團圓的贊美。但有學生卻在這熱鬧中對中秋佳節(jié)進行了冷靜思考。一位學生寫一家人吃團圓飯時她感知到的世事無常,令人悲傷的是熟悉的家人里已缺少了和藹的大伯,讓人欣喜的是家族成員中又增添了一個小生命,由此該學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中秋團圓,我們無需苛求與我們團圓的人永遠一模一樣。對于那些值得我們懷念的人與物,我們可以通過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新生事物也在發(fā)展,所以經(jīng)歷過生離死別,我們更要珍惜眼前,珍惜那輪圓月?!蓖ㄟ^議論抒情,作者在尋常瑣事中悟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人有悲歡離合,我們不能讓自己總沉浸在對往事的懷念感傷之中,而是要掙扎著努力向前,去追尋美好的人生。
在更多時候學生都經(jīng)歷著與他人相似的生活,但只要我們慧眼獨具,用心觀察,就可以在尋常事件發(fā)現(xiàn)新問題,獲得新感悟。
二、曲徑通幽——換一種手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文須錯綜見意,曲折生姿?!奔热皇菍懭粘I睿S多學生在寫作時便只是平鋪直敘,而忽略了寫作手法的運用,一馬平川,缺少了江南園林廊腰復道的蜿蜒。
很多女生都曾有過學跳芭蕾舞的經(jīng)歷,一個學生在作文中這
樣寫道:“終于在一個溫暖的下午,我親手觸摸到這雙精致的足尖鞋。我迫不及待地將腳伸進去,輕輕地將緞帶在腳背上交叉,在腳踝內(nèi)側系出一個漂亮的蝴蝶結?!蓖ㄟ^此處細節(jié)描寫,我們分明可以想象出一個愛跳舞的小姑娘初學芭蕾時的激動之情。有一位學生在寫作“青春”為主題的隨筆時,首先寫出的卻是青春之時的迷惘與幻想,但文章最后,他寫道:“后來看了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猛然醒悟?,F(xiàn)在作為學生的我,學習應該成為青春的重要組成。我無法將它們卸下、拋去,因為它們是我現(xiàn)如今的責任!”通過欲揚先抑的手法,作者吟唱出一曲只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因此雖是相同生活素材,但如果我們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對比襯托、懸念伏筆、欲揚先抑等寫作手法,也會讓文章同中存異,搖曳生姿。
三、殊途同歸——換一種思路
在寫作時學生以日常生活為素材,寫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努力表達真情實感。殊不知,這日常生活也可以包括自己目見耳聞的,而不必親身經(jīng)歷。
在寫作以“青春”為話題的隨筆時,有位學生沒有直接寫自己的青春,而是選擇了自己的母親為寫作對象。“母親得意洋洋,唾沫星子飛濺地講起了青春冒險。手里提著幾米長的繩籠,慢慢悠悠地走向小池塘。屁股后頭跟著一群小跟班。等到了池塘邊,手一揮,繩籠下水,將一端系在樹上,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眼睛賊溜溜盯著河邊那誘人的棗樹,環(huán)顧四周,趁看棗大爺熟睡,用竹竿揮向棗樹,棗子刷刷往下掉,鬧醒了看棗人。趁他還未起身,用外套摟起棗子便逃,卻不忘解下繩子,提著滿滿一籠龍蝦回家?!闭l說只有自己的青春才精彩,母親的青春歲月同樣充滿著頑皮與歡笑,同樣也能吸引感染讀者。雖不是親身經(jīng)歷,但也是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縱然是他人的故事,也能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形象的美好,情感的真摯。作為學生也許生活經(jīng)歷有限,但即便是這千篇一律的生活,也可以經(jīng)由我們的巧手慧心進行重新包裝,成為熟悉風景中的一抹亮色。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美學[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高建山.搶占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的制高點[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3(1).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
?誗編輯 王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