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聲會影是一款集圖像處理、光盤刻錄、錄音采集、視頻編輯于一體的多軌數(shù)字視頻編輯軟件。在對跨文化外語教學中,有助于學習情境的建構,創(chuàng)造視聽語境。
關鍵詞:會聲會影; 視聽語境; 跨文化外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291-02
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頒發(fā)了新制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同時強調(diào):“各高等學校要特別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課程設計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英語教學;無論是主要基于計算機的課程,還是主要基于課堂教學的課程,其設置都要充分體現(xiàn)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專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比缃瘢?大多數(shù)高校都安裝了多媒體投影教室,有些高校甚至已經(jīng)建立了一種新型獨特的帶有可視功能的現(xiàn)代化語音實驗室——“外語情景教室”,它將語言實驗室推入到“可視時代”,這說明視聽開發(fā)已受到人們的重視,并開始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在此過程中,不少優(yōu)秀的軟件得以出現(xiàn),并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會聲會影就是其中之一。
會聲會影是全球知名的圖形圖像軟件公司Ulead(友立) 推出的集圖像處理、光盤刻錄、錄音采集、視頻編輯于一體的多軌數(shù)字視頻編輯軟件,現(xiàn)已發(fā)展到10.0版。與其他的編輯軟件如Premier、Cool Edit Pro等不同的是:會聲會影帶有一個直觀的、基于步驟的界面,簡練直觀,易學易懂。某些軟件如Cool Edit Pro 只能進行語音采集、編輯處理、以及波形頻譜分析等操作[1],但在視頻方面無能為力。而會聲會影則彌補了這一缺陷,除了可以完成音頻編輯外,還有豐富的視頻編輯功能,是對Cool Edit Pro的進一步完善。用戶使用會聲會影只要三個步驟就可快速完成音頻和視頻文件的采集和編輯,直接刻錄出光盤,為展開個性化的視聽說教學與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一、功能
(一)視頻剪輯
跨文化外語教學中往往需要剪輯視頻??梢杂脮晻暗囊曨l剪輯功能精確截出所需片斷。
(二)音頻文件的編輯
1.修整和剪輯音頻素材??缥幕庹Z教學在制作課件或者出聽力試卷時往往需要截取一段音頻文件。使用會聲會影修整欄和預覽欄修整音頻素材可以以直觀和精確的方式對音頻素材掐頭去尾,從而截出需要的音頻片段。另外,個性化聽說教學材料的制作要求進行語速調(diào)整。例如,電影原聲是很受歡迎的聽說學習素材,但語速太快而不能滿足初、中級學習者需要。若讓學習者首先聽取慢速語料,然后按正常語速播放,對減少學習者焦慮情緒,提高聽說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會聲會影提供了改變音頻“回放速度”的功能,為個性化聽說教學提供了便利。
2.語音錄制。會聲會影可以直接從麥克風錄制聲音,還可以使用音頻濾鏡中刪除噪音功能來錄制出清晰的聲音。利用此項功能教師可以讓學生錄制口語語料,然后分享保存為單獨的音頻文件發(fā)送到老師郵箱,老師足不出戶便可以接收到學生的語音作業(yè)。這樣,利用網(wǎng)絡通信技術強大的遠程信息交換功能為學生特別是老師節(jié)省了時間。錄音完畢之后,還可以用音頻濾鏡中的刪除噪音功能來錄制出清晰的聲音。
3. 配音。會聲會影除了可以單獨錄制聲音外還可以將錄制的聲音添加到影片中為影片配音。
二、應用
針對會聲會影功能,筆者曾經(jīng)在教學上進行多種嘗試,并對學生的反映做了調(diào)查問卷,在此列出其中一些,以期與大家交流共勉。
教學嘗試一:事先選擇幾個有交際場景的無聲片段如在酒店、接電話、參加晚會等,在演示的時候抹去聲音。根據(jù)場景中所需人數(shù)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之后,讓學生課后用會聲會影配音,合成一個新的有聲視頻文件,上交給老師。隨后,教師選擇幾個完成情況比較理想的“作品”存入電腦。上課時,將場景演示中的聲音播放出來,通過與原片的對比來點評學生作品中的優(yōu)缺點,讓學生在對比中學習,使其有效地在模擬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交際能力。
教學嘗試二:除了交際場景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學生喜愛的肥皂劇或動畫片讓其配音,然后與電影原聲作對比。筆者曾用會聲會影的視頻剪輯功能從美國收視率極高的肥皂劇“絕望的主婦”和動畫片“灰姑娘”總各截取了一段7分、8分鐘時長的無聲片斷。讓學生回去根據(jù)片中大意自己設計,準備配音詞進行配音。上課時,將學生作品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播放,通過與原片的對比來點評學生作品中的優(yōu)缺點。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了解日??谡Z、兒童用語中英語表達方式的差異,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嘗試三:筆者曾經(jīng)組織過一個英語專業(yè)英文話劇晚會,讓學生先用會聲會影對電影片段配音并添加合適的背景音樂。然后在演出時播放事先錄好的配音,臺上表演的同學只要對口型即可。這樣避免了話筒失靈的問題,播放錄音的同學還可以調(diào)節(jié)背景音樂的大小,達到令人滿意的整體效果。
教學嘗試四:在對學生進行流利度的訓練時,可利用會聲會影將視頻文件的聲音抹去,并利用會聲會影中改變回放速度的方法制作出一個慢速版和一個快速版。先讓學生跟讀有聲視頻,然后讓學生給慢速版的無聲視頻文件配音,最后給快速版的視頻配音,使學生的流利程度逐步提高。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提高自己的英語朗讀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配音本身的趣味性也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堅持下來并提高學生的藝術表演能力。
