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推進,學困生問題成為教師教學中遇到的棘手問題。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諸多困難,他們在學習中“難”在哪里?有何解“難”之法?這是廣大物理教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本文針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 學困生 轉化策略
一、高中物理學困生的主要特征
1.物理學科基礎薄弱。
高中物理是對初中物理的延伸和拓展,不少學困生初中物理基礎不扎實,對物理基本概念不能很好地區(qū)分和界定,對基本物理原理或定理認識不清,對其應用條件把握不準。其根源在于上課沒有認真聽講,沒有認真領會相關公式和定理。例如:在“位移與路程”的知識點上,對位移與路程區(qū)分不清,對其物理意義把握不準,從而不能熟練地加以應用。
2.物理自學能力差。
學困生對物理知識領悟能力不強,看完書本內容后,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基本內涵,對物理公式原理的推導邏輯梳理不清,理解不透,似懂非懂,不能建立較為正確的模型,回顧自學的內容時,滿腦子都是認不清、理解不透的物理符號。
3.缺乏自主學習積極性。
學困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不感興趣,對提出的問題不及時開動腦筋,對推導的邏輯跟不上思維,對布置的作業(yè)被動應付,對遇到的困難主動回避,不愿意思考、不樂意理解、不善于把握。遇到困難時,不會主動請教老師或同學,總喜歡以各種理由回避。
4.缺乏學好物理的自信心。
學困生對物理學習感到困難,缺乏信心。每次單元考試,總喜歡憑著感覺走,從意識上打敗了自己,認為自己的物理成績不會好,能考幾分算幾分。于是隨意地套用公式,或者左顧右盼地抄他人答案,抄不到時便趴在桌子上睡覺。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由被動地學到不愿意學到厭學乃至棄學。
二、高中物理學困生轉化策略
1.注重引導學困生進行物理邏輯關聯(lián)思維。
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具有較為嚴密的推理、系統(tǒng)的邏輯和科學的數學表述。為了讓學困生能隨著教師的思維進行邏輯思考,教師必須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將教學內容直觀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并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讓他們在直觀的演示教學中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對“超重與失重”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不少學困生對“超重與失重”的判斷很難把握,教師可將這兩個抽象的概念與電子秤上的顯示數據聯(lián)系起來,簡單地概括:“示數變小了表示失重,示數變大了表示超重?!边@種化難為簡的邏輯聯(lián)系,可以讓他們迅速掌握該知識點。
2.營造物理教學課堂氣氛,激活學困生的學習情緒。
課堂教學氣氛是維系師生心靈溝通的氣場。學困生經常在課堂上開小差,精力不集中、目光茫然、心猿意馬,主要的原因是教學課堂氣氛過于沉悶。教師可以采取適當的方式,通過起伏自然、跌宕有致、形象生動、節(jié)奏鮮明、繪聲繪色的教學語言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學習情緒,讓他們不由自主地緊隨著教學思路積極思考,給他們美的享受,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遇到教學重點與難點時,可以提高語調,放慢語速,多設置疑問,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在講解“圓周運動的離心力”時,可以放慢語速,引入問題:騎自行車轉彎時要采取什么措施才不至于摔倒?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思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3.加強與學困生的情感交流,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學困生之所以落后于其他同學,其中較為突出的原因是他們受到教師的指責和批評較多,產生破罐破摔心理。另外,教師對優(yōu)等生的親近和對學困生的遠離,使學困生的學習自信心受到很大打擊。因此,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加強與學困生的溝通,進入他們的生活,耐心傾聽他們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從中尋找對他們進行補救的方法與措施。在他們對物理概念理解加深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在他們考試取得進步時,給予充分肯定和激勵;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這樣慢慢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力,調動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他們愛上物理。
4.運用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
不少學困生對高中物理的學習,常常是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循序漸進,而是操之過急地進行灌輸,結果只能囫圇吞棗,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理解不全、領悟不深、把握不準。教學中不能強求學生一次性到位,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適當放慢速度,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使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和原理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呈螺旋式上升。例如:在對“牛頓第二定律”進行教學時,其中涉及加速度和力的物理量、物理意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等較為直接的知識,同時間接地涉及力的概念、分力的概念、合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頓第一定律等知識,如果不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就會讓學生感到生澀,難以理解。
三、結語
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千差萬別,高中物理教師必須充分認識他們在物理學習上的特點和困難,尊重實際,多想辦法,因材施教,遵循規(guī)律,適當開展個性化教育,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與上進心,幫助他們跨越物理難學的坎。
參考文獻:
[1]陳進明.芻議高中物理學困生的轉化[J].都市家教,2013,(2).
[2]張維榮.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問題[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2).
[3]許曉生.如何解決初高中物理學習的過渡問題[J].考試周刊,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