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生的人生觀、社會觀與世界觀等還不夠成熟,初中散文閱讀教學成為教師難以解決的課題。本文在分析初中散文特點及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散文的現(xiàn)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初中散文教學方法和教學實施過程,還舉例證實了研究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散文教學 閱讀教學 教學方法
初中散文教學方法種類繁多,常見的有“任務驅動”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和開放式教學法等。
在散文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在每個關節(jié)點上設置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閱讀理解,并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空間。采用“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保證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著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學生通過“閱讀—思考—發(fā)現(xiàn)”的學習過程,并能夠解決教師提出的任務與問題時,必將會深入理解散文內涵,充滿學習熱情。
問題教學法即在散文教學中,老師采取“提問—討論—解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目標明確,有的放矢。這種問題式導入的教學形式,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途徑,一是直接向學生提問,讓學生帶著疑惑學習新課內容,在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討論中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理解散文的目的;二是在新授課內容之前,直接向學生提出本堂課需要學習的內容,開門見山,重點突出,老師應大膽放手,在教學中留有想象的空間,通過提問發(fā)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自由解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得散文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討論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時將學生分成多個討論小組,采用協(xié)作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強調以學生的團隊學習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增強班級凝聚力。在小組中學生思維可以相互啟發(fā),也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維經(jīng)驗,發(fā)揚團結互助精神,這對學生成長很有利。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散文,并掌握自主學習方法,為其今后的散文學習和能力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情景式教學法是較適合運用于散文閱讀教學中的,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深入理解散文的內涵。
開放式教學法是指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快捷、直觀地學習散文知識,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甚至可采取視頻教學便于學生直接獲取知識,不僅壓縮教學時間,還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填補大屏幕投影儀只可聽不可練的不足,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散文的效率。
對于上述多種教學方法,在選取時應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和學生實際情況,在實踐過程中更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散文閱讀的有效教學。
散文作品中擁有共性,絕大多數(shù)的散文作品通常情況下都有一定的寫作目的,多為宣泄感情與表達觀點,即在敘說清楚問題的情況下表明作者的觀點,在講清楚問題的情況下達到散文所要實現(xiàn)的目的,文學所要實現(xiàn)的目的某種程度上不應該只著眼于個別意義,應該具有普遍意義。下面以魯迅的《故鄉(xiāng)》為例,闡述散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實踐過程。
散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應是帶領學生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寫作背景。一方面了解作者本身,便于把握其寫作風格,另一方面寫作背景對于我們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能起到較好的提示作用。第二步是通過初步瀏覽全文,對于散文中難免會遇到的生字詞、難解詞句可通過查字典或詢問等方式了解,清除閱讀障礙。第三步是讓學生帶著整體的感知通讀散文,在初步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再帶著問題精讀散文,讓“瀏覽—閱讀—精讀”成為學生解決散文閱讀問題的法寶。第四步也是極為關鍵的一步,就是抓住“文眼”——散文中最傳神、最精彩、最使人動情又最耐人尋味的語段,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點,又是作者感情的突發(fā)口,在結構上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第五步是學習文章的表現(xiàn)方法,體會情感的變化。一篇散文未達到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的效果,常會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如欲揚先抑,對比襯托,詳略結合和比喻擬人等,富于變化的文章能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最后還要聯(lián)系自身談談對散文的認識,散文的情感是極豐富細膩的,語言也是優(yōu)美含蓄的,思想感情更是雋永深刻的,在學習的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待學生學習并取得一定認識后,應通過情感反饋加強更深層次的思想情感認識。
通過閱讀和學習《故鄉(xiāng)》這篇散文,我們大致走過了這樣一個心路歷程和散文學習經(jīng)驗:
散文中的人物通常情況下都不是具體生活中的人或物,而是已經(jīng)具備典型形象的人,是社會中一類人的具體代表。從文章的內容上看,散文設計的材料面相對較廣,時間與地域的跨度相對較大。
散文語言的最主要功能是交際,在實現(xiàn)交際的過程中,認知語言本質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散文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最終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通過達到具體目的與效果,認知文章的語言功能。
散文使用的材料都是為了達到文章的寫作目的與滿足抒發(fā)感情的需要的,就散文的寫作內容而言,文章的材料變化是千變萬化的,就作者的寫作思路來看,文章的寫作手段是有章可循的。散文中的材料諸多,詞語只是相對凌亂的碎片,只有在腦海中形成有機的整體,才能達到理想的閱讀效果,學生方能領略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對散文進行分析與梳理。從表達方式上看,散文的主體融記敘、描寫、議論于一體,最終使之相互配合,強化表達效果。散文作品本身風格獨特,時而生動活潑,時而沉郁凝重,時而含蓄雋永,時而恢宏壯闊,沒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但有整齊劃一的規(guī)格。
學生只有進入到作者的作品中,才能充分領略到作者在文章中運用的感情。學生作比較性思考,也是充分領略作者意圖的好方法。學生應該從作者的審美材料中抽出重點,進行分析,進而在閱讀過程中品味作者的情感變化與情感起伏。
在學生具備了審美的欲望之后,同時也就具備了相應的審美意境,讓學生放手通讀文章,自主感受語言材料帶來的切實感受,最終伴隨作者的情感投入被作者感染。伴隨著作者誦讀節(jié)奏和韻律的跌宕起伏,抓住句子的主要結構,從聲音的節(jié)奏中把握住具體的意趣、氣勢與神韻,最終理解作者在散文中的情感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對學生的具體指導,拓寬學生的審美空間,再讓學生在美感的熏染下,提升審美情操。
參考文獻:
[1]錢曉柳.批文入情——淺談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J].成才之路,2010(19).
[2]牛風嶺.初中語文散文鑒賞教學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1(12).
[3]何洋.淺談初中散文閱讀教學[J].天津教育,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