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網絡技術不斷提升,為適應高層次信息技術環(huán)境變化和教育方式的改變,提出了在高校圖書館建設中建立信息共享空間的設想,同時也對圖書館員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服務理念、模式的創(chuàng)新,促進電子閱覽室向學習和學術型轉變,實現(xiàn)信息共享空間的構想。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信息共享空間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211-02
現(xiàn)代網絡技術不斷提升,信息傳遞高速運轉,為適應更高層次信息技術環(huán)境變化和教育方式的改變,必須進一步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改進服務職能,提高服務的范圍。建立信息共享空間突破圖書館圍墻的限制,實現(xiàn)圖書館與信息技術部門和教學服務部門的深入融合,逐步向學習共享空間發(fā)展轉變。
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作為學習中心、文化引領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如何將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作用發(fā)揮得最大化,是高校圖書館人一直在探索的主要問題。信息共享空間的誕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也是符合圖書館發(fā)展和滿足大學生信息獲取的必然趨勢。
信息共享空間是將信息資源、信息服務和物理空間這三要素整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一個相互促進學習和交流、互動合作、研究創(chuàng)新的信息共享環(huán)境。信息共享空間是一個以大學生為中心的協(xié)同與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是一個充滿活力與溫馨、有豐富文獻信息資源和現(xiàn)代技術裝備的學習空間,能“幫學生學,幫老師教,幫研究者成功” 。
信息共享空間是實體空間,它要配置各種能充分滿足大學生學習、研究和知識創(chuàng)造需求的協(xié)作、高效、舒適和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這是大學圖書館新館建設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目前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由于服務方式和設備布局較為單一,存在資源利用率低、網吧化嚴重等問題,已越來越不適合現(xiàn)代讀者的需求。電子閱覽室要走出當前的困境,只有審時度勢,及時更新服務理念,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拓寬服務領域,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電子閱覽室的服務質量,促進電子閱覽室向學習和學術型轉變。
電子閱覽室存在的不足:
一是功能單一。圖書館初建設立電子閱覽室的目的是為了彌補傳統(tǒng)閱覽室的不足,為讀者提供電子文獻檢索與閱覽、館藏書目檢索、網絡信息資源檢索等服務。為了更好地管理計算機與讀者,對計算機進行了限制,不準自己安裝軟件、不可使用光盤,不可玩游戲,還有的圖書館對讀者使用 QQ 聊天也進行限制,更不要說進行掃描、刻錄等服務了,由此可以看出,電子閱覽室的功能越來越不適應讀者的需求。
二是資源單一。圖書館為了突出電子閱覽室的獨特性,往往在建設時都以單一、獨立的空間作為電子閱覽室的物理空間,文獻資源也是以電子、網絡資源為主。作為圖書館最主要的印刷型文獻在電子閱覽室中不可存在,人為地將電子文獻與實體文獻截然分開,給讀者在使用時帶來不便。
三是污染嚴重。條件好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配備上百臺計算機,有的圖書館甚至配備更多,規(guī)模宏大,熙熙攘攘。但布置單一,造成讀者視覺單一,容易視覺疲勞;上百臺同時使用,噪聲相當大,噪聲污染嚴重;特別是冬天和夏天,閱覽室門窗關閉,空氣污染嚴重;計算機有輻射,上百臺計算機共處一室,輻射嚴重。這些污染不僅對讀者而且對工作人員都會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
信息共享空間不僅是一個實踐問題,而且也是圖書情報學理論研究的一個嶄新領域。信息共享空間的提出與發(fā)展,與日益復雜的圖書館信息環(huán)境密切相關。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模式,國外大學圖書館雖然趨于采用功能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間模式,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個學校圖書館都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不同需要建立和適當調整建設模式,設計符合本館或本校發(fā)展的具體信息共享空間方案。比如,有些學校圖書館就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在原來電子信息中心的基礎上自己建立起信息共享空間;有些學校則是學校內幾個機構(如圖書館、信息技術服務部、教學中心、英語寫作中心等)聯(lián)合建立信息共享空間。有些信息共享空間采用無線網絡,有些則采用有線網絡,有些信息共享空間允許開辟咖啡室等休閑區(qū)等。對于中國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更不能搞“一刀切”。中國各個高?;蚋咝D書館的發(fā)展水平存在著很大差別,各校的計算機網絡建設水平各異,圖書館內數(shù)字資源開發(fā)建設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明顯不同。所以,在考慮構建信息共享空間模式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水平,對各種資源和設施情況進行具體調查和全面分析研究,這樣才能建立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共享空間。
