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教育工作者人人皆知的新課改的目標之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課堂上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書匠,單純地傳授知識,解答疑惑,更要想方設法地引導、啟發(f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新知、自主探究知識、小組合作交流等,課堂上不再是教師忙碌地“教”、“一言堂”,而是讓學生活潑、愉快地“學”。
“將課堂還給學生”,課堂上教師不再是教學“操縱者、主宰者”,而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多重角色的集合體;老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把課堂當做學生展示個性的舞臺,讓學生成為學習和課堂的主人,使學生通過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充分展示高效課堂的魅力。那么,怎樣才能把英語課堂變成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呢?以下是筆者的體會和實踐經(jīng)驗。
一、模擬真實情景,為學生搭建舞臺
現(xiàn)行英語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如果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根據(jù)教材的內容,模擬真實的情景,或讓學生親自表演,或部分學生表演部分同學觀看,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在學中用、用中學,并感受英語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實際的真諦。
在英語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如學習Happy birthday一單元時,將班級分成若干組,讓每一組為其中一個學生過生日,送生日禮物、唱生日快樂歌、吃生日蛋糕、舉行小型生日晚會,這樣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這是成功教學的首要條件。再如每一單元的起始部分是Comic strip,如果讓學生走上講臺表演,在課堂上學生就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與鍛煉口語的機會。
在課堂上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熟悉的環(huán)境中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進行交際,這就是所謂的“學中用、用中學”,每一節(jié)課都讓學生自主展示,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和展示的舞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改變傳統(tǒng)模式,讓課堂“火”起來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增強“學習英語有用”的意識,在活動中學會自己構建知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學習牛津英語7B Unit5 Abilities Reading A時,教師一改傳統(tǒng)的講授法,首先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導入,啟發(fā)學生自由暢談他們的能力后出示熊熊燃燒的大火(fire)的圖片,讓學生說出火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火可能帶給人們的危害,再引導學生總結:Since that fire is dangerous,we must be careful with it.繼續(xù)啟發(fā)學生,如果你家或鄰居家失火,你該怎么辦等,讓學生思考、討論、回答,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練習口語的過程,也是引入課文的過程。
然后讀課文。因為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篇幅短小,生字詞也不多,大部分能根據(jù)上下文聯(lián)系猜測詞義和用法,句型簡單,沒有復雜的句式結構,所以學生讀起來相對容易。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閱讀課文的教學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訓練學生“掃讀”和“泛讀”兩種快速閱讀的技巧,培養(yǎng)善于捕捉主要信息,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概要和主題的能力。
再設計T/F練習,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并快速進行正誤判斷,以檢驗閱讀效果。
最后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鞏固學生知識,給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促使其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形成。在學生各種閱讀后不妨設計開放性的練習,組織學生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或復述課文或情境表演:假如你是電視臺的記者,得知張華救人的動人事跡后,對張華進行采訪,請設計幾個問題采訪張華,同桌是張華,兩人一組進行現(xiàn)場問答,然后小組交流,再在班級展示。
這樣學生邊看邊聽邊參與,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獲得了英語學習、成功的享受,學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也就“火”起來。
三、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動”起來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的課程改革的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
這里的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包括課上和課后的學習方式的改變。課堂上多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力避傳統(tǒng)的被動聽和記。傳統(tǒng)的課外作業(yè)無外乎預習新課、抄單詞、記短語、背課文、做練習等,一味地機械重復著讀、寫、背。學生感到無聊乏味。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之余,組織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同時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把學生在實踐中的所做所想通過多媒體等形式展示出來。鼓勵學生敢于表現(xiàn)自己,尤其要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新才藝。
如,在學習牛津英語8A Unit3 Reading前,不是單純地布置學生讀課文、畫出生詞、找出不懂的句子等,而是先讓學生課后收集圖片、上網(wǎng)查閱有關國內外的名勝和著名景點,以備上課交流。再進行小組活動,將課文改編成導游詞,介紹北京世界公園的美景,或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北京世界公園一日游的見聞。這樣,為了下節(jié)課能夠充分展示自我,學生定會積極準備,既得預習好課文又得準備好對課文的改寫,還得圖文并茂,既預習知識又達到運用英語的中心目標,更促使學生在用中學,收到“一石數(shù)鳥”的效果,何樂而不為?
四、建設班級文化,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
教室的文化建設也不可忽視。教室是學生的學習場所,也是游戲場所和生活的場所,所以教室的環(huán)境設計要有自己的班級文化,以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教室里張貼名人字畫,黑板上讓各小組寫上英語口號、英語諺語、組長寄語或英語小故事小笑話,讀書角放置一些英語讀物,進行學生的書法展、書畫展、創(chuàng)作園地等營造英語語言的學習氛圍,讓教室真正成為熏陶學生的知識樂園。
每一位教學工作者都應該卸下“應試教育”的重負,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qū),相信“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外也還給學生,更要把信心還給學生,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成為會學、樂學、成為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