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從杉木的生物學特性入手,從良種與土地的選擇、土墑和種子的處理、播種和育苗管理等方面對杉木育苗技術(shù)進行介紹,然后通過造林時間和壯苗的選擇、林地整理以及林區(qū)管理等方面對杉木的造林技術(shù)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杉木;育苗;造林
中圖分類號 S791.2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7-98-02
杉木又名刺杉、沙木,植株高大、胸徑粗壯、木質(zhì)輕韌、有香氣、抗蟲耐腐,為常綠喬木樹種。杉木是我國重要的用材樹種,不僅廣泛應用于建筑、橋梁、造船、家具制造等方面,而且還用于醫(yī)藥、造紙、紡織等領(lǐng)域。由于杉木育林速度較快,一般在12~15a即可成材,適宜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種植,是育苗造林的良好品種,因此,杉木有較高的生態(tài)價值、環(huán)境價值、經(jīng)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
1 生物學特性
杉木主干端直,樹冠呈尖塔形,樹皮顯褐色,紋理直晰,樹葉為披針形,略彎呈鐮狀,顏色深綠有光澤,根系繁茂,為淺根性樹種,無明顯主根,側(cè)根發(fā)達,繁殖速度快、再生能力強,采伐后的伐根能萌發(fā)大量新條,萌芽更新可以持續(xù)2~3代。杉木喜陽光、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在15~20℃、最低溫度不超過-9℃、年平均降水量1 300~1 800mm的地區(qū)。對土壤要求較高,應栽種在排水條件較好的酸性土壤或微堿性土壤中。
2 育苗技術(shù)
2.1 良種與土地的選擇 杉木的種類很多,在栽種過程中應選擇適宜本地生長、品質(zhì)優(yōu)良、形態(tài)優(yōu)美、生長速度相宜的品種。種子采集一般在10~11月,球果由青綠色變?yōu)辄S綠色,果鱗微裂時進行,應挑選15~30a生、無病蟲害、枝繁葉茂的健壯母樹,摘取飽滿圓潤、無明顯傷痕的球果。采集后要平攤晾曬在通風干燥的地面上,定期翻動,脫出種子,保持含水率在6%~8%時去除雜物和干癟的籽粒,及時收集貯藏,待第二年春季進行播種,也可選擇當年冬季播種。杉木在苗期喜陰怕曬,所以苗圃應選擇在土層深厚、土質(zhì)肥沃疏松、土壤通透性好、坡度平緩、排灌方便的半陰坡地,以顯微酸性的砂壤土或輕粘土為宜。不要選擇熟耕地、老菜園地、育松地或培育杉苗多年的圃地以及土壤粘重和積水較多的地方,以避免杉木幼苗期感染病害。
2.2 土墑和種子的處理 苗圃選好后,要進行25~30cm的深翻、多次犁耙整平、碎土細化、清除垃圾和雜物。整地的同時施加底肥、消毒滅蟲、作床或挖溝。底肥應選擇餅肥、堆肥、糞肥、草木灰等肥料,結(jié)合速效氮肥、磷肥使用。作床時將敵百蟲施入土中或施灑硫酸亞鐵使表土酸化,以消毒殺菌、減少地下蟲害。育苗作床一般采用高床,床面寬90~110cm,床高為20~30cm,床長可根據(jù)地形而定。除作床外還可挖溝,即以18~25cm開溝,溝深1cm,寬2~3cm。作床或挖溝的走向應與山地走向平行,以減少水土流失。土墑?wù)磉€應留出25~30cm寬的步道、排灌通道,以及將苗床或溝的四周打緊打?qū)?,土塊要細碎、平整并鎮(zhèn)壓。為消滅種子中的病蟲害,加快種子發(fā)芽和出土速度,應在播種前做好種子的消毒處理與浸種催芽,可用高錳酸鉀、漂白粉或福爾馬林、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浸種,根據(jù)溶液的品種和濃度浸泡15~30min,然后將漂浮在水面上的空癟種子濾出,當籽粒吸足水分后撈出放入常溫的水中浸泡24h,并不時攪拌,種子露白后即可撈出播撒。如果遇到天氣突變?nèi)缃禍亍⑦B雨,可將種子放入透氣的容器中,用薄膜覆蓋使儲藏室的溫度保持在22~27℃,以確保種子的含水量。
2.3 播種和育苗管理 播種可以選擇春播和冬播,春播在2~3月,冬播在12月至翌年1月。在氣溫偏低的地區(qū)一般采取春播,在沒有霜害期的地區(qū)一般采取冬播,冬播可以使苗木提前出土,促進根系向下延伸、提前木質(zhì)化,增強杉木的抗病抗旱能力。由于杉木種子發(fā)芽率較低,幼苗死亡率較高,所以應適當增加播量,一般為150~220kg/667m2。應注意種子撒播均勻,播后用細土薄薄覆蓋,厚度以剛好覆蓋種子為宜。種子播撒完后,春播會在15~20d、冬播25~30d出苗,在此期間注意苗木的遮陰。當大部分幼苗出土后可噴灑波爾多液進行殺菌。由于過度的密植和雜草的生長會影響正常幼苗的存活和長勢,所以應適時進行間苗和除草工作。除草可使用可濕性撲草凈粉劑或可濕性除草醚、滅草靈等進行噴灑。灌溉在幼苗期應少澆勤澆,進入旺盛期后可增加澆水量,且間濕間干進行煉苗。進入10月為避免苗木徒長,可適當停澆。