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與孩子在一起的氛圍是任何現(xiàn)代媒體都無法營造的。在當今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的信息時代,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自學動力
一些學生學習習慣差,做作業(yè)不自覺,更別談主動學習了,教師要花費大量時間督促,以防他們掉隊,影響全班教學。這些學生為什么這么怕學英語呢?細究其原因在于學習興趣沒得到很好的激發(fā),自主意識仍在“沉睡”之中,他們的學習屬于“被動學習”。新學期第一課,我就這樣激勵學生:“學好英語并不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學好英語天下行!少林和尚練功夫是‘拳不離手’,‘三天不練手生’;我們學英語就應該‘曲不離口’,‘三天不念口生’。齊心攻克英語關,我們有沒有信心?”全班學生齊聲響亮地回答:“有!”話是這么說了,決心是這么表了,還得靠實際行動落實,離不開一個“練”字,在個體自學或同桌、小組共學的基礎上讓學生“練”。
二、有效指導,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養(yǎng)形成的。學生學習英語有如嬰兒學步,從“扶著走路”到“自己走路”有個艱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慢慢地、耐心地把方法教給學生,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教師要“扶”、“放”有度。對于初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離開教師的學法指導而談自主學習,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獲得發(fā)展,從而保證自主學習順利、有效地進行。
1.在課前預習中培養(yǎng)能力
“凡事預則立”。學生的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自學習慣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時,學生要綜合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努力看懂教師尚未講授的新知識。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和新詞組,通過自己查閱課文的生詞表理解其意思。如在教The seasons時,我課前讓學生聽錄音查找英語季節(jié)類單詞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和天氣類單詞warm,cool,sunny,在課堂上教學季節(jié)類單詞和相應的英語知識時,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
2.在復習、練習中培養(yǎng)能力
為了讓學生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檢查自己的成果,并讓學生繼續(xù)深入自學、深化和記憶新知識,我一般讓學生先掌握英語單詞和基本句型,再掌握英語詞組,最后讓學生反復聽英語課文錄音和背誦課文。這樣學生會自然掌握英語季節(jié)類單詞、基本詞組和基本句型。
三、主動實踐,提高自學能力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其聽、說、讀、寫能力方面,所以要想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就要從這幾方面入手。
1.聽要知其然。在平常教學中,主要以聽錄音的方式提高學生聽的能力。小學初級階段,文字內容較簡單,主要以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在聽完錄音之后基本要求學生理解文中大致發(fā)生的故事,并用中文簡述出來,從而慢慢培養(yǎng)其多聽多思的習慣。其實,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授課中,教師應盡量以多說英語的方式為學生產生耳聞目染的效果,從而逐步提高學生聽力解題的能力。
2.說要懂其式。在剛開始進行簡單對話操練時,一定要學生注重其表達方式是否完整。比如在學完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簡單問候語時,學生剛開始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難以適應。主要原因是對母語的思維方式沒有轉化過來。在說Good morning,how are you today?時他可能回答成Good morning而忽視了其具體要回答的內容,到底是fine還是not so good。對于這樣的問題,在初步教學中,教師不應直接批評、全面否定,而應理解和相信學生,保護好學生敢想敢說的勇氣,激發(fā)他們表現(xiàn)的欲望。對于學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從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慢慢達到正確表達的目的。
3.讀要重其調。小學生對新鮮的實物往往都比較好奇,模仿力也較強,所以在朗讀英語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大膽模仿情景對話中的語音語調。教師應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閱讀環(huán)境,適當?shù)臅r候可以開展一些閱讀比賽活動,看看誰讀得最有感情,語調最清晰,讓他們感受到讀書帶來的愉快與成功體驗。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怎樣才能更好地帶著感情去讀,怎樣的句子可以讀作升調。各單元課文PartA部分通常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有計劃地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慢慢增強他們的語感,培養(yǎng)其愛讀的習慣。閱讀量的增加,對知識起到溫故而知新的帶動作用。
4.寫要重其法。寫作是對一門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在小學高年級,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模擬寫作。通過模擬訓練的方式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對個別要求較高的學生,也可以嘗試讓其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今天主要學習了英語中的重要知識點——現(xiàn)在進行時,教師可以講解現(xiàn)在進行時的基本結構(人物+be動詞+動詞ing形式),通過舉例表述“劉濤正在操場上跑步”(Liu Tao is running in the palyground.)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整地寫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較高的要求,把“劉濤”換成“穿著紅色T恤衫的男孩”讓學生描述,這樣句子就變成:“The boy in a red T—shirt is running in the playground.”通過以上兩個例子的比較,有效拓展學生思維的方向并促進其對知識的消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古訓告訴我們,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比教給學生現(xiàn)成的知識更重要。學生一旦具有了自學能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得到調動,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解題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才會愿學、樂學、會學、善學,學習成績也會隨之穩(wěn)步上升,各項素質全面發(fā)展,從而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