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熊裝死、上樹一樣會被K.O.?
被水母蜇傷后小便不是萬能靈藥?
看起來遲緩的野牛每年襲人致死率在野生動物里排行前列?
旅行中和野生動物親密接觸,打破一些誤區(qū)在關鍵時刻說不定能救你一命。留美生物科考女博士藍雨林為你劃分野生動物游安全底線。
隨著人們對于原生態(tài)旅游興趣的日趨濃厚,專程尋訪野生動物的旅游人群逐漸成形。
隔著柵欄看看獅虎熊貓的小兒科已經無法滿足一些“野趣”愛好者的口味,于是,肯尼亞馬賽馬拉、坦桑尼亞塞倫蓋提兩大動物遷徙“主戰(zhàn)場”,美國、加拿大、日本各大生態(tài)保護完好的國家公園如今都日趨紅火。去年鴻鵠逸游網首推15天要價25.5萬元的肯尼亞團銷量火爆,足見野趣族的熱忱。
與探尋原生態(tài)景觀和野生動物旅游相呼應的熱門事件,是頻發(fā)的旅游事故。上海女游客在肯尼亞試圖給小河馬拍照遭母河馬咬死的事件引發(fā)軒然大波。除了偶發(fā)性因素,對動物習性的誤區(qū)和缺乏緊急應對能力也是悲劇發(fā)生的重要原因。怎么樣在安全范圍內親近各種動物?如何擺脫在照片里永遠只看到鳥驚飛的背影,和動物驚詫的非自然表情的悲劇?跟著科考腳步,告訴你哪些我們自以為的“安全常識”、“避險措施”根本不靠譜,又如何搞定那些旅行中謀殺菲林的熱門動物!
熊出沒 請注意
黑熊(Black Bear)
最佳尋獲地:美國阿拉斯加阿南野生動物觀測中心(Anan Wildlife Observatory);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鱷魚河國家野生生物保護區(qū)(Alligator River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煙山國家公園(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優(yōu)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
棕熊(Brown Bear)
最佳尋獲地:日本北海道知床國家公園
大棕熊(Grizzly Bear)
最佳尋獲地:美國阿拉斯加卡特邁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qū)(Katma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美國阿拉斯加Kodiak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qū)(Kodiak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錯誤認識:
遇見熊,上樹、裝死就能逃過一劫?
以上兩種處理方法無論你選哪一樣,結局都差不多——運氣好的話,你含恨告別這個世界,上了國內各大報紙頭條甚至新聞聯(lián)播。運氣不好的話,你含恨告別這個世界,新聞被小網站轉載數日網友唏噓一番從此石沉大海。
規(guī)避法寶:
熊出沒的地方,稱為熊域(bear country)。往遠的說,比如著名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美國冰川國家公園,加拿大以北極光籠罩的阿拉斯加;往近了說,比如日本北海道最北有“北方異域”之稱的知床國家公園,都是熊域。一旦進入熊域,首先會看到各種警示牌:You Are in Bear Country?。闵硖幮苡颍。┤缓笫歉鞣N貼心的提醒。此類提醒,請格外注意。因為你能得到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在當地有何種熊在出沒。這個信息,對于規(guī)避熊,以及在意外遇見熊時如何正確處理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熊域保護自己的第一法寶,不是變成大力水手也不是召喚阿拉丁神燈,而是,規(guī)避。無論是黑熊(Black Bear)大棕熊(Grizzly Bear)還是棕熊(Brown Bear),作為旅客你都不希望在爬山涉水的時候拐角遇到熊或者驀然回首大熊站在你背后。具體規(guī)避手段可參考以下建議:
*不單獨在野外行走 。約半數大棕熊、黑熊傷人事件的受害者在被攻擊時單身在野外行走。
*不在清晨和傍晚活動,尤其是夏季,這是熊最為活躍的覓食時段。
