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華北、日本、興安、長白4種落葉松的生物學特性,試驗觀測地概況、試驗林營造及調查觀測情況,結果表明,4種落葉松在河北省北部山區(qū)均能生長良好或長勢一般;通過物侯期觀測表明,落葉松人工林的物侯期主要與適應地的光照周年有關。
關鍵詞:落葉松;生長調查;物候調查;適宜條件
中圖分類號 S7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5-106-02
落葉松是強陽性樹種,不耐庇陰,同時又是速生樹種,是三北地區(qū)營造速生豐產林的主栽樹種之一,就目前林業(yè)發(fā)展目標而言,是實現雙增目標的重要樹種。華北、日本、興安、長白4種落葉松,分別有著一定的最佳適宜范圍和氣候因素,不同落葉松種的生態(tài)條件有差異,這與原產地的自然概況密切相關,因此,要做好4種落葉松的引種培育經營,一要增強經營意識;二要了解其生物學特性,以發(fā)揮林業(yè)建設應有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 4種落葉松的生物學特性
華北落葉松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但生長緩慢。日本落葉松喜光,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肥力和水分要求較嚴,在氣候干旱、土壤瘠薄或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長不良。長白落葉松是強度喜光樹種,耐寒、耐旱、耐水濕、對土壤要求不苛刻,但在過酸、過堿地生長不良。興安落葉松是強度喜光樹種,幼樹耐庇蔭,對土壤適應性強。
2 試驗觀測地概況
觀測地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圍場縣木蘭林管局龍頭山種苗場國家重點落葉松基地內,地理座標是東經117°9′、北緯42°31′,平均海拔1 280~1 400m,氣候類型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460mm,無霜期100~110d,土層厚40~80cm,土質肥沃,黑色沙壤土,植被豐富,是華北落葉松自然分布區(qū),也是其它落葉松的適生區(qū)。
3 試驗林營造及調查觀測
3.1 4種落葉松種子來源及育苗時間 華北落葉松種子產于本良種基地種子園;日本落葉松種子產于黑龍江省林口縣;長白落葉松種子產于吉林省江清林業(yè)局;興安落葉松產于內蒙古林東烏蘭壩。用4種落葉松種子于2000年在龍頭山苗圃進行育苗,2002年7月出圃。
3.2 試驗林營造 2002年7月在龍頭山查字良種基地造林,隨機區(qū)組設計,株行距1m×2m,每667m2333株,10株為1小區(qū),6次重復,造林后前3a分別進行松土除草、割灌等撫育管理,現長勢良好。
3.3 生長量調查 4種落葉松選擇優(yōu)樹102株,并在生長8a后,對所造試驗林全面進行生長量調查,結果見表1。由表1得知,在幼林8a生時,日本落葉松的材積量為第一,華北松與長白松居中,興安落葉松居末位。胸徑為日本落葉松最大,華北落葉松與長白落葉松居中,興安落葉松最小。因落葉松的速生期早晚各有不同,其結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3.4 物候期觀測 物候期觀測的意義在于進一步了解4種落葉松的生長性狀與氣象因素的關系,為種植設計、選配樹種提供依據。通過物候期觀測,可對其生長特性及開花結實特性進行深入了解,而且還可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為落葉松引種造林提供相應的依據。表2為對不同落葉松進行物候期觀測的結果。
由表2可知,日本、長白落葉松萌動比其它晚3~6d。華北與興安落葉松花期基本一致,日本落葉松晚2~4d,長白落葉松花期晚5~8d,出現最晚。日本落葉松展開期最長,興安落葉松最短。興安落葉松封頂最早,比華北松早8d以上。日本落葉松落葉封頂最遲,比其它3種落葉松生長期長8~11d。4種落葉松在8a生(不含苗齡)幼林階段,年周期物候表現各不相同,各種落葉松人工林,8~10a花芽已開始分化,在正常氣溫條件下,日本落葉松造林4a后,已無干梢現象,而且生長期較其它3種落葉松長10d以上,落葉最遲,興安落葉松封頂最早,長白落葉松比華北落葉松落葉略晚。
4 結論與分析
落葉松在生產地與引種地能完成正常生長過程,并開花結實,繁衍后代,是植物引種馴化成功的主要標志,通過定位觀測,4種落葉松人工林,在河北北部山區(qū)均能生長良好或長勢一般。隨著植物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增強,最終可篩選出既速生豐產,又具抗逆性的優(yōu)良種群。
通過對不同落葉松人工幼林的周期觀測,充分說明落葉松人工林的物侯期主要與適應地的光照周期有關。通過比較,各種落葉松人工林,在合理經營措施下,具有各自的生長優(yōu)勢和生存能力,因此為今后的良種推廣和引種提供可借鑒的物候范圍。
不同落葉松在生長前期、中期和后期對本地區(qū)的物候變化的適應性,有待進一步觀測研究。
參考文獻
[1]黃樞,范國航.中國造林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3.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