在一學期的學習任務完成之后,筆者對學生的反饋情況做了一份問卷調(diào)查。從調(diào)查的結果可以清晰地看出,大部分的學生都對于英語課堂上視聽材料的演示表示贊成,認為視聽材料的演示改變了單一的理性教學模式,激發(fā)了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價值
(一)建構學習情境
會聲會影具有視頻、音頻、互動、實時等多種感知的優(yōu)勢,特別適合在跨文化外語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建構主義的學習環(huán)境。
瑞士哲學家、心理學家讓·皮亞杰[2]提出過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觀點。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比如同化(assimilation)和順應(accommodation)的過程,逐步構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個體的認知發(fā)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學習過程是學生個體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索引和建構當前所學的新知識。同時知識需在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與傳統(tǒng)的教育心理學理論不同的是,它強調(diào)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認知和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的作用應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變?yōu)閷W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思想、內(nèi)容和教法等都應緊緊圍繞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進行,這種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包括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3]。
(二)創(chuàng)造視聽語境
會聲會影同樣有利于跨文化外語教學過程中視聽語境的形成,從而極大促進教學效果。
“跨文化外語教學的本質特點是以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組織原則,以文化為中心的外語教學。這與提高外語讀寫能力或外語交際能力為目的的外語教學顯然不同。它將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結合起來,使語言教學語境化,賦予語言教學以切實的內(nèi)容和目的。實踐表明最有效的外語教學應該是把語言作為傳授和培養(yǎng)其他知識和技能的手段,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語言而學習語言。” [4] 英語視聽說課程的講述并不能僅限于學生聽懂短文和對話為目的,而應是一種視聽文化信號的輸入。在視聽說課上,學生不能僅從文本的閱讀和聽說來獲取文化信息,更應也更容易從視覺圖像的接收上感知異域文化。
“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 [5],但正是語言的多樣性造成了跨文化交流的障礙。對同一事物的描述和文化意向因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而大相徑庭。如中西方文化對“龍”這一概念的文化預設截然相反,在中國人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的光芒四射的龍和在西方人腦海中出現(xiàn)的張牙舞爪的龍,不僅在形象上而且在中西方對這一概念的感情上都謬以千里。但文化的傳授光靠語言和文字顯得蒼白無力。如果把中西方兩種“龍”的視覺影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強大的視覺沖擊使得文化的空間距離縮短了,學生對圖像的場景產(chǎn)生了貼近感。文化意義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會得到完整的注釋。視聽語境以語言無法取代的優(yōu)勢為跨文化語言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以上例子和Mayer 的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不謀而合。Mayer曾經(jīng)深入地研究過多媒體演示和學習的關系。他的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認為,“人的信息加工系統(tǒng)包括視覺和聽覺兩個加工渠道。兩者中的任何一種對于信息的加工都是有限的。積極的學習應該是同時通過視覺和聽覺兩個渠道對信息實現(xiàn)的加工?!?[6]
四、結語
在信息化推動下,技術發(fā)展一日千里。教學活動不僅應充分利用技術帶來的巨大便捷,更應積極地促進技術的改進,使之更好地滿足教學活動的需要。會聲會影這款軟件所具有的音頻、視頻等功能,原本適用于商業(yè)領域,但是經(jīng)過教學改進,已經(jīng)高度適用于教學活動,極大促進了外語教學活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陸軍,繆海濤.Cool Edit Pro在外語聽說教學研究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8,(2).
[2] Piaget 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 Ltd,1972.
[3] 郭遂紅.多媒體投影環(huán)境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證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1).
[4] 于廣.視覺文化語境下的跨文化外語教學探析與思考[J].外語電化教學,2008,(1).
[5] Sapir E T.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court Brace ompany,1921.
[6] Mayer R E.Multimedia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