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遼寧省三地6所高職院校的300名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當今高職大學生網絡成癮及網絡依賴比例約為29.8%,且存在性別和城鄉(xiāng)差異。高職大學生網絡成癮現(xiàn)象突出,為改變大學生網絡成癮現(xiàn)狀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成癮;社交焦慮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236-03
一、問題的提出
互聯(lián)網給人類的社會生活帶來巨大的變革,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心理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早在1998年Kraut等人就發(fā)現(xiàn),互聯(lián)網的使用減少了身體活動和面對面的社會交往,也減少了個體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1]。而有些人隨著興趣的增加,更是對網絡操作的時間失控,過分依賴網絡而欲罷不能?!熬W絡成癮”概念首次由美國精神病學家Ivan Goldberg提出,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IA),也叫網絡成癮綜合癥(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或病態(tài)網絡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是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個人電腦的普及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成癮現(xiàn)象,指的是由于過度使用互聯(lián)網而對網絡產生心理依賴,并伴隨與上網有關的耐受性增強、戒斷癥狀、強迫性行為以及生活相關問題[2]。網絡成癮備受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廣泛關注,目前已成為人格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多學科研究的課題,是心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大學生是網絡的高頻率使用者,目前中國大學生群體已經出現(xiàn)了比較嚴重的網絡過度使用與成癮問題,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正常生活、社交和學習。本研究旨在針對高職大學生群體的網絡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并提出相應對策。
二、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遼寧省沈陽、錦州、鞍山等市6所高等職業(yè)院校隨機抽取300名在校大學生發(fā)放問卷,有效問卷24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2.7%。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16人。
(二)調查工具
中文網絡成癮量表修訂版(CIAS-R)。該量表由白羽、樊富珉等人[3]修訂,包括19個題目,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0。量表分為“網絡成癮核心癥狀”及“網絡成癮相關問題”等兩個分量表?!熬W絡成癮核心癥狀”分量表包括強迫性上網及網絡成癮戒斷反應、網絡成癮耐受性2個因子;“網絡成癮相關問題”分量表包括人際與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兩個因子。采用4點計分方式,從“極不符合”、“不符合”、“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值從1~4依次增加,得分為所包含題項分數(shù)之和??偡执韨€人網絡成癮的程度,分數(shù)越高就表示網絡成癮傾向越高。網絡成癮等級按總分劃分為三個等級:正常群體(46分以下)、網絡依賴群體(46~53分之間)、網絡成癮群體(53分以上)。
(三)數(shù)據(jù)分析
使用SPSS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管理和統(tǒng)計分析。主要方法有頻數(shù)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等。
三、結果
(一)高職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
本次調查研究中,有73%的大學生網齡超過三年,所有人平均每天上網時間是165.73分鐘,最長時間達到720分鐘。由此可見,大學生使用網絡的頻率是相當高的,同時這也是導致網絡成癮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樣本的網絡成癮總分均值為40.18,標準差為8.846,而該量表的4個因子的均值和標準差(如下頁表1所示)。
網絡成癮等級按總分劃分為三個等級:正常群體(46分以下)、網絡依賴群體(46~53分之間)、網絡成癮群體(53分以上)。此次調查的被試中有70.2%是屬于正常群體(174人),25.4%屬于網絡依賴群體(63人),而有4.4%是屬于網絡成癮群體(11人)。也就是說,有29.8%的大學生對網絡已經形成了一種心理依賴,甚至有4.4%的大學生難以離開網絡,以至于其生活、學習和交際都受到消極的影響。
(二)高職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性別差異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女生網絡成癮總分以及四個因子得分均低于男生(見表2)。男女生除了在人際與健康問題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外(p=0.073),在強迫性上網以及網絡成癮戒斷反應、網絡成癮耐受性和時間管理問題三個因子以及網絡成癮總分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
(三) 高職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城鄉(xiāng)差異
用同樣的方法考察不同生源地大學生在網絡成癮總分及各因子得分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結果(如表3所示)。農村生源在網絡成癮總分以及4個因子上均值均低于城市生源。其中,因子一和網絡成癮總分存在顯著城鄉(xiāng)差異(p<0.01)。