*在前進時發(fā)出聲響,尤其是經過植物密集的地方,或拐彎視野受限制處。隨身攜帶熊鈴(一個大鈴鐺,在走路的時候會發(fā)出聲響,即使距離很遠都聽得到)是個好主意。在大風天或溪流旁,熊鈴聲音不夠用了,就不時吼兩嗓子“熊啊,在哪兒呢?”只要熊聽到了你的聲音,注意到了你的存在,一般就會警惕地自動規(guī)避。太厚的樹叢,尤其是夏天長滿野莓果實的那種,請避免穿越。
*若遇到動物尸骸——這是熊極為熱愛的食物,預示著很可能熊正在你注意不到的地方注視著你。所以這種情況下迅速原路返回撤離,以免驚動到熊引來攻擊。
*不要把背包、食物、飲料留在無人照管的地方,很容易吸引來熊。如果熊被吸引來啃著你的食物,你又不巧驚動了熊,那么你的食物以及你自己,估計都保不住了。
一句話總結:在熊域野外行走,時刻保持警惕,時刻注意觀察熊是否在周圍,避免遭遇熊;即使遭遇,但求全身而退,安靜地原路撤離,避免使熊受驚。
遇險處理辦法:
*若是遠距離遇到熊,千萬不要驚慌,即使驚慌你也要克制??!緩慢地,回撤,越遠越好。
*若是近距離遇到熊,千萬不要驚慌(同上),不要做任何突然的動作,以免驚到熊,然后緩慢地后撤,拉開你與熊的距離,同時準備熊噴霧以防熊向你沖來。
*爬樹?放棄吧。所有的黑熊和大多數大棕熊都會爬樹,而且你向樹跑的過程或是忙不迭地爬樹的動作很可能會讓本來不想攻擊你的熊直接開始攻擊。所有熊,請記住,都跑得比你快很多。
*裝死?對黑熊來說,結果就是你真的會死。棕熊,裝死是否有效也因情況而定。所以總得來說不建議。
*熊噴霧(bear spray),所有熊域的國家公園游人信息中心都有販售,建議所有有徒步計劃的游客隨身攜帶。熊噴霧的使用時機,是當熊已經受驚并從遠處向你很有攻擊性地沖過來了,你此時應當立刻掏出熊噴霧準備(再胖的熊,沖刺速度也是極快的?。.斝艿搅四忝媲?0-20米左右時,噴!熊噴霧會產生一團十分刺激性的氣團擋在你和熊之間,所以不必要十分精準的瞄準熊。噴完呢?在噴霧效果還沒消失之前速速撤離!但要注意兩點——一是熊噴霧并非100%有效,僅適用于十分緊急的情況,在野外前行時規(guī)避熊才是根本;二是熊噴霧的氣體刺激性十分強烈,所以在使用時請注意風向,更不可用熊噴霧替代防狼噴霧對人使用,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拍攝竅門:
*如果你在七月或八月三文魚洄游的時候有幸在阿拉斯加,那么恭喜你,參考上文“最佳尋獲地”列表,你可以在溪畔的觀測點安全地近距離拍攝到棕熊在自然間閑適地生活,甚至是棕熊捕魚的瞬間。
*在美國本土,你可以嘗試驅車沿國家公園里的公路在清晨或傍晚徐徐地駕駛,此刻正是上文提到的熊活躍、避免在野外徒步的時間。注意公路兩旁山坡植被開闊處,看有無黑點或棕點在慢慢移動。
*在公路上目擊黑熊穿越公路的可能性極大,棕熊則因較為避人,所以很少在公路旁出現(xiàn)。一旦目擊,可以在路邊停車拍攝。
*拍到自然的熊照片的關鍵是:保持安靜,切忌大呼小叫;保持情緒平穩(wěn);和熊保持安全距離,若熊前進,則緩慢后退,切勿逼近熊或者堵住熊前進的通路。這樣熊才會自自然然地在你附近通過,而不是在你的照片中一臉警惕,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水母 美麗有毒
水母(Jelly Fish)
最佳尋獲地:海灘
錯誤認識:
往被蟄的地方尿尿——臉都丟光了不算,還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種方法真的有效。
規(guī)避法寶:
查看當地警示牌、詢問工作人員,都可以了解到你所在的地方在那個時間段是不是有水母蜇人事件發(fā)生,再以此衡量是應該下水嬉戲還是在海灘上擺個pose 曬曬太陽走人。除此之外,有時你到了一個陌生的海灘,沒有任何警示牌,但你依然發(fā)現(xiàn)大部分游客都沒在水里,請警惕起來,這種狀況一般必有原因。作者惟一一次被水母蜇就是由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幻覺造成的,下水不到五分鐘就悲催中招。有時水母還會被海浪沖上沙灘,記住無論其多么無辜可愛,千萬別直接去撿。
遇險處理辦法:
大部分情況下,你在海水里游泳時,不會時時刻刻都能注意到水下有什么,那怎么知道自己被水母蟄了呢?很簡單,你要是覺得皮膚沒有理由的突然刺痛,開始思考是不是因為海水里的鹽分刺激了你幼嫩肌膚的時候,你很可能就是中招了。被水母蟄到這事可大可小,輕則紅腫,重則危及生命——比如被有些熱帶海域的劇毒箱水母(box jellyfish)蜇到。
經過判斷確定自己中招了怎么辦?
