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的確立,Holec(1981)率先提出自主學習的概念,他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其能力培養(yǎng)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確立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運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
關鍵詞:數學;自主學習;培養(yǎng);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面對不同學生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的情況設計不同的任務,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進步?!币虼?,教學目標的設置要針對全體學生,不讓學生感到茫然無措,更不能使他們望而生畏。教師一定要設計一些需要稍稍動動腦、動動手就能解答的簡單題,如,數學概念的運用等,使學困生找到自信,覺得離他們不太遠,使他們“夠得著”,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興趣,對數學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還應設計一些中等難度的題目,給中等生一片“施展”的天地;如果課題允許還應設計個別有深度的或綜合性的思考題,給優(yōu)秀生提供發(fā)揮才智的機會。
二、引導學生多方位參與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教師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事先的準備和把握,因此,課堂上所講解知識點會顯得更全面、更有條理、更有邏輯。與此同時,有著較強自學能力的學生,如果教師布置一項教學任務,讓他講授一節(jié)新課,那么未必不能夠講得。這是因為學生會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通過這樣的機會來展示自己,此外,教師更能了解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深度。因此,通過學生講授新知,成為筆者課改的新課題,同時借此機會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對課堂教學和課本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曾經,我讓一名學生講授一堂“正弦定理”新課。剛開始,課堂氣氛略顯緊張,等學生模仿教師展示出例1的變式1、變式2和變式3之后,教室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爭先恐后地展示各自的解法,而且還能夠舉一反三,踴躍提出自己的變式題。等講授新課的學生精彩地講解完例4后,全班報以熱烈的掌聲,正好此時下課鈴聲響了。后來,針對這節(jié)課學生上講臺的成功,我班還開了一次主題班會。會上,主講的學生介紹如何準備這些例題,如何想到例題的變式,以及上課后有何感想,這位學生毫無保留地介紹了自己學習數學的經驗和方法,成為全班學生學習的榜樣。
新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做到“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主導者,讓他們從課堂教學中不僅
僅學習到知識,更讓他們提高自我學習能力,成為真正的漁者。筆者感受到通過開展這樣的課改活動,會使班級數學學習的氣氛越
來越濃,使他們逐步成為自主學習的探究者。
三、教學反思,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在數學探究上,要舍得花時間,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其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課堂容量大,教學節(jié)奏快,教師容易掌控課堂;但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缺少了學生的思維參與,因而也就使學生難以真正地理解數學,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在講授“點到直線距離公式”這一節(jié)課時就采用開放式教學,放手讓學生去尋找證明點到直線間距離公式的方
法,令人驚喜的是學生給出了近十種不同的證明方法,而且其中有一些證法也是我未曾想過的。學生智慧的、精彩紛呈的證法,讓我興奮不已,久久地陶醉于課堂教學的快樂之中。同樣的,在教師的表揚和同伴的激勵下,那些有著不同“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的學生,他們對數學的熱愛之情也得到進一步升華!
四、課外探究,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學生的探究學習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它不應只停留在課內,還要延伸到課外。因此,學生自主探究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一是需要我們合理而正確地解讀課堂教學素材,教材上的每一個新知、新內容都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新問題能力的最好素材和最佳時機。所以,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包括教材中已有資源在內的各種教學素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并進而整合成富有思維發(fā)展空間、啟發(fā)性強、有利于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自主探究性素材。二是我們要善于及時地把握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有探究價值的素材。學生在課堂學習和自主探究過程中,會生成很多關于教學內容的新的感受和想法,有的是適用于在課堂內完成的,有的是難以即時完成的。三是要善于從日常生活情境中汲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例,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的研究性課題。通過學生設計具體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查、研究、實驗,從而在探究過程中獲得體驗,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親身體驗,學生將終身難忘。
作為課堂主導者——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機會,營造良好課堂氛圍,面向全體學生,確保學生真正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應該做好課堂的引導工作,時時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數學素養(yǎng)。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