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1.15
摘 要 目的:觀察三聯(lián)藥物療法對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消化性潰瘍的治療療效。方法:將151例H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72例,用奧美拉唑10mg/日,2次/日口服治療;病例組79例,除服用同對照組相同劑量奧美拉唑以外,聯(lián)合服用潔維樂凝膠20g、呋喃唑酮0.1g,全部2次/日,治療28天1個療程。隨訪觀察5個月。結果:三聯(lián)療法療效明顯高于奧美拉唑單一療法(P<0.05)。結論:三聯(lián)療法治療Hp陽性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有較好的療效,癥狀有顯著改善作用,愈合率高,復發(fā)率低。
關鍵詞 三聯(lián)療法 消化性潰瘍 幽門螺桿菌 療效
2006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消化性潰瘍患者151例,對所有試驗對象進行Hp根除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將151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病例組,病例組79例,男40例,女39例;平均年齡42.3歲;其中胃潰瘍39例,復合潰瘍3例,十二指腸潰瘍37例;對照組72例,男43例,女29例,平均年齡41.6歲;其中胃潰瘍35例,十二指腸潰瘍11例,復合潰瘍6例。兩組在性別、年齡以及潰瘍面的大小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入組標準:通過胃鏡檢查并確定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或活動性胃潰瘍的患者,并且其Hp檢測陽性者;治療前1個月內(nèi)無使用過抗生素、鉍劑、H2受體拮抗劑、質(zhì)子泵抑制劑等使用史;既往無消化道手術、無嚴重心肝腎等重大軀體疾病史,無相關藥物過敏史。
Hp檢測:在治療前以及1個療程后分別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并在胃竇部取黏膜標本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并同時行內(nèi)鏡下快速尿素酶試驗(敏感性93%~97%,特異性98%)[1],只有兩項均檢測到Hp陽性者才為Hp感染陽性。在確定Hp治療根除后3個月進行14C-尿素呼氣試驗來檢測Hp感染是否復發(fā),如果結果為陽性則為復發(fā)并Hp再感染;若5個月又復出現(xiàn)反酸、上腹痛、嘔血、黑便等上次類似癥狀,經(jīng)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胃潰瘍和(或)十二指腸潰瘍病灶,同時Hp感染實驗結果顯示陽性者亦為復發(fā)并Hp再感染。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用奧美拉唑10mg/日,2次/日口服治療;②病例組:除服用同對照組相同劑量奧美拉唑以外,聯(lián)合服用潔維樂凝膠20g、呋喃唑酮0.1g,全部2次/日。兩組均治療28天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對所有實驗對象進行胃鏡復查,并在胃竇部取1塊黏膜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并同時行14C-尿素呼氣試驗。
療效判斷標準:①愈合:潰瘍面完全消失;②有效:潰瘍面縮小>50%;③無效:潰瘍面縮小<50%。Hp陰性者為Hp根除,陽性者為Hp未根除。
結 果
兩組潰瘍愈合率、Hp根除率比較,見表1。
不良反應:①對照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且所有實驗對象均進行完整個實驗;②病例組:因不能耐受不良反應而停止進行試驗的有5例,另外,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在給予相關對癥支持治療后均好轉(zhuǎn)且減持到試驗結束。
病例觀察及隨訪:對所有實驗對象在Hp根除后3個月行14C-尿素呼氣試驗和胃鏡檢查,如果Hp陽性、發(fā)現(xiàn)有潰瘍面或出現(xiàn)反酸、上腹痛等臨床癥狀者為Hp再感染。其中再感染者:病例組3例,對照組中10例,再感染率分別為3.8%和13.9%,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目前研究一致認為消化性潰瘍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即是Hp感染。雖然奧美拉唑具有減少胃酸分泌、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但單一用藥根除Hp的療效差。本次實驗結果顯示,三聯(lián)療法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一使用奧美拉唑治療。潔維樂凝膠對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機制為由其主要成分磷酸鋁通過與胃酸混合后被分解為鋁離子和磷酸根,其中磷酸根則能較為快速地中和胃內(nèi)的氫離子,從而使胃內(nèi)酸性環(huán)境降低,并維持在3.5~5.0這一水平可長達數(shù)小時,進而使胃酸的活性降低。此外,潔維樂凝膠的輔助成分瓊脂和果膠的結構與天然黏液相似,能夠在胃壁上形成一層類黏液層,這樣就大大降低類胃酸對胃黏膜侵蝕[2]。呋喃唑酮作用于微生物的酶系統(tǒng),抑制乙酰輔酶A干擾微生物糖類的代謝,且耐藥率低,更具有抗幽門螺桿菌作用。奧美拉唑可抑制胃黏膜壁細胞H+-K+-ATP酶的活性,進而使胃酸的分泌大大降低,Hp的生長環(huán)境受到破壞,抑制其生長,使抗生素的失效速度減緩,這對根除Hp有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促使炎癥的好轉(zhuǎn)和加快疾病的愈合進度[3],因此宜提倡聯(lián)合用藥,以達到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劉文忠,蕭樹東.江紹基胃腸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69.
2 梅丹,李大魁,何瑁,等.磷酸鋁凝膠仿制品與原研發(fā)產(chǎn)品的理化作用比較研究[J].中國藥房,2004,15(11):665.
3 戴瑞鴻,林糶為.內(nèi)科學新理論與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