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今中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模式已經(jīng)由被動接受模式慢慢地轉變成自主學習模式,本文對中職英語課堂中的自主學習背景進行了闡述,并對它的實施過程及其注意的要點進行了重點描述,總結出在應用自主學習模式后,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計劃性和目的性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 自主學習 中職英語教學 效果評價 能力提升
一、中職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與困惑
近年來,中職英語課堂一直在提倡由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模式轉變,這個特殊的階段給英語教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學生英語基礎差,自學能力薄弱,學習興趣低下,因此“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模式目前還沒有真正在英語課堂中被所有老師采用。在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讓傳統(tǒng)的被動學轉變?yōu)閷W生的主動學。下面我主要闡述如何真正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策略及自主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給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
二、自主學習的界定
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外對自主學習問題的研究更加廣泛﹑深入,在自主學習的實質和機制等基本問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語言學家關于自主學習在外語教學中的研究,更加具體地解釋了外語自主學習者必須具備的素質。著名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之前就能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出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jié);在學習結束后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由此可見自主學習所強調的是學生自我意識上的“能學”,是以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為前提的“要學”,是掌握一定策略的“會學”。自主學習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最佳途徑。
三、自主學習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在這個知識能改變一切的時代里,“活到老學到老”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意識形態(tài),也就是終身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對于學生來說,絕大部分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系統(tǒng)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元認知能力薄弱。學生眼中的自主學習只不過是記憶單詞﹑讀讀課文﹑做做練習,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古話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谟⒄Z教學過程中,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是學習方法的傳授。我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摸索中職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1.有效的預習會讓學習效果顯著。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習效率最高,這是師生都很重視的一個問題。我認為,課堂之前的預習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它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的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如果能有效地進行預習活動,那么在課堂上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就會大大地提高,接受新知識及其運用的能力也會明顯的增強。教師要巧妙地設置預習任務,形式可以多樣化,學生的部分預習成果在課堂上得到展示,得到師生的肯定之后,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大調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為自主學習提供保障。
學生在課堂上能否認真聽講,能否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手段的恰當與否。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贊許的手勢、一句贊揚的話,都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賞識﹑關心,心理上就會產(chǎn)生一種愉悅感和滿足感,這毫無疑問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勇氣和自信,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保障。
此外,第二課堂也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場所。學生利用多媒體模仿熟悉自主學習過程的各環(huán)節(jié),延伸課堂的學習過程,挖掘自己的興趣和長處,拓展相關的學習內(nèi)容。同時,教師對第二課堂的指導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或E-mail進行。
3.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興趣。
在中職英語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立足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動機設置教學活動。既然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就應該以學生為主,圍繞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1)合理地設置問題,盡可能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問題的設計、學生學習活動的難度應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免挫傷學生的信心。學生在享受答題成功喜悅的同時會增強自信心并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2)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在整體發(fā)展中的個性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我們要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升。提倡自主學習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流于形式。
4.課后及時鞏固、自我檢查有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僅是針對課堂學習而言,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如果學生在課后不主動、不及時地進行回顧和復習,那么所學的知識將會無所用處。對于復習而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側重對已學知識分析和運用,比如說可以用課堂上所學的詞匯﹑短語﹑句型造句或者寫成一篇小作文,這讓學生在運用所學內(nèi)容的過程中,檢測對所學知識能否熟練使用。課后復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與歸納的過程,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的習慣,創(chuàng)造性地自主學習。
四﹑結語
實踐證明,自主學習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謹記我們培養(yǎng)的不只是知識型學生,更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主學習的新世紀的“現(xiàn)代化人才”。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大膽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xiàn)“教學不只是為了教”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5.
[2]SKEHAN 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M].London E d ward A mold,1989.
[3]龐維國.九十年代以來國外自主學習研究的若干進展[J].心理學動態(tài),2000,(4):12-16.
[4]華維芬.自主學習中心——一種新型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J].外語界,2001b,(3):76-79.
[5]鄭敏.自主學習的緣起和發(fā)展[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3):100-104.
[6]劉延征.建構主義理論沖擊下的英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4,(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