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感是一種較高級的語文綜合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整體把握,感知語言;朗讀想象,感悟語言;注重實踐,運用語言。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語感 培養(yǎng)方法
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覺,是一種對語言文字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的感知活動,它是理解一切語言文字的基礎,是人們直覺地感受、領悟把握語言文字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在長期體驗、訓練、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是一種較高級的語文綜合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要注意抓好以下幾點。
一、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語感的整體性特征決定了語感形成需要對語感材料從整體上進行把握,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便難以形成豐富的語感。為此,必須注意兩點:
1.進入課文語言環(huán)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要指導“美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能力。要教會學生用兩條視線讀書:一條是生理視線,即眼睛的視線;一條是心理視線,即心靈的視線。讓學生一邊聲情并茂地朗讀,一邊展開聯(lián)想。通過多種感官,使語言文字有機結合,使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合成完整、連續(xù)的生活畫卷,在學生的頭腦中活動起來,這樣,學生才能進行主體的、全方位的感受和體驗,從而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些詞語雖然并不深奧,表達的意思也不難理解,但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挖掘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獨特魅力,從而有所感悟。如《開國大典》:“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通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傳到……傳到……使全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闭n文連用了四個“傳到”,如果改用一個傳到,如傳到全國各地,那么讀起來感覺如何呢?對比著讀讀,學生就會覺得課文的表達氣勢磅礴,充分表達出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自豪感和毛主席這一宣告的莊嚴和雄偉。從比較中,學生領悟到生動的語言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
2.聯(lián)系實際,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想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課文情景,必須緊密地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頭腦中儲存的相關信息作為感悟課文內容的前提。此外,還可以采用一些必要的中介手段,比如掛圖、投影、課件及實驗等。但是最根本的手段還是要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精心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體會,鍛煉其敏銳的感悟能力。一句話,激活經(jīng)驗,以讀求悟,讀中見悟。
二、朗讀想象,感悟語言
語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語言刺激和內在知識能力迅速交融的產(chǎn)物,它的獲得是建立在對語言現(xiàn)象條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礎上的,它是有直覺的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對典范的語言進行感受,從而獲得認知上的直覺能力。
1.誦讀吟詠。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通過誦讀吟詠直接感受到語言中的節(jié)奏,領略語言的優(yōu)美、文章的韻味。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后,大多數(shù)能說出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片段,這就是學生對語言感受的體現(xiàn)。如:朗讀是直覺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朗朗上口的誦讀,是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的過程,與之相比,更是直覺體悟語言的一個基本方式。吟詠誦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jīng)意間對語言那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與奇特嚴謹?shù)慕Y構擁有深切的體驗,進入這樣一個美妙的境界。培養(yǎng)語感,有的要從聲音上吟味。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反復朗讀吟誦,在不同的語調、節(jié)奏朗讀中思考,在吟誦中品味,會其義自現(xiàn),入情明理?!督鹕聂~鉤》中老班長看到三個小戰(zhàn)士不喝魚湯時,說:“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們就走不出這草地。同志們,為了革命,你們必須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著急地發(fā)問,第二句愛憐地說理,第三句果斷地命令,第四句嚴厲地暗示。結合上下文,了解當時說話的語境,讓學生反復誦讀,抑揚的語調,變化的速度,語音的輕重,使學生體會到了句子的深刻含義,老班長關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也深入學生的內心。
2.注重想象。聯(lián)想和想象是培養(yǎng)語感的利器。在學生感受語言材料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文學作品教學中,更要注重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想象的過程不但是引發(fā)學生生活體驗和調動知識儲備的過程,而且是學生感知作品內容的表象形式的過程。如:《登鸛雀樓》第一、第二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如果簡單地進行教學就比較枯燥,不能使學生進行語言感知。我們應該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將詩人描寫的一幅壯觀、雄偉的圖景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這樣就能更好地悟出詩句所蘊涵的情理,更能讓學生在心靈上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因而,在小學古詩教學中,教師引發(fā)學生想象,進入作品,領悟意境,進一步感受文學言語特點——形象性。
三、注重實踐,運用語言
語感是學習規(guī)范語言長期積淀的結晶,只有強化聽說讀寫的實踐,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的實踐活動:聽,就是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情境,諸如,上課聽講、聽別人講話、聽廣播、看電視等。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時捕捉語言信息,了解內容,抓住中心和要點等。這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說,就是在一定的場合中,讓學生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就是言語的口頭運用。在說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躍,組織語言極快。因而,要求說話的語言準確、連貫、得體。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安排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開故事會、舉行朗誦比賽、表演話劇等。這樣,在語言運用中增強語感能力。寫,從《寫作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調動頭腦中的語言信息激發(fā)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寫使學生在運用語言中,既能夠仔細推敲詞句,調動自身的語言積淀,又能夠促進語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