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探究中學教師知識管理策略在職業(yè)成長中的效能差異。作者于2012年9月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不同類型中學發(fā)放問卷853分。調查內容包括:①一般社會學指標,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教齡、學歷、任教年級及所教學科、學校性質及類別等;②知識管理調查問卷、教師職業(yè)倦怠問卷、教師自我效能和教學效能感量表。發(fā)放問卷853份,回收有效試卷716份,有效率84%。年齡指標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P<0.05),教齡指標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P<0.05)。學校性質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P<0.05),學校類型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P<0.05)。職業(yè)倦怠之情緒衰竭與知識管理策略無相關關系;職業(yè)倦怠之去個性化與知識整理相關顯著(P<0.01);職業(yè)倦怠之自我成就感與知識管理的認知相關顯著(P<0.01),與知識獲得相關顯著(P<0.01),與知識更新相關顯著(P<0.01),與知識擴散或教授相關顯著(P<0.01),提高教師積極的職業(yè)感受不能僅僅依靠對教師知識管理能力的強調與培養(yǎng)。
關鍵詞: 教師知識管理 效能 職業(yè)倦怠
1.引言
知識經濟快速發(fā)展,知識也以幾何級數(shù)速度增長,學校知識管理成為一個急需討論的課題,而教師個人知識管理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一個新的方向[1]。國內外關于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研究成果頗多,卻鮮有從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的職業(yè)效能角度論證個人知識管理的職業(yè)作用。本文力圖探究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在專業(yè)成長中的作用。
2.對象與方法
2.1對象
2012年9月采取分層隨機取樣的方法,在河北省滄州市城區(qū)、縣城、鄉(xiāng)鎮(zhèn)共抽取13所學校,其中6所高中,7所初中;5所重點中學,8所普通中學;9所公立中學,4所私立中學;8所城市中學,5所農村中學。發(fā)放問卷853分,回收有效試卷716份,有效率84%。
2.2方法。
調查內容包括以下問卷及量表:知識管理調查問卷、教師職業(yè)倦怠問卷、教師自我效能和教學效能感量表。
2.3統(tǒng)計處理
使用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結果
3.1檢驗社會人口指標在知識管理上的差異性。
年齡指標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F(xiàn)=2.768,P<0.05,其中只有知識整理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F(xiàn)=7.221,P<0.05,教齡指標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F(xiàn)=1.658,P<0.05,其中只有知識整理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F(xiàn)=3.626,P<0.05。
3.2檢驗學校屬性在知識管理上的差異性。
公立、私立學校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F(xiàn)=2.702,P<0.05,其中只有知識整理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F(xiàn)=10.640,P<0.05。初中、高中在知識管理上差異顯著,F(xiàn)=2.697,P<0.05,其中知識整理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F(xiàn)=4.255,P<0.05,知識擴散或教授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F(xiàn)=8.059,P<0.05。
3.3職業(yè)倦怠與知識管理策略相關關系。
職業(yè)倦怠之情緒衰竭與知識管理策略無相關關系。職業(yè)倦怠之去個性化與知識整理相關顯著(P<0.01)。職業(yè)倦怠之自我成就感與知識管理的認知相關顯著(P<0.01),與知識獲得相關顯著(P<0.01),與知識更新相關顯著(P<0.01),與知識擴散或教授相關顯著(P<0.01)。
4.分析
4.1社會人口學四指標中,學歷與性別的作用表現(xiàn)不突出,年齡與教齡在知識管理策略上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意義,而兩者的統(tǒng)計顯著性體現(xiàn)在知識整理上,共同趨勢是隨年齡與教齡的增加而提高[2],也可以說知識管理的認識能力、知識的獲得能力、知識的更新能力、知識的擴散或教授能力不受性別、學歷的影響。
當前,中學教師配置從學科分配到崗位分配,沒有性別差異,從而對教師個人的知識結構的形成、完善與傳承的要求并無不同,所以不同性別教師的知識管理未能表現(xiàn)出差異。
學歷似乎應該與知識結構合知識的整合能力關系密切[3],然而并未在知識管理上檢驗出差異??疾橹袑W教師學歷??疲?7.8%)與本科(70.5%)共占98.4%的案例,教齡5年以上、學歷??埔陨系慕處煱咐?7%,中學教育特點對于教師已有專業(yè)課程知識的去留有消峰填谷的作用——數(shù)年不變的統(tǒng)一考試內容使教師知識結構趨向于共同的專業(yè)結構,從而學歷應該代表的知識差異長者消、缺者補,知識管理未能表現(xiàn)出差異也是工作特點使然。
4.2學校屬性四指標中,普通中學、重點中學差異顯著,而衡量學校普通與重點的標準也許僅僅是政府資金投入與生源質量,教學內容與教師配置并未因學校所在地的不同而有差異,教師的學歷水平、教學內容與要求未有不同,從而教師的知識整理策略未有顯著差異便能解釋了。
學校性質表現(xiàn)出統(tǒng)計意義耐人尋味。檢驗顯示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知識整理差異顯著,私立中學高于公立中學,也許對于學校管理者來說感情上難以接受,調查私立中學管理特點或能解釋這一結果:當前的私立中學以盈利為目的,對教師的選擇條件是教學成就與經驗,私立中學的受聘教師為適應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而積極調整知識管理策略,正是適應嚴峻競爭的結果。
知識整理與知識的教授或擴散一致表現(xiàn)出初中高于高中。這應該源于中學教學內容受政策影響而變動較大,激發(fā)中學教師不斷應用知識管理手段調整適應。
4.3情緒衰竭是長期單調工作的表層心理感受[4],知識大多未能內化成個人的理智,僅僅能實現(xiàn)其工具性,與知識管理策略無顯著相關。
去個性化與知識整理相關顯著(P<0.01),個人的知識修養(yǎng)需要完善的知識結構和交流提高,而教師特殊的工作特點使之缺乏維護知識結構的精力與機會,兼之交流機會基本限于單純的師生交流,有偏的知識整理導致去個性化的結果。
自我成就感的決定因素是工作的成就[5],較高的工作成就依賴于對知識管理的積極認知(P<0.01),而成功的知識擴散或教授是工作成就的具體體現(xiàn)。
5.結語
就教師個人而言,知識是其工作的內容,兼具工具性[6],對工作內容與工具的把握是完成工作的必備條件,工作效能建立在內容完備與工具性能的水平上。
知識的工具性排斥性別、學歷這樣的個人社會屬性的影響,年齡與教齡的影響體現(xiàn)為長期單一的工具化的工作導致教師去個性化,而自我成就的追求強化了知識的工具性,更導致了個性的模糊化;自我效能對知識管理較弱的依賴提示較高的知識管理能力并未能提高教師個人的積極感受。所以,提高教師積極的職業(yè)感受不能僅僅依靠對教師知識管理能力的強調與培養(yǎng),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知識管理的職業(yè)效能只能是提高教育工作成績的手段之一,假如我們教育學生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時注意非智力因素,那么培養(yǎng)教師的時候應該注重知識因素的同時注重非知識因素。
參考文獻:
[1]沈俊慧.關注教師個人知識推行教師個人知識管理[J].科教文匯,2007,10(上旬刊):10-11.
[2]朱桂琴.論教師個人知識管理[J].教學與管理,2006,12:18-19.
[3]楊鴻.教師教學知識的統(tǒng)整研究[D].西南大學,2010,04.15.
[4]鄧睿.我國中學教師職業(yè)成就感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04.06.
[5]周明杰,張建新.中學教師的知識分享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7,16(8):726-728.
[6]康永興.知識地圖——知識管理的有效工具[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05,17(6)6: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