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套色、彩色具有新潮文化元素的牛仔服飾面料應運而生,設計的套色新品種款式、色澤、色牢度和產品綠色環(huán)保已成為了牛仔布行業(yè)發(fā)展研究的新課題。采用這種新型環(huán)錠竹節(jié)紗用于經紗,由于表面毛羽極少,上漿率可降低50%~60%,實現綠色環(huán)保。
關鍵詞:元素面料 套色漿染 工藝研究 綠色環(huán)保
中圖分類號:TS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7(a)-0210-02
牛仔服飾的流行始源于美國加利福尼亞洲,我國自改革開放80年代初期逐步開始流行。牛仔服飾因不拘一格的穿著方式迎合了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和崇尚自由的心理需求,再加上它同步時尚不斷創(chuàng)新,使得人們對它情有獨鐘。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化和時代的發(fā)展,市場流行的趨勢,消費者的需求和采購商的行為紛紛引領牛仔布開發(fā)新品種的生產。為此,套色、彩色具有新潮文化元素的牛仔服飾面料應運而生,如何滿足消費觀念新需求和節(jié)能綠色環(huán)保,設計的套色新品種款式、色澤、色牢度和產品綠色環(huán)保已成為了牛仔布行業(yè)發(fā)展研究的新課題。
長期以來,牛仔布主體色調以靛藍一統(tǒng)天下,但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多樣化,公司近年來對套色、彩色、中高檔牛仔面料進行全面研發(fā),產品投放市場反應良好,深受客戶喜愛。在中、高檔牛仔面料研發(fā)中,由純棉精梳股線和新型環(huán)錠竹節(jié)紗用經紗生產的牛仔面料目前比較吸引人們的目光,這種面料光潔、紋路清晰、手感滑爽,大大提高了牛仔布的檔次,使用新型環(huán)錠竹節(jié)傳統(tǒng)風格,適應人們回歸自然,崇尚自然的需求。采用這種新型環(huán)錠竹節(jié)紗用于經紗,由于表面毛羽極少,上漿率可降低50%~60%,并可省去后整理燒毛工序,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可減少污染,實現綠色環(huán)保。
1 套色、彩色新型牛仔布工藝流程
1.1 套色新品種的棉紗漿染生產工藝流程圖(如圖1)
棉紗漿染生產工藝流程如下。
整經棉紗→滲透槽→染色槽1→染色槽2→染色槽3→……→染色槽9→染色槽10→水洗槽1→水洗槽2→蒸汽烘干→上漿槽→蒸汽烘干→經線
注:染色槽1內為硫化黑染料液,其余9個染色槽內一般為靛藍染料液,并可隨套色品種更換染液。
工藝流程說明:
套色牛仔布織造經線采用的原料是棉紗和環(huán)錠竹節(jié)紗,緯紗采用的原料是氨綸紗,棉紗在織造前需進行整經、漿染等預處理工序,氨綸紗則直接可進入織造工序。關鍵設備漿染聯合機采用全電腦控制。
(1)整經。
整經是將棉紗按照織造工藝需要的經紗根數和長度,在相同的張力下,平行、等速、整齊地卷繞成經軸。
(2)漿染。
漿染工序分為滲透、染色、水洗、烘干、上漿、烘干等,這些工序全部在漿染聯合機上完成,漿染聯合機由全電腦控制,漿染過程中紗線實際走速為20~25 m/min,滲透槽、水洗槽均為2.1 m×1.1 m×0.8 m,染色槽尺寸均為2.1 m×1.1 m×1.1 m,漿染過程中染料槽內的液體均為容器的80%左右。
1.2 根據套色品種的不同經過多次試驗漿染過程工藝參數及物料配比見表1。
2 漿染各工序具體如下
2.1 滲透