為給幼苗提供足夠的肥料,在苗木發(fā)葉時進行追肥,以復合肥為主,堅持“少量多次,由稀到濃”的原則。真葉長出時,可追施腐熟、稀釋的糞肥,每10d施一次,每次施量200~250kg/667m2,也可追施尿素、硝酸銨等。進入9~10月,應停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時還要做好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細菌性葉斑病和生理性黃化病,粗梢雙條杉天牛、杉梢小卷蛾、黑翅大白蟻和黃翅大白蟻等病蟲害。可定期噴灑波爾多液、硫酸亞鐵、硫酸銅溶液、漂白粉、敵克松、尿素溶液,注意噴灑藥物的稀釋濃度,以防止幼苗受到藥害。
3 造林技術(shù)
3.1 造林時間和壯苗的選擇 選擇適宜的造林時間對提高杉木的成活率和快速生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一般在1~2月,此時幼苗的樹液尚未流動,新芽也未萌動,而根系開始生長,幼苗移栽不僅可以促進根系與土壤的融合適應,加快生長速度,同時也減少水分蒸發(fā)和營養(yǎng)流失,提高成活率。為了提高造林速度和豐產(chǎn)效果,應選擇一年生、長勢旺盛、苗徑粗壯、根系發(fā)達、高在32cm以上的壯苗進行出圃移栽。
3.2 林地整理 造林的土壤應選擇山地生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濕潤、土質(zhì)疏松透氣性好、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如果是為保持地力、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杉木造林,應進行深挖覆土,深翻30cm,采取帶墾和大塊狀整地,挖穴規(guī)格以40cm×40cm×30cm為標準,施加充足的底肥,減少追肥次數(shù)。
3.3 林區(qū)管理 由于杉木的根系有大量的潛伏芽,如果栽植深度過淺,會造成根系裸露,頂端優(yōu)勢破壞,從而出現(xiàn)較多的萌蘗條,形成一樹多干的現(xiàn)象,因此應厚土培蔸,定期做樹形修整和扶正歪倒樹工作。為除蘗防萌,應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及時做好除萌抹芽。為確保杉木的生長空間和營養(yǎng)需求,降低林內(nèi)郁閉度,增加通風透光性,應適時適量間伐。間伐可根據(jù)樹勢生長狀況、土質(zhì)肥沃程度、立地條件、培育品種大小等決定間伐的時間和密度。一般在造林后5~10a間伐一次,13~15a后再間伐一次,當杉木生長定型后可不用間伐。間伐應堅持“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彎留直,砍病蟲木留健康木,均勻分布”的原則。大徑杉木保持在600~800株/667m2,中徑保持在80~100株/667m2,小徑保持在100~120株/667m2。杉木采伐后采用萌芽更新,選擇在休眠期進行,以增強萌芽力,促進抽出芽條快速生長。
常見病蟲害有銅綠金龜子、杉梢小卷蛾、皺鞘雙條杉天牛、炭疽病、立枯病等。銅綠金龜子主要生活在土中,會咬噬苗木根部或葉片,可導致杉木死亡,應使用馬拉硫磷溶液或樂果澆灌;杉梢小卷蛾主要危害主梢頂芽,可導致多頭、無頭、偏冠等異狀出現(xiàn),應使用殺螟乳油或敵敵畏噴灑;皺鞘雙條杉天牛主要以蛀食樹干為主,可人工繁殖腫腿蜂和矛繭蜂進行林間釋放,樹干涂白預防成蟲產(chǎn)卵;炭疽病主要表現(xiàn)是樹木枯萎,土壤板結(jié)黏重易患此病,所以在土墑?wù)?、去除病枝、深翻撫育和間種綠肥等環(huán)節(jié)加強管理,減少病害發(fā)生;立枯病是杉木最常見的病害,會出現(xiàn)種芽腐爛、基葉腐爛、苗木立枯、苗木基枯等多種癥狀,有較強的傳染性,所以在林地選擇時一方面避開長年栽種杉木的地區(qū),另一方面要進行消毒殺菌,可使用生石灰或退菌靈及多菌靈進行土壤噴施消毒。
參考文獻
[1]胡彥彪,劉瑛,曹雯.杉木育苗造林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19):233,235.
[2]楊春艷.杉木育苗和造林技術(shù)探討[J].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2006(A02):97-99.
[3]童德平.小議杉木育苗與造林技術(shù)[J].民營科技,2011(12):126.
[4]陳水利.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對苗木品質(zhì)的影響[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2(10):151-152,171.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