首先,水母蟄人的原理,就是在其觸手接觸到你的時候,把一種叫刺絲囊的細胞刺入你的皮膚,然后被激發(fā)釋放毒液。所以在中招后,先迅速上岸。
Step 1:看看身上是不是還有殘余的水母觸手。如果有,看step 2;如果沒有,恭喜你,請直接進入Step 3。
Step 2:輕輕把觸手移除(別下重手,以免還沒有被激發(fā)的刺絲囊細胞被激發(fā)釋放更多毒液)。如果身邊有醋(可能性挺低的),在移除觸手之前和之后都澆上適量的醋30秒左右,有助于防止刺絲囊細胞激發(fā)。移除觸手的時候千萬別直接用手!因為那樣你會被二度蜇傷。
Step 3:用海水沖洗被蟄傷處,然后果斷掏出你的銀行卡。這不是想告訴你有錢能使鬼推磨,也不是叫你到處尋找ATM機取款,而是用你的銀行卡輕刮你被蟄傷的地方,移除皮膚里殘余的還未被激發(fā)的刺絲囊細胞以免狀況進一步惡化。別用淡水沖、別刮重了,也別用毛巾或者衣服去搓傷處,因為這樣都會導致更多刺絲囊細胞被激發(fā)。
Step 4:通常緊急處理后給予一定時間,小面積的紅腫會慢慢消退,輕微的刺痛不適感也會減弱。但沒有經驗的旅客在被蟄傷后請立刻尋求當地工作人員以及醫(yī)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查看傷處。若被大面積蜇傷或反應嚴重,必須立刻就醫(yī),以免危及生命。
拍攝竅門:
對于普通游客而言,被沖上沙灘的水母,水族館的水母水族箱是最佳拍攝水母的時機哦!
美洲野牛 一號危險品
美洲野牛(buffalo)
最佳尋獲地:美國黃石公園;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維奇塔山脈野生動物避難地(Wichita Mountains Wildlife Refuge)
錯誤認識:
美洲野??此茰仨樌蠈?、行動緩慢,但其實它是美國和加拿大國家森林公園里游客會遇到的最危險的動物之一,注意這個“最”字。從1980到1999年,黃石公園熊傷人事件24起,野牛傷人事件是熊的整整三倍還有余。這哥們兒不僅跑得比人快,若是被激怒還會直接攻擊人。怎么攻擊?牛角深穿刺、骨折、淤青、擦傷……到時你落得什么下場跟你自身素質關系就不大了,那得看牛的心情。
規(guī)避法寶:
若是在公路上開車遇到野牛,減速。若是野牛站在公路當中不走,耐心等待,千萬不要鳴喇叭。野牛很少襲擊車輛,但不絕對。拍照時不要離開車輛,這會引起野牛不安。
若是在徒步時遇到單只野牛,或是野牛群,請保持安靜,保留至少100米的距離,慢慢移動繞開。你在鎮(zhèn)定繞開的時候野牛會注意到你的存在,因此不會受到驚嚇(也就是說繞開的時候不要鬼鬼祟祟的);千萬不要去故意追趕野牛。
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野牛的交配期,野牛攻擊性較強,要格外小心。如果野牛表現(xiàn)出下列行為的一種:搖頭、刨地、短距離跑、尾巴豎起,或者跑向你——這個舉動已經太明顯了——通常這是攻擊信號,請格外小心。
遇險處理辦法:
正面和野牛對沖的危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要是真的不顧一切把自己送到那個境地,基本只能靠祈禱了。
拍攝竅門:
在黃石,野牛群漫山遍野經常橫穿公路堵塞交通。在車里拿出相機直接拍攝即可。若是想拍攝單只野牛的活動,建議在公園內沿小路徒步,遠離游人,保持安靜,偶遇單只野牛漫步覓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鹿 沒那么溫順
駝鹿(Moose) 麋鹿(Elk)
叉角羚(pronghorn)
最佳尋獲地: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錯誤認識:
食草動物,溫順而又平易近人,想怎么著怎么著,想怎么拍照怎么拍照——我們慣常這么覺得,但實際上如果這些動物因為你的存在感覺到威脅,一般有兩種對策,一種是它離開,另一種就是直接沖向你進行攻擊把你趕走。在駝鹿大量出沒的美國阿拉斯加,駝鹿傷人事件甚至比大棕熊更多!尤其要注意夏天和秋天是它們的交配繁殖期,緊接著就是母獸照顧幼崽期。若是有任何動物(包括人)闖入它們的領地,它們都會非常容易被激怒然后轉為勢不可擋的攻擊模式:角頂、沖撞、踩踏。若遇到這種情況,請熟記當地醫(yī)療急救電話,你會需要的。
規(guī)避法寶:
和這些動物的安全距離取決于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什么距離算是太近了呢?簡單的判斷規(guī)律是,如果這些動物的行為因為你的靠近改變了,那你已經靠得太近了,請后退,同時保持繼續(xù)觀察此動物直到危險解除。如在夏季遇到雄獸互斗,秋季遇到雌獸帶崽,請格外小心。
遇險處理辦法:
同野?!^不要把自己搞到遇險的境地。
拍攝竅門:
用以上方法找到合適的不引起動物注意的照相距離,然后保持安靜和耐心。
TIPS
文中所有信息僅供參考。自然界以及動物行為千變萬化,無論什么經驗和信息都有其局限性以及失靈的時候,所以在旅行中請時刻注意身邊的警告指示牌并嚴格遵循當地給出的安全指示,盡可能地保護自己。一旦受傷,即刻就醫(yī),尋求醫(yī)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