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具有過去性,這無意就給我們的教學活動帶來了重重困難,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中學歷史教學大綱指出:“歷史教學要運用歷史地圖,插圖,歷史幻燈片,歷史電影等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筆者認為插圖的正確使用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增強課堂的有效性,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以及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鍵詞】插圖 歷史教學 作用
時下課改之風吹便祖國的大江南北,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我們的專家不斷地進行改革,從以老師主講的“傳統(tǒng)教學”教學模式到現(xiàn)在以學生為主展示的“杜郎口”模式,其轉變都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加入到課堂的積極性,以提升課堂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轉變教學方式,我們還可以從一些小細節(jié)出發(fā),以增強課堂的形象性,趣味性。
筆者在農(nóng)村從事了三年的教學活動,在這方面有著特別真切的感受。文章主要從課本插圖在歷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方面來進行闡述。
歷史的過去性,歷史知識的枯燥,乏味,歷史考試的死記硬背,使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那么如何使學生愛上歷史,愛上歷史課,翻開課本,形形色色的圖片,那就是最好的資料,恰當正確的使用它,你的課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插圖的正確使用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形象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講到專題史經(jīng)濟史時,內容的艱澀,枯燥,使學生望而生畏,如何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如何使遙遠的歷史和我們的現(xiàn)實結合起來,圖片就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的時候,原始的農(nóng)具,一堆不認識的生字,直接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這時我們就可以結合課本上的圖片,讓他們自己通過觀察認識耒耜,筒車,翻車,直轅犁,曲轅犁這些農(nóng)具以及了解他們的作用和結構,還可以通過比較看出他們的優(yōu)缺點。僅直觀的圖片就可以體現(xiàn)出,曲轅梨犁架變小,重量減輕,操作靈活,節(jié)省畜力,改進了犁壁等等,這樣一切枯燥的重難點迎刃而解,而且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為了更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老師還可以讓他們課外時間,制作出來這些農(nóng)具的模型,這樣就增強了教學活動的直觀性。
其次,插圖的正確使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近代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各種感官都具有吸收知識的功能,但吸收的比率差異很大,對知識的記憶效率也不同。在學習的過程中參與的感官越多,效果就越好。正確的使用課本上的圖片,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比如我們在講長征的時候可以有效的將長征的示意圖和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結合在一起,并將詩中涉及到的地名落實到圖中,即達到了學習知識的目的,還使學生對地理上的一些地名有了深刻的印象,更增加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再如我們在講秦統(tǒng)一六國的時候,對于滅六國的這個時間先后順序許多同學都記不準,課本上的秦統(tǒng)一形勢圖就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時可以讓學生先找出戰(zhàn)國七雄的位置,結合秦的遠交近攻的策略,在圖片上先后寫出滅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再結合記憶的一些技巧給他們總結出“喊趙薇去演戲”的口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記憶。
再次,插圖的正確使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作為新世紀歷史教育的基本理念,歷史教育是一門承載著人文素質教育功能的學科,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單純地向學生灌輸這些東西可能讓他們會覺得空洞,但是當我們有效地將其與課本的史實圖片結合起來的時候,他們會自然的領悟到其中的要領。比如,講東漢發(fā)明的地動儀的時候,結合課本上的圖片,告訴他們在當時發(fā)生地震的時候地動儀就可以很精確的測量出地震發(fā)生的方位,讓學生可以很真切的感覺到這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我們是多么優(yōu)秀的一個民族,進而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感。我們老師還可以結合一些圖片,講述一些有志氣,有正義感的感人事跡,比如,臥薪嘗膽,司馬遷受腐刑而成《史記》等等,培養(yǎng)學生堅強不屈的性格,遇事沉著冷靜的態(tài)度。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正確的使用課本上的插圖,可以改變課本內容的枯燥乏味,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的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