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初次接觸化學學科,往往對化學充滿好奇,對實驗有很大的興趣。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靈魂,實驗教學在化學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提高學生獨立獲得知識、運用知識和創(chuàng)新知識能力的有效教學形式。開展好實驗教學,對化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就化學實驗教學談談看法。
1.化學實驗有助于學生形成化學概念
概念是反映物質物理屬性和化學變化的一般本質屬性,學生形成化學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內容的具體化是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的第一個起點。教師必須緊緊依托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從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中獲得感性認識,促使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瘜W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的,常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guī)律等?;瘜W實驗就是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形成感性認識的。通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實實驗有助于學生發(fā)展思維,加深對反映物質特性的化學概念的理解。
在實驗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易理解的化學概念,首先要提供生動、鮮明、真實的實驗,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其次要提供典型的實驗,促進學生想象、思維、記憶、遷移。最后要設計具有說服力的實驗,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推理,形成正確、清晰、深刻的化學概念。
2.盡量讓學生參與實驗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學完之后,應盡量讓學生動手操作一些簡單的演示實驗。初中化學課本中,多數(shù)演示實驗的操作都不太難,在教師的指導下完全可讓學生自己做。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由于學生已具備實驗室制取氫氣和氧氣的基礎,在引導學生分析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并細心觀察學生的操作及做個別必要指導。這堂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比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學生只觀看效果要好得多。又如《溶液》一章,概念多,條件多,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給溶液計算的教學造成很大困難。針對這一點,我采用了讓學生參與演示實臉的教學方法:凡有關概念和計算的實驗一律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只是恰當?shù)匾龑W生分析,使學生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規(guī)律。因為是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所以學生理解掌握得比較深刻,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對一些較難操作或有危險的演示實驗,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且又是可燃性氣體,在實驗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爆炸。這種實驗可讓學生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進行操作或不讓學生進行操作。但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改進實驗讓學生做。如我在講授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時,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一氧化碳還原性的理解,將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進行改進,指導學生做了以下實驗:先說明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處,由于酒精跟空氣接觸不充分,酒精發(fā)生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然后指導學生將鋼絲在酒精燈外焰部位加熱一會兒后,趁熱移至酒精燈內焰或焰心處,觀察銅絲表面顏色的變化(現(xiàn)象為銅絲在外焰加熱時表面由亮紅色變?yōu)楹谏?,移至內焰或焰心處又變成亮紅色),并解釋原因。這樣就使學生牢固掌握了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便于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張知識“讓學生自己找出來”。我認為“讓學生自己找出來”的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參與教學。
3.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3.1生成問題,形成學習動機。
實驗課的導入,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可通過講述化學故事、聯(lián)系日常生活與生產實際、聯(lián)系現(xiàn)代科學最新成果、實驗演示等方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學生產生了猜想與假設后,要求學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允許學生有多種猜想與假設,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更加濃厚。
3.2設計方案,明晰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采取學生自主學習或教師提示等方式完成與設計方案有關的知識、方法準備和資料的收集工作,然后再由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實驗方案,最后通過小組交流或班內展示確定本實驗組的實驗方案。在交流與展示方案時,要保證方案的科學性和安全性,不僅要列出實驗原理、裝置、操作步驟等,還要說明實驗的注意事項及原因所在。
3.3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化學實驗要盡量讓學生自主實驗,要求學生合理分組、分工合作、謹慎操作、如實記錄。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加強巡回輔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特別要注意避免不安全的操作。
3.4交流提高,合理評價。
學生通過分組、組內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后,各小組展示各自的實驗方案、實驗現(xiàn)象與結論,對展示情況進行討論、評價,篩選出最佳方案,提煉學生探究過程生成的方法與情感因素,培養(yǎng)學生自我表達能力和對實驗方案的評價能力。
3.5鞏固提高,適當拓展。
本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完成有關知識與方法的訓練,掌握有關的科學探究方法,讓學生了解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的遷移應用能力?;瘜W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來源于工農業(yè)生產和生活實踐。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拓寬學生的視野,這對于知識的鞏固和后繼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4.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自然學科,把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體現(xiàn)化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對學生的化學學習能起到促進作用。而以往我們的實驗教學拘泥于書本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現(xiàn)代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身邊更是處處滲透著化學知識,生活中接觸到的與化學知識有關的東西很多,能用所學知識解答遇到的實際問題,是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體現(xiàn),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污染問題,學生深有感觸,可采用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方法,了解身邊有哪些污染和污染源,針對調查結果,結合課本知識,共同討論減少污染的方法,從而既解決實際問題,又鞏固書本上相關的知識點。又如,結合所學的“一氧化碳有毒”的知識,讓學生關注報紙上登出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討論意外發(fā)生的原因、預防措施和搶救方法,從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樹立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