漿染的第一道工序是滲透,在滲透槽內進行,選用的滲透劑為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具有極佳的滲透、乳化、分散及洗滌作用,可有效清除棉紗線表面各種雜質,并防止其沾污軋輥。用于靛藍染色時,滲透劑可防止染料的凝聚和沉淀,并有改善紗線色光的作用。
2.2 染色
工藝流程:套色生產的面料分藍色和混合色兩種,染藍色采用靛藍染料,染黑色采用硫化黑染料。漿染生產線共有10個染色槽,其中最前面1個槽內為硫化黑染料,其余9個槽內一般為靛藍染料,根據靛藍染色深度的不同選擇染色槽數量,一般情況下只需用到6個染色槽,其他槽視套色情況置用。需要更換顏色時,只要調整設備軌道、改變紗線走向即可,可實現藍色、黑色、套色交替混合漿染,如染黑色時,紗線經第一個硫化黑染色槽染色后可不通過其余9個靛藍染色槽,直接從設備上方的軌道走過。
染色原理:
(1)染藍色:靛藍染料不溶于水,必須在堿性溶液(pH控制在12~13)中經過還原劑保險粉還原成隱色體后上染纖維,再暴露在空氣中氧化成為不溶性靛藍而固著在纖維上,完成其染色過程。由于靛藍是一種結構較簡單的還原染料,親和力很小,不易染成深、濃色澤,所以必須采取浸染-氧化多次工序才能達到滿意的色澤。
(2)染黑色:相比于靛藍染料,硫化黑染料比較容易上染,因此,染黑色只需用到1個染色槽,其染色原理和染藍色相同。
(3)染套色:為了達到混合套色的色澤穩(wěn)定均勻,必須要控制好各工藝技術參數,組分配比,漿染時需要用到多個染色槽,以達到套色設計工藝要求。
染色槽內的染料液可反復使用,定期添加,如遇到設備清洗,可將染料液存放在儲蓄罐內,等清洗完畢再放回染料槽回用,以節(jié)約生產成本。
2.3 水洗
染色完成后的紗線需進行水洗,牛仔布的水洗不同于常規(guī)面料印染后的水洗。根據套色牛仔布的產品特性,在使用過程中應保持牛仔服裝有一定程度的褪色,因此牛仔布的水洗只是洗去少量未上染的染料,其用水量遠小于普通紡織面料印染后的水洗。
本套色漿染工藝生產線產生的廢水和清洗廢水溢流出水洗槽后通過設備旁邊的污水管道收集后進入公司污水處理站經生化加物化環(huán)保工藝的處理后達標排放。
2.4 烘干
整個漿染工藝共有2個烘干工序,第一個是紗線上漿前,為保證上漿效果,需用蒸汽烘干水洗時殘留的水分,第二個是紗線上漿后、下線前,將表面的漿液烘干使之形成一層富有韌性的漿膜,以增加紗線的抗摩擦能力,烘干采用的介質為蒸汽。
2.5 上漿
由于紗線在織機織造時,要受停經片、綜絲、鋼筘等機件的反復摩擦,容易使紗線的結構遭到破壞而導致紗線斷裂。上漿的目的使一部分漿液浸透到紗線內部的纖維之間,使紗線纖維互相粘結,提高紗線的抗拉強度。一部分漿液覆蓋在紗線的表面,使紗線表面的纖維茸頭貼服在紗線上,使紗線表面變得光滑。表面的漿液烘干后形成一層富有韌性的漿膜,進一步增加紗線的抗摩擦能力。漿料的主要成分為一次性淀粉和水。
3 廢水排放標準(如表2)
通過先進的生化加物化污水處理生產工藝達到《紡織染整工業(y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GB18918-2002一級B標準。
4 結語
(1)彩色套色牛仔布產品已全面推廣于市場,深受客戶喜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該產品色牢度達到相關標準,解決了色牢度不穩(wěn)定的工藝難題。
(3)套色彩色牛仔布廢水處理達到相關環(huán)保標準要求,產品綠色環(huán)保。
參考文獻
[1]夏路易.彩色套色牛仔布產品設計教程[M].北京:希望店主出版社,2011.
[2]曾峰,侯亞寧,曾凡.淺論生化加物化污水處理生產工藝[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
[3]高攸剛.套色彩色牛仔布廢水處理技術[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