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作文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似乎也不應該從作文教學中特別指出來。因為寫作本身就是一個人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解放心靈,解放筆墨,筆下流淌真心與真情,充分體現(xiàn)個人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是個性化作文。
小學生作文做到個性化,應當不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小學生年齡雖小,但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不亞于成人。用我手寫我心,讓學生享受個性化作文的快樂,是語文教師的責任,筆者就這一問題做了如下實踐。
一、營造和諧課堂氛圍,孕育個性思維
日本中小學課堂十分注重營造自然、寬松、安全的氛圍,使每個學生的自主性、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和發(fā)揮。做到這一點,教師無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以尊重平等與關(guān)懷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真誠地啟發(fā)和鼓勵他們的個性思維,并且用一顆平常之心容忍學生的不足或者是錯誤,學生就會獲得一種安全感,不會因為害怕老師和同學的嘲笑而縮手縮腳,而是會自然地融入課堂學習中,說真話,訴真情,做真人,用健康的表達塑造自己健康的個性。在這種氛圍下,就能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寫作思維,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全通道地多向交往,使師生共處于一種心理期待和認同的情景之中。比如有一次合唱比賽,我們班平時排練無比刻苦,表現(xiàn)非常突出,大有冠軍舍我其誰的勢頭。可是,由于太想得第一,比賽時緊張得越唱越快,結(jié)果只得了第五名。比賽結(jié)束后,我們及時總結(jié),男生一組,女生一組,組內(nèi)先交流,內(nèi)容包括比賽時的表情、動作、心理、出現(xiàn)什么失誤等,可以說自己,也可以說別人。然后男女各選三人全班交流,起初男女生之間互相指責對方唱快了,言辭非常激烈,我也不阻止,任由他們發(fā)泄。漸漸地,他們變得理性,開始檢討自己的失誤,找出自己的不足。這樣,經(jīng)過一番充分的剖析,我讓學生動筆,他們奮筆疾書,一氣呵成。學生寫,我也寫,寫完我們互相讀。我寫道:“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對比賽估計不足;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比賽本來就不可預知;不是我們不夠努力,更不是對手太強,而是我們沒有戰(zhàn)勝自己?!睂W生寫道:“當主持人宣布六二班進場的時候,我就不由地緊張起來,心臟狂跳不止。站好隊形,那心臟簡直提到嗓子眼,我下意識地向臺下掃了掃觀眾,這一看不要緊,足以讓我后悔一輩子,幾百雙眼睛齊刷刷地聚焦臺上,簡直要吞沒我們。我更緊張了……”“一切都如平時排練的那樣順利進行著,可是噩夢開始了。男生莫名其妙地唱快了節(jié)奏,而且越唱越快,如脫韁的野馬,不可收拾,指揮員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也不知所措,加快手勢吧,打亂了女生的節(jié)奏,正常指揮吧,男生更找不著節(jié)拍。他皺起眉頭,表情非常痛苦,指揮的胳膊也猶猶豫豫。大家也已經(jīng)意識到問題的嚴重,變得不安起來,可在這種情況下,誰也無法挽回了。此時的歌聲已不再悅耳,反而成了操場上最可怕的東西……”“伙伴們,收起我們的凄傷,再次揚帆起航,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薄梢哉f,學生朗讀自己作文的積極性非常高,作文內(nèi)容也非常細膩和理性。這都歸功于作前師生、生生之間的充分交流,無論是說還是寫彼此之間都互相期待,互相認同,所以文思泉涌。
二、豐富生活體驗,培養(yǎng)感受能力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再現(xiàn),教師應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生活、欣賞生活。如何讓學生“走進”生活呢?首先,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不參加比賽,怎能寫出比賽的驚心動魄;不走進花園,怎能繪出鮮花的姹紫嫣紅;不置身四季,怎能感受天氣的爽冷暖熱;不奮力拼搏,怎能品嘗人生的苦辣酸甜。其次,要有生活經(jīng)歷。并不一定有生活體驗,走進生活還必須有感悟生活的能力。我們常常埋怨學生的作文缺少生活,其實他們每天都生活在“生活”之中,作文內(nèi)容單一,語言蒼白,沒有深度,歸根在于缺少對生活的感悟和發(fā)現(xiàn)。生活是色彩斑斕的,折射出人生百態(tài)和真善美丑,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感受能力呢?我們引導學生:平時多一份激情、多一雙眼睛,捕捉生活中容易忽視的細節(jié),揭開生活的面紗,傾聽人的心聲,以小見大、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如我們讀莫懷戚的《散步》,學習他從生活中的“散步”這一司空見慣的細節(jié),感悟家人的濃濃親情。于是,我的學生從“餐桌上的留言便簽”,感受到了媽媽既關(guān)愛又無奈的復雜感情;從“雨后積水的馬路上,司機溫柔地減速”這一鏡頭,體會到了“世間”尚存的真情。只要把生活當成自己觀察思考的不竭源泉,就一定能獲得豐富的素材。這些素材是個人的感悟,帶有濃烈的個性色彩,付諸筆端一定個性鮮明、百花齊放,一掃臉譜式作文的枯燥與乏味,往往令自己也驚訝不已。
三、科學合理評價,尊重個性創(chuàng)造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多彩。寫作是心靈的釋放,每個人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有自己的特殊經(jīng)歷,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標準、好惡取向衡量所有的學生。面對新鮮事物,學生比教師更敏感,要有學生視角,了解學生想些什么、喜歡什么,對什么更感興趣等。教師一定要摒棄“霸權(quán)主義”,用發(fā)展的眼光,蹲下來看學生,看學生的作文。寬容對待學生不成熟甚至是偏激的觀點,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尊重和保護。當然,寬容不是遷就,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完善人格是我們的責任。有的學生在作文中仇恨父母管教嚴厲,我就推薦他讀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有些單親或再組家庭的孩子表現(xiàn)出憂郁、自卑、妒忌,我給出這樣的評語:“凡事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糟糕?!薄澳闵磉呌性S多關(guān)心你的同學,有愛護你的老師,你一定會得到集體的溫暖?!薄澳闶且粋€堅強的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因為你寫出了這樣一篇令人感動的佳作。”這樣尊重個性,讓學生通過作文張揚自己的個性,達到作文純粹的目的就不是空話。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而且是一個真實的有個性的獨立個性,不論思想、行為都具有獨特的、與眾不同的一面?!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作文要有真摯情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只有真實地生活、真實地體驗,才能孕育出個性化的作文。
參考文獻:
[1]張行濤主編.新課程教學法.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
[2]銳意進取開創(chuàng)作文教學新局面.江蘇省中學作文教學研討會資料匯編,1999.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