除了對以上維度作了分析,本研究還對大學生是否是獨生子女和是否是單親家庭和網絡成癮總分以及4個因子的顯著性差異作了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此外還對不同年級、學科與網絡成癮總分以及各因子作了單因素方差分析,也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存在顯著性差異。
四、分析與對策
(一)高職大學生的網齡及上網時間
本研究發(fā)現(xiàn),73%的高職大學生網齡超過三年,僅有6.4%的高職大學生網齡是在一年以內,而人均每天上網時間為165.73分鐘。除了通過網絡查閱資料進行學習外,高職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還有玩網絡游戲,網絡游戲的吸引力使高職大學生(尤其是男生)長時間的沉溺于其中;此外,高職大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來交友和聊天。
(二) 高職大學生網絡成癮等級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網絡依賴群體占樣本的25.4%,網絡成癮群體占4.4%,均高于國內已有調查的數(shù)字。高職大學生網絡成癮情況應引起高校管理層和學生工作人員的注意,如人際交往、焦慮等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往往與網絡成癮有關。
(三)高職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性別及城鄉(xiāng)差異
陳鐸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男生顯著高于女生、大三學生高于大一學生和理科學生顯著高于文科學生,即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在性別、年級和文理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4]。高婷等人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性別和專業(yè)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主效應顯著,且年級和專業(yè)的交互作用顯著,其主要表現(xiàn)為男生的網絡成癮傾向高于女生、體育專業(yè)網絡成癮得分顯著低于其他專業(yè)[5]。本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高職大學生在網絡成癮總分和四個因子得分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的得分,但未發(fā)現(xiàn)年級和文理科之間存在差異。本研究得到的性別差異表現(xiàn)在網絡成癮總分和強迫性上網以及網絡成癮戒斷反應、網絡成癮耐受性、時間管理問題等三個因子上。主要原因可能是男生和女生在網絡內容偏好程度上的差異,男生更偏于網絡游戲,女生偏向于網絡聊天。
以往研究多集中在網絡成癮的性別及專業(yè)差異,而本研究發(fā)現(xiàn),網絡成癮存在城鄉(xiāng)差異。不同生源地的高職大學生在強迫性上網以及網絡成癮戒斷反應和時間管理問題兩個因子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赡苁怯捎谵r村大學生由于經濟問題沒有自己的電腦,使用網絡的不便利性使得他們上網時間有所限制。而城市大學生通常都有用個人電腦,上網比較方便。
(四)對策
大學階段是自我控制能力成熟的重要關鍵期。網絡使用成癮往往表示自我控制能力的薄弱,而網絡成癮同樣容易造成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障礙、社交焦慮等問題。其對策建議有:首先,學校應該給予大學生更多的積極導向,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豐富校園生活轉移網絡依賴和成癮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發(fā)揮黨團班委等組織的力量,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和系部學生工作人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評,對網絡成癮群體進行專業(yè)的干預、面談、心理輔導等措施,積極對網絡成癮行為進行矯治,以防止出現(xiàn)其他心理和行為問題。其中,班級心理委員的設立是網絡成癮大學生早期發(fā)現(xiàn)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其次,在家庭方面,父母應該和子女一起建立融洽的家庭關系和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要加強與子女的交流與溝通,幫助他們擺脫網絡的依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學生自身也要認識自己的問題,充分了解網絡成癮對于個人學業(yè)和成長帶來的危害。在日常的學習中,努力培養(yǎng)對所學專業(yè)的熱愛,積極學習專業(yè)知識;在課余時間里,多參加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有利于轉移注意力,淡化網絡誘惑;在生活中,要與親友、老師、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還要培養(yǎng)自己的意志和增強自我約束能力,明確上網的目的和限制上網的時間。
參考文獻:
[1] 周濤.大學生社交焦慮與網絡成癮的相關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5):85-87.
[2] 陳俠,黃希庭,白綱.關于網絡成癮的心理學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3,(3):355-359.
[3] 白羽,樊富眠.大學生網絡依賴測量工具的修訂與應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4):99-104.
[4] 陳鐸,張繼明,沈麗莉,廖振華.大學生網絡成癮及其與社交焦慮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2):151-152.
[5] 高婷,紀琳,高玉真.大學生網絡成癮與社交焦慮關系的調查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1):46-48.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