要根據(jù)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建設信息共享空間。我們不要僵化自己的思維把信息共享空間理解得太死。因為不同的高等院校的不同用戶具有不同的需求,他們對圖書館提供服務的要求也不同,況且,不同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也不同。因此,各館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構建的信息共享空間必然是多元的。這種多元化可以表現(xiàn)在物理空間方面。
建立信息共享空間對圖書館員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圖書館環(huán)境中,圖書館員因部門職責的不同,分工也不同,不同部門的館員往往術有專攻。而信息共享空間對圖書館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用戶在信息獲取過程中與咨詢館員進行交流的重要性。
建立信息共享空間對圖書館管理提出了挑戰(zhàn)。要進行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圖書館管理者必須思考如何管理來自多個部門的相互配合,使之融合;員工培訓、日程安排;開放時間、室內布局或擺設、采用梯級服務還是傳統(tǒng)服務;電子資源的更新;圖書館與用戶的互動;設備更新費用、數(shù)據(jù)庫和全文許可費用、軟件升級和硬件更新,以及是否購買紙本;系統(tǒng)安全、管理權限、設備維護等。這些問題都是圖書館管理過程中都必須思考和面對的。
建立信息共享空間是服務理念的創(chuàng)新。理念是創(chuàng)新的先導,先進的服務理念是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的前提和保證。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驅動著其為讀者服務的行為和質量。信息共享空間帶來的是一場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的革新與深化,向信息共享空間的轉變是電子閱覽室發(fā)展的方向,這種轉變是電子閱覽室服務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其目標是通過配備使用方便的互聯(lián)網絡、功能完善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內容豐富的信息與知識庫資源,配置大小適宜、布局合理、環(huán)境幽雅、裝潢舒適的館舍空間,在訓練有素的參考咨詢館員、計算機專家、多媒體工作者和指導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為讀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把圖書館融入讀者學習、教育、研究和生活的整個過程中。
建立信息共享空間是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信息共享空間的構建,就是以讀者需求為核心,在傳統(tǒng)電子閱覽室基礎上重新規(guī)劃和配置電子閱覽室的空間、資源和服務,建立以讀者為中心的協(xié)作式學習環(huán)境和一站式服務模式。新型電子閱覽室共享空間具有功能完善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以及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源,在參考咨詢館員、計算機專家以及電子閱覽室工作者的共同支持下,為讀者的學習、討論和研究等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讀者可以使用其中所有的資源、軟件、硬件設備和設施,可以在這里進行檢索、點播、編輯制作、咨詢和獲得技術支持,使更多的讀者重新走進圖書館進行個性化學習,實現(xiàn)電子閱覽室功能的再定位。
總之,盡管在大學校園內處處存在著學生學習的場所,但是,作為圖書館仍然是在校大學生學習的首要選擇,因為圖書館不僅藏有豐富的紙質書本,更是擁有豐富的數(shù)據(jù)資源,這些各類閱覽室空間以及各自的館藏資源共同組成了校園的重要學習空間。而且這個“空間”在大學生的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大學圖書館新館建設必須適應大學生現(xiàn)實及未來的需求,能夠展示圖書館未來發(fā)展方向。信息共享空間的構建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大學圖書館的必由之路,信息共享空間必須要融入大學圖書館,在大學圖書館新館建設中要努力實現(xiàn)信息共享空間的構想。
參考文獻:
[1] 凌美秀.近年來國內信息資源共享研究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J].圖書館,2012,(6):50-53.
[2] 廖球.信息共享制度之價值標準[J].新世紀圖書館,2012,(11):12-14.
[3] 陳小衡.高職院校圖書館數(shù)字資源共建共享初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10):74-77.[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