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風是一個班級與其他班級不同的氛圍和習慣。班風的核心是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形成不同的道德氛圍、心理氛圍和知識氛圍,包含善惡、美丑、好壞、優(yōu)劣、雅俗的評價。教師們談到某個班的班風時,總是先說是否有“正氣”,是“正氣壓倒邪氣”,還是“邪氣壓倒正氣”,就是這個道理。班級多數學生認同好的價值觀,就說這個班風是好的,班級多數學生認同不良的價值觀,班風就會出現問題。
優(yōu)秀的班風能給班級提供動力、維護力、凝聚力。積極向上的班風能推動班級學生前進,班級有正氣,對破壞因素就有抵抗力,這和健康人體抵抗力強的道理是一樣的。至于凝聚力,顯然班風好的班級不會是一盤散沙。
一
在班風建設方面,經常看見的文章不是經驗介紹型,就是領導報告型。經驗介紹型的文章把自己班的班風夸獎一番,列舉幾個例子,羅列班級取得的成績,怎樣形成這樣的班風,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班風。領導報告型的文章,就是先大談班風的重要性,然后布置任務,“你應該如何”,至于怎樣才能做到也是言之不詳。
班風是人與人相互影響的產物。在一個班級班風的形成過程中,有時會有一些因素起主導作用。從這一層面看,可以把班風分成“班主任主導型”和“學校主導型”兩大類。
1.班主任主導型
這種班級班風的形成,班主任起主導和關鍵作用。
(1)道德型主導
教師主要靠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影響學生,處處以身作。則班主任的素質、性格、行事風格等要讓學生服氣與敬佩。學生學習老師這一榜樣,也就形成了班風。
(2)權術型主導
這種老師比較有心計,他們有些絕活,能“治”住或“攏”住學生,這些“絕活”未必符合教育的原則。班級的班風有的從表面上看很像樣,但總讓人感覺有什么地方不大對勁。班級內部有很多的不公平、不公正之事。這種班級不難鑒定,其主要特點是特別封閉,班級的事情總是神秘兮兮,不敢讓外人知道,是“寨主”型班主任的工作思路體現。
(3)活動型主導
這類班主任堅持教育原則而又有靈活性,了解學生心理。從學生情況出發(fā),而不跟著學生跑;引導學生,而經常不露痕跡;充分發(fā)揮學生管理自己的作用,能把住大的關節(jié)。這種班級是在不斷的學習活動中培育良好的班風,這種班級在評比中未必領先,但風氣活躍而開放。
2.學校主導型
這種班級的特點是沒特點。教師、學生沒有激情,缺乏凝聚力,但也不至于四分五裂。如果校風較好,則班級不至于有大問題;如果校風不好,就會成為亂班。
作以上分類的好處是:作為校領導,了解這一分類就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班風形成指導;作為班主任,了解這一分類可以對照自己領導班級的路子,以便改進工作。光靠評先進班集體的辦法檢驗班主任工作不夠,那只是行政行為,缺乏學術考察。
班主任接手一個新班,要樹立良好的班風,不能主觀制訂計劃,繪制美好藍圖,很多班主任是這樣做的,他們的設想往往會破滅。班主任要做的一件事情是了解學生情況。比如這個班學生基本素質比較好,班干部能力又非常強,就能把制定班級目標的任務交給學生,教師作些指點即可。如班級的學生很外向,要樹立良好班風,搞活動就比強化管理有效。如班級學生的小群體呈“千島群島”狀,班主任不要幻想班干部能起很大作用,因此要稍微勞累一點,做各個小群體之間的黏合劑,如果班級有一兩個明顯的問題生小群體,邪氣很盛,班主任的一些努力就很可能是徒費的,要樹立良好班風,班主任就需要團結群眾力量,與不良小群體作斗爭。
以上說的是“知彼”。班主任要培育良好班風,還要“知己”,了解自己的強項,適合采用什么方式。班主任應該學著沉穩(wěn)一些,學一些耐心細致的工作方法。
班主任有時會覺得學生讓自己寒心。這只是班主任的個性不適合學生,不能片面責備學生。如果換一個班主任,就有可能做得很好。
班風分類很困難,比學生分類難多了。班風診斷和醫(yī)學上的診斷差別很大。醫(yī)生看病,如是內科疾病,就可以從內科角度診斷病屬于哪種,班風診斷這樣不行。比如從學習角度看,某個班屬于成績好的,可是學生之間很不團結,組織班級活動阻礙重重。這種情況班風算好還算不好?說不清楚。班級是復雜的有機體,它的各個側面互相聯結,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無法切割。
二
關于班風引導,以下幾個基本理念應該注意。
1.引導班風旨在在原有班風基礎上有所提高,必須使它達到某個標準狀態(tài)。班風引導不可以設置標準答案。班風是一種風格,培育班風有相對統(tǒng)一的大方向,完美的班風是不存在的。民風也一樣,“八方各異氣,百里殊風雨”,不同地區(qū)的民風可以作比較,而且比較起來有趣味。引導班風,只能解決班風的主流,不能期望全班“眾口一詞,萬眾一心,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
2.班主任的個性有可能對班風產生影響,特別是班主任個人魅力突出或者學生年齡小。班主任注意不要企圖讓全班同學都和班主任個人的喜怒哀樂保持一致,否則可能會壓抑某些學生。班主任討厭某個學生,就讓學生孤立他,這是不對的。班主任不要以自己為尺度衡量學生,教育有教育的大尺子,不要自定標準。
3.引導不是萬能的。引導只是培育班風的手段,培育班風要綜合使用多種手段,恰當運用教育手段?,F在的問題是班主任運用真正的引導手段太少,運用其他手段太多,常常誤以為自己的管束就是引導。引導是軟兵器,管束是硬兵器,區(qū)別這兩種武器,清醒地認識自己正在使用何種武器,需要專業(yè)知識作基礎。
紀律是班風的重要方面。班主任沒有不重視紀律的,因為看一個班的班風,第一就是看是紀律,學校領導也通過評比等方式不斷強調紀律。紀律是規(guī)范,規(guī)范都有封閉性,是為人們的活動提供某種保證,它不是活動本身。紀律沒有靈魂,本身不生產任何東西,紀律本身沒有什么創(chuàng)造性。紀律是保障,不是魔杖。任何生命本身都有內在的成長活力,不可遏制,紀律只是給活力之水開鑿一個渠道,避免它泛濫奔流,紀律是一把雙刃劍,過于嚴格會妨礙學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