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要寫作文了,真煩!”這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聲。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歷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熟悉又棘手的問題。為什么學生會如此害怕寫作文呢?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不會從讀中仿寫,沒有方法導致的。該如何解決學生的這種困境呢?我認為可從平時的閱讀教學入手。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F(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在安排材料、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獨具匠心,能對學生起示范作用。我們在進行單元整體有序教學的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專題學習,讓學生把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學到的表達方式,運用到習作中去;也可以抓住教材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讓“寫”進入課堂,進行隨堂練筆。
一、示例模仿,抓仿寫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寫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導學生進行仿寫,降低習作的難度,激發(fā)他們習作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
我在教學閱讀課時,努力用一些構段方式較典型的段落讓學生分析,并讓他們“照葫蘆畫瓢”地進行仿寫訓練。例如《荷花》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采用先總寫后分述的構段方式,寫出荷花綻放的各種姿態(tài),用“有的……,有的……,有的還……”這樣的句式。我分析完段落,讓學生了解段落結構的特點后,又指導學生仿照這樣的結構特點進行寫段的訓練。仿寫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出示填空題:“桃花島的桃花千姿百態(tài),有的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有的還_____________。看著這些美麗的桃花,我仿佛_____________?!弊寣W生把題目補充完整,這不僅降低了寫的難度,消除了他們的恐懼心理,而且激起了他們的寫作欲望。然后,再出示下面的總述句:“每到節(jié)假日,大街上可熱鬧啦!”要求學生圍繞這個總述句進行情景寫話,從而將剛才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遷移。
在語文課文中,還有很多典型構段形式,有總分總結構,有分總結構,還有中間過渡的。遇到這些典型處,我都會及時地引導學生“畫瓢”,甚至遇到一些典型句式會引導學生說上一兩句。如在《石榴》這篇課文中要求用“甚至”造句?!吧踔痢笔且粋€表示遞進關系的詞語,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我就隨即設計了這么一個填空練習:
(1)河水真清啊,甚至?搖?搖?搖?搖?搖?搖。
(2)小明做作業(yè)可認真啦!甚至?搖?搖?搖?搖?搖 ?搖。
這個練習使學生一眼就知道該怎樣寫,很快掌握了“甚至”一詞的用法。
通過這樣有步驟的從讀到寫的訓練,有效地形成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結構,使學生寫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空白之處,抓擴寫
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會留有藝術“空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這就有了課后出現(xiàn)的小練筆。對這些“空白”給予補充,進行“寫”的訓練,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人物品質(zhì)、人物思想感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靶【毠P”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經(jīng)常性的練習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的同時,靈活處理、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空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空白”進行富有個性色彩的對話,進行“寫”的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如《日月潭的傳說》的第四自然段,只寫“他們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從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頭和金剪刀”。教學到這里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通過這一“補白”練習,讓大尖哥和水社姐這兩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更加豐滿、偉大,更加激起學生的敬佩之情。
通過想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空白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填補,感悟人物的品質(zhì),自身情感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學生在與文本的心靈碰撞中,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真正實現(xiàn)有效閱讀。
三、變換角度,抓改寫
讓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織,重新表達,既可以幫助小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練筆的機會,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古詩教學中,可經(jīng)常采用這種方法提供學生練筆的機會。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大多是淺顯易懂的,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可引導他們把自己當做詩人,將這些古詩改寫成自述式的現(xiàn)代文。如教學《村居》這首古詩時,在學生理解了“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句詩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這首詩變成一個故事。孩子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不一會兒,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躍然紙上??梢娪行У木毠P,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能讓他們?nèi)硇耐度肫渲校扰囵B(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豐富他們的語言。
四、奇思妙想,抓續(xù)寫
有些文章的結尾寫得耐人尋味,給學生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因此,可以讓學生通過合理的想象把這樣的猜想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小稻秧脫險記》一課,當講到最后“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高興得跳起舞來。他們吸足了營養(yǎng),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時,學生已經(jīng)感受到經(jīng)過噴霧器的幫助,這時的小稻秧是十分健康、快樂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臉色蠟黃、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他們已經(jīng)脫險了。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微笑,他們?yōu)樾〉狙淼拿撾U而感到高興,可是故事到這兒并沒有結束,接下來還會發(fā)生更有趣的故事,于是可因勢利導:“小稻秧遭遇雜草的危害,在噴霧器大夫的幫助下脫險了,又遭遇了害蟲的侵襲,小稻秧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它們能再次脫險嗎?”請將這個故事編下去,看誰編得更有趣、更精彩?!贝藭r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開心地寫起來。學生大膽想象,故事編得非常生動,把小稻秧和害蟲刻畫得栩栩如生,這與他們對課文透徹的理解和豐富的情感體驗是分不開的。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閱讀和寫作間的緊密關系。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內(nèi)容具體、生動、典型的好文章,既便于學生閱讀理解,又能使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是學生習作最好的借鑒,也是教師指導學生習作的最好范文。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借助課本的范文作用,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聯(lián)系起來,以讀帶寫,讀寫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