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食品質量關乎消費者的生活與身體健康,隨著《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廣大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性,對食品的質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食品質量檢驗是依據(jù)食品執(zhí)行的相應產(chǎn)品標準進行的符合性檢驗,檢驗結果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健康,及至生命安全,另外也會直接影響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因此,在執(zhí)行食品檢驗的工作中,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著重探討關于如何提高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 食品檢驗結果;食品安全;準確性
【中圖分類號】 R155.5 【文獻標識碼】 A
食品檢驗是有關部門依據(jù)產(chǎn)品的理化性質和各種技術,按照一定的技術標準進行的檢驗?,F(xiàn)代的生活水平突飛猛進,廣大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安全性,對食品的質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也愈來愈關注。而現(xiàn)代社會誠信與人性道德卻一度下降,諸如“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食品添加劑的濫用等,嚴重影響到食品的安全問題。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食品質量與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因此,在食品檢驗過程中,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1 影響食品檢驗結果準確性原因分析
食品檢驗歸根結底就是對食物產(chǎn)品進行實驗性分析[1]。在檢驗分析過程,受各方面的限制,影響實驗分析結果的因素錯綜復雜,樣品的抽取、樣品污染、分析方法、試劑的純度、實驗環(huán)境、儀器操作、計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系統(tǒng)誤差等,在客觀上會對檢驗結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檢驗人員的素質與工作能力從主觀方面會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及有效性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分析結果往往與客觀存在的實際數(shù)值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檢驗分析中,外界因素如氣壓、溫度、濕度等的偶然波動對檢驗結果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此外,檢驗結果記錄存在的問題最終也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2 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探討
準確的食品檢驗結果可以讓我們知道產(chǎn)品的質量,能夠方便我們在選擇食品時作為判斷的依據(jù)。本文將分別探討樣品的抽取、制備、儀器設備的校準、試劑配制、檢驗方法的選擇、實驗室環(huán)境的控制、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及對相關檢驗項目,以期能夠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2.1 抽樣及樣品 樣品抽樣嚴格按照隨機抽取原則,抽取過程應當設法保持樣品的原有微生物狀況及其理化指標,避免污染。如有受污染,則應重新抽取。
適當?shù)牟捎貌煌椒▽Σ煌瑺顟B(tài)的樣品進行抽樣檢驗。檢驗前,液體樣品需充分混勻; 對固體樣品則應先粉碎再混勻。對可溶性無鹽固形物質,充分振搖,然后用濾紙進行過濾,其他項目的均應進行振搖使樣品混勻。
2.2 儀器設備校正及試劑的選擇
2.2.1 儀器設備 定期定時進行儀器校正,對如天平、酸度計等儀器可進行自校。確保蒸餾裝置的氣密性,確保儀器精準度和靈敏度達到檢驗項目要求,做到標準物質隨用隨校的程序,儀器的校準盡可能溯源到國家基準。定期維護和送檢保養(yǎng)各類儀器,及時及早發(fā)現(xiàn)儀器設備中存在的或者可能存在隱患的問題,及時進行保護處理,以最小的可能減小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2.2.2 試劑的影響 試劑直接與樣品直接結合接觸進行反應,試劑的用量和質量通常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使用前應對化學試劑的使用年限及配置時間進行檢查,特別溶液貯存不當時,易發(fā)生變質,因此應定期檢查或者重新配制。檢驗部門也應當規(guī)范定時檢查化學試劑的制度,避免檢驗結果的失真。
2.3 檢驗方法的選擇 不同種類的產(chǎn)品決定產(chǎn)品標準和檢驗方法的差異,因此檢驗人員應當根據(jù)檢驗產(chǎn)品的屬性要求、待測成分,配合實驗室的可能條件,選擇適宜的檢驗方法。仲裁法作為檢驗方法中的第一法,可應用于結果有爭議的樣品檢測。用分析儀器測定食品的微量重金屬元素或礦物質含量時,可以采用普通的理化方法檢測含量較大的樣品。測定食品中鈣含量時,可選用EDTA滴定法進行高含量測定。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食品中檢測某種成分相同,而含量不同時,也應根據(jù)具體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檢驗方法,不可盲目跟從[2]。
2.4 實驗室檢測環(huán)境的要求 理化檢驗分析樣品時,環(huán)境條件要求相對嚴格。食品檢驗時環(huán)境的潔凈會對檢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溫度對液體體積有比較明顯的影響,因此檢驗時應當嚴格控制溫度范圍。用容量法進行檢測分析時,適宜在20℃的條件下進行有關測定[3]。飲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測定檢驗時,控制溫度校正范圍應當在10℃~3O℃[4]。同時,標準溶液的儲存條件應當嚴格控制,防止溶液的變質、變性。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才能保證檢測儀器的精確度,特別對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電子分析天平等的保存環(huán)境控制。只有環(huán)境條件在可控范圍內(nèi),才能提高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2.5 檢驗人員的職業(yè)素質 操作人員的操作熟練程度與職業(yè)素養(yǎng)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應當加強食品檢驗人員的能力培養(yǎng)與職業(yè)素質提升。檢驗人員應熟悉《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標準、要求,掌握檢驗操作技能、與實驗室安全防護意識。進行檢驗機構工作的相關人員均要接受專業(yè)技能培訓,通過嚴格考核方可錄用,錄用后也需定時開展知識、經(jīng)驗交流,以保持或者進一步提高檢驗人員工作水平。同時,大力加強檢驗隊伍的文化建設,注重對檢驗人員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保證檢驗人員的工作積極嚴謹、工作負責。
2.6 相關項目的檢查 食品中的檢驗項目有時是相互關聯(lián)的,因此需擴展對相關項目進行檢查,以期對比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3 結論
食品檢驗是進行食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的重要輔助手段,食品檢驗工作是測量食品安全的標尺[5],準確度是衡量食品檢驗結果的標準。檢驗結果與真實值之間的符合程度直接影響企業(yè)的存亡與發(fā)展,因此,從檢驗過程各方面提高食品檢驗結果質量,確認食品檢驗準確度,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黎浩勁.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探討[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2,4(13):325-326.
[2] 周云程.探討如何提高食品質量檢驗結果的準確性[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4(11):178-188.
[3] 高菁超.論如何提高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J].科技信息,2011,(22):66.
[4] 習文.提高食品理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0,22(1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