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巧用“畫龍點睛”之筆,抓住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打破成規(guī),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進行有效的趣味訓練,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走出書本,合理想象、勇敢嘗試,在輕松學習中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這就是創(chuàng)新教育。
關鍵詞: 課堂教學 畫龍點睛 設置方法
二十一世紀科技發(fā)展迅速,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高標準促使教育走創(chuàng)新之路。而大多數教師往往把教育創(chuàng)新神圣化,認為是少數教育專家的事。事實上,課堂就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創(chuàng)新舞臺,語文老師要巧用“畫龍點睛”之筆,調動學生的感觀,打破成規(guī),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進行有效的趣味訓練,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走出書本,合理想象,勇敢嘗試,在輕松學習中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
一、物像呈現,吸引注意力
學生學習離不開眼、耳、口、手、腦等器官的密切配合,學生視覺和聽覺的注意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常聽教師邊敲黑板或座椅邊大聲喊:“往前看,注意聽?!倍鴮W生雖坐姿端正,但眼神卻斜視其他,雖仰面而視,口中卻竊竊私語,如何調動學生的多感觀,吸引其有意注意,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投其所好”。小學生易為色彩鮮艷的實物、幽默有趣的動畫所吸引,教學中,我們不妨多制一些直觀的教具,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1.利用實物,類比記憶。小學低年級的拼音識字識詞教學中,單純采用聲音傳遞,口型模仿,效率會很低。如“e”、“i”、“q”等的發(fā)音,如果在教發(fā)音“e”音時,配以動物:“鵝”的圖片,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就會發(fā)現“e”和“鵝”不僅音似,而且“鵝”轉浮在水面的樣子跟“e”很像,記起來就容易多了。學“i”出示“衣服”,學“q”又會想到“企鵝”。對于區(qū)分形體相近的事物,實物比較會更有說服力,比如“橘子”和“柿子”不僅大小相同,而且顏色相近。但經過仔細觀察、觸摸,學生會發(fā)現它們一個外表光滑,一個粗糙。剝開嘗嘗,一個果肉漿狀味甜,一個果肉似花瓣味酸,可見實物觀察可增強學生的形象記憶。
2.利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青少年的好奇心強,活動的畫面、有趣的故事易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使他們探索事物的內涵或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借助媒體,把干澀的文字演繹成活動畫,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如把通話或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變成好看的動畫片,通過畫面,學生不僅能清楚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還能了解不同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意志品質,等等,這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揭示的深刻道理。對于描景抒情的文章,如《桂林山水》、《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等,當學生觀賞姿態(tài)萬千、險峻挺拔的奇山,碧如翠玉、清可見底的秀水,郁郁蔥蔥、遮天蔽日的茫茫林海,色澤鮮艷、穿梭如云的西沙群島,怎會沒有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二、插入表演,快樂學習
池水如無清泉注入,日久則濁。同樣,沉悶課堂氣氛會讓學生感到壓抑、煩躁或困乏,沒有良好的課堂氣氛就不會產生良好的教學影響。如何讓學生輕松學習是教師常常深思的問題,教學中不妨多搞些小插曲,既可調節(jié)緊張的氣氛,誘發(fā)激情,又可提高教學效率。如語文教學中的角色對話,故事演講,知識競答,才藝展示,等等,繪聲繪情的對話能活化人物形象,質疑問難,由發(fā)現疑難到思考解答,由爭論到達成共識,氣氛活躍了,問題解決了,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刻了。教學中,才藝表演的插入更是錦上添花。如在《蜜蜂引路》教學中,為體現列寧敏銳的觀察力,讓學生畫一畫列寧找養(yǎng)蜂人的路線,一幅由房子、山徑、花叢、蜜蜂組成的畫面,充分展示了孩子們的美術才能。而一段悠揚的笛聲,則展現了《艱苦的歲月》中老戰(zhàn)士剛毅樂觀的精神世界。一段優(yōu)美的小提琴獨奏讓學生們感受到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漫步萊茵河畔,聆聽盲兄妹演奏時內心的澎湃激情,學生們惟妙惟肖的高聲叫賣《苦柚》會讓你仿佛置身于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商易市場。有的學生模仿抓耳撓腮、齜牙咧嘴的猴子,緊張笨拙的黑熊,以及胸有成竹、小心沉穩(wěn)的山羊,《精彩的馬戲》簡直讓人笑破肚皮,試想,在積極的活動參與中,誰還會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呢?
三、誘發(fā)好奇心,讓思維自由飛翔
課本內容是前人認知經驗的總結,是認知的基礎。教師要善于拋書本知識之“磚”,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玉”。如果魯班一味重復師傅所教的木工,世上就沒有雨傘和鋸子;如果愛迪生僅僅滿足于油燈的光亮,則今朝城市夜景中哪會有五彩霓虹?如果萊特兄弟僅僅停留于對鳥類飛翔的羨慕,則哪來的飛機,飛船搏擊長空……事實證明,人類的好奇心越強,創(chuàng)造性就越高。江澤民在北師大百年校慶大會上明確指出:“教育創(chuàng)新與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和科技創(chuàng)新一樣,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育創(chuàng)新中承擔這重要的使命,教師具有長信精神,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人才……”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以書本知識為源,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創(chuàng)設廣闊的空間,讓思維自由飛翔。比如,在教學《畫風》時,讓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一說文中的李衛(wèi)、小藝、丹丹分別是怎樣畫風的。然后,自己動腦想一想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把“風”畫出來。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畫了飄飛的黃葉、旗幟、紙片、風箏,有的畫出了斜斜的炊煙、雨絲;有的畫出了散亂的頭發(fā)、彎腰的小樹……孩子們的想法異彩紛呈。
續(xù)編故事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種手段,在教學《鼓勵和烏鴉》之后,讓學生聯(lián)想:“烏鴉受騙后十分氣惱,第二天它又找到了一片更大的肉……它還會上當嗎?”有的學生認為烏鴉吸取了教訓,任憑狐貍如何花言巧語,阿諛奉承也毫無動搖,有的同學任務烏鴉學聰明了,遇到狐貍后,它先把肉片掛在樹枝上,假意唱歌穩(wěn)住狡猾的狐貍,卻通過歌聲引來早已約好的獵狗吃掉了狐貍……這些續(xù)編的故事,不僅情節(jié)生動有趣,而且合情合理,讓你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
課本劇的表演不僅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校園生活,如《將相和》、《草船借箭》、《奴隸英雄》等都能變?yōu)樵拕 1热缰T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是古代學者形象,影身長衫(大人衣服代替),是蜀皇劉備之軍師,應頭戴相帽(紙做的),他一竹(語言詼諧、語調沉穩(wěn)、語速稍緩)等。從人物著裝到語言、神態(tài)、動作學生都要精心設計,一絲不茍。而在這個創(chuàng)作表演過程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已扎根心中。
創(chuàng)新教育需要激情,只要我們熱愛事業(yè),熱愛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智慧之光就會閃現,借他山之石學他人之技,課堂教學就會充滿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