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驗研究了不同藥劑和相同藥劑不同劑量對甘薯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參試藥劑中以地蚜靈(50g/667m2和100g/667m2)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分別達到73.29%和73.38%,70%吡蟲啉粉劑(100g/667m2)次之,防效為70.55%,白僵菌1號(1kg/667m2)效果最差。
關鍵詞:甘薯;地下害蟲;藥劑;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7-79-02
甘薯地下害蟲的危害是影響甘薯品質的重要因素,薯塊被咬后造成的傷口,不僅嚴重影響觀感和商品率,還容易引起病菌的侵入,加重田間和儲藏期病害的發(fā)生程度,對種植戶的經(jīng)濟收入造成較大的損失。由于甘薯地下害蟲活動能力強范圍廣,控制時機較難掌控,若防治中使用的農(nóng)藥毒性高,用量大,防治次數(shù)頻繁,會對環(huán)境和農(nóng)產(chǎn)品安全危害極大,因此,為摸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篩選高效、低毒的藥劑,筆者選擇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甘薯地塊進行藥效對比試驗。試驗藥劑、方案由國家甘薯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植保崗位專家謝逸萍提供。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安排在潁上縣三十里鋪種糧大戶王超甘薯田中。試驗藥劑為地蚜靈、70%吡蟲啉粉劑、30%毒死蜱微膠囊劑、白僵菌1號。試驗品種為當?shù)刂髟云贩N商薯19。
1.2 試驗方法
1.2.1 藥劑處理 試驗設7個處理:分別為(1)地蚜靈:50g/667m2;(2)地蚜靈:100g/667m2;(3)70%吡蟲啉粉劑:100g/667m2;(4)30%毒死蜱微膠囊劑:0.5kg/667m2;(5)30%毒死蜱微膠囊劑:1kg/667m2;(6)白僵菌1號:1kgg/667m2;(7)空白對照ck:不施藥。
1.2.2 田間設計及藥劑施用方法 每處理5行區(qū),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行長4.3m,壟寬0.9m,走道0.6m,每行栽20株,小區(qū)面積22.1m2,栽植密度為3444株/667m2。試驗于2012年5月12日栽插,試驗用薯苗均為高剪苗,試驗操作過程是先把苗栽上,然后按照試驗要求把藥劑逐棵均勻施入再澆水封土。地蚜靈和70%吡蟲啉粉劑、白僵菌1號是拌細土穴施,30%毒死蜱微膠囊劑兌水稀釋后穴施。栽插后常規(guī)管理,團棵期中耕除草一次,后又拔大草數(shù)次,整個生育期沒有再施藥。11月14日收獲,全生育期186d。
1.2.3 調(diào)查方法 收獲時每小區(qū)調(diào)查中間3行,調(diào)查株數(shù)60株、面積11.6m2,逐塊調(diào)查,并按分級標準,記載各級別薯塊數(shù)并計算蟲咬率、蟲情指數(shù)、防治效果,綜合評價各藥劑對甘薯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
薯塊受害分級標準:0級:無蟲咬,薯塊表面光滑;1級:蟲咬孔只有1~2個,蟲咬深度淺,薯塊表面較光滑,不影響薯塊商品率;2級:蟲咬孔只有3~4個,蟲咬深度中等,薯塊表面可見明顯蟲咬痕跡,影響薯塊商品率;3級:蟲咬孔在5個以上,蟲咬深度深,嚴重影響薯塊商品率。
計算公式:
2 結果與分析
不同處理對甘薯地下害蟲的防效詳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施藥處理平均蟲咬率均較低,其中地蚜靈(50g/667m2和100g/667m2)效果最好,平均蟲咬率分別為15.2%、15.5%,70%吡蟲啉粉劑(100g/667m2)次之,平均蟲咬率16.4%,效果最不明顯的是白僵菌1號(1kg/667m2)平均蟲咬率39.8%,而ck是40.8%。
從表1中看所有施藥處理對甘薯地下害蟲防治效果除白僵菌1號(1kg/667m2)外統(tǒng)計分析均顯著優(yōu)于ck,地蚜靈、70%吡蟲啉粉劑防治效果較好。在0.05水平下,地蚜靈、70%吡蟲啉粉劑和30%毒死蜱微膠囊劑存在顯著差異,地蚜靈和70%吡蟲啉粉劑差異不顯著;在0.01水平下,地蚜靈、70%吡蟲啉粉劑、30%毒死蜱微膠囊劑和白僵菌1號存在極顯著差異,可見白僵菌1號對甘薯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遠不如其它幾種藥劑。
相同藥劑不同施藥量對甘薯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地蚜靈50g/667m2平均蟲咬率15.2%,防治效果73.29%;地蚜靈100g/667m2平均蟲咬率15.5%,防治效果73.38%;30%毒死蜱微膠囊劑0.5kg/667m2平均(下轉86頁)(上接79頁)蟲咬率21.4%,防治效果52.79%;30%毒死蜱微膠囊劑1kg/667m2平均蟲咬率19.7%,防治效果66.5%。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幾種藥劑比較試驗,地蚜靈(50g/667m2)和70%吡蟲啉粉劑(100g/667m2)對防治甘薯地下害蟲效果較好,可以小范圍試驗示范,以便在生產(chǎn)上推廣應用。
甘薯地下害蟲種類繁多,不同薯區(qū)危害種類不同,北方薯區(qū)主要是蠐螬、地老虎、金針蟲,南方薯區(qū)主要是蟻蟓,本試驗只是一年一點的試驗結果,要想找出較理想的防治藥劑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朱金星.5%紫丹顆粒劑防治甘薯地下害蟲藥效試驗[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03(1):41-42.
[2]史明武,華小平,錢省,等.甘薯莖線蟲病藥劑防治篩選試驗[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7(13):68.
[3]儲鳳麗,張曦,任波,等.甘薯地下害蟲和莖線蟲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2(8):129-13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