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東南巨浸也,廣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濤之間以百數。而重涯別塢,幽谷曲隈,無非仙靈之所棲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悅,水或束隘迫狹,不足以盡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極水之趣。太湖漭淼 洞,沉浸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貯之。意惟海外絕島勝是,中州無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濱者,皆挾湖以為勝。
自錫山過五里湖,得寶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間,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蚤歲棄官,而其子鑒始登第,亦告歸,家庭間日以詩畫自娛。因長洲陸君,來請予為山居之記。
余未至寶界也,嘗讀書萬峰山,盡得湖濱諸山之景。雖面勢不同,無不挾湖以為勝。而馬跡長興,往往在殘霞落照之間。則所謂寶界者,庶幾望見之。昔王右丞輞川別墅,其詩畫之妙,至今可以想見其處。仲山之居,豈減華子岡、欹湖諸奇勝?而千里湖山,豈藍田之所有哉?摩詰清思逸韻,出塵埃之外;而天寶之末,顧不能自引決,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處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詰,令人千載有遺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時,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選自《中國古代十大散文家作品選》)
【閱讀練習】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天下之水,得山而止
②而天寶之末,顧不能自引決
B.①無不挾湖以為勝
②以此知士大夫出處有道。
C.①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濱者
②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時
D.①不足以盡山之奇
②仲山王先生居之
2.下列各句中與“庶幾望見之”中的“之”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天下之山,得水而悅
B.不足以極水之趣
C.盡得湖濱諸山之景
D.仲山王先生居之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寶界山山水秀美或浩瀚的一組是( )。
①先生蚤歲棄官,而其子鑒始登第,亦告歸,家庭間日以詩畫自娛。
②群峰出于波濤之間以百數。而重涯別塢,幽谷曲隈,無非仙靈之所棲息。
③嘗讀書萬峰山,盡得湖濱諸山之景。
④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時,何可及哉!
⑤太湖漭淼 洞,沉浸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貯之。
⑥而千里湖山,豈藍田之所有哉?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湖,廣闊無垠,碧波蕩漾,湖濱群峰林立,群峰出現在碧波蕩漾的湖水中數以百計。
B.太湖湖水充沛。它浩浩蕩蕩奔瀉而下,水漫群山,正因為山多,湖水才得以充分貯藏,有人把它說成是海外絕無僅有的、中原沒有的勝景。
C.寶界山,風景奇麗。它在洞庭的北面,椒水、湫山之間,仲山先生在這里居住過。作者曾經到過寶界山,飽覽了其奇麗壯觀的景色。
D.“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蓖跄υ懺姼杷w現出的清雅的情思,飄逸的韻致,是非常杰出的詩人。
5.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天下之山,得水而悅,水或束隘迫狹,不足以盡山之奇。
(2)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濱者,皆挾湖以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