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語言具有主導性、啟發(fā)性等特點。教師應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善于運用準確、生動、具有啟發(fā)性的教學語言。作為一門藝術,語言要求表達完整、具有邏輯性,同時富有幽默感,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語言;語言藝術;人才培養(yǎng)
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種綜合性很強的實踐活動,教學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同時,教師也可以像藝術家一樣,施展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創(chuàng)造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成為育人的平臺。在教師素質(zhì)中的諸多方面里,語言藝術尤其重要。它傳遞的信息量最大,產(chǎn)生作用、獲得反饋最快,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所以我們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語言是傳遞知識的媒介。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等,在這些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都需要教師用語言來表述、啟發(fā)和解答。這樣,就對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語言所表達的內(nèi)容條理清晰,有很強的邏輯性,教學猶如一場激情的演講;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學又恰如一出炫目的舞臺劇。張馳有度的語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
一、了解一下教學語言的特點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一個重要工具。教學語言是一種職業(yè)性的語言,教師要傳道、受業(yè)、解惑,以教學語言為載體;師生在教學中的溝通和交流,通過教學語言來實現(xiàn)。教學語言把“嚴謹準確”和“聲情并茂”相結(jié)合,既保證了知識的準確傳授,又利于學生的輕松接受。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主導性。從教學目的上看,教學語言具有明顯的主導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始終控制著課堂教學內(nèi)容,決定著教學進程和效果。教學語言要求目的明確、指向準確,能切中“要害”“關節(jié)點”。從心理角度上看,還有三種意識對教學語言的主導性起著輔助作用。
自信意識。教師本身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是正確的,對學生的情況是了解的,哪里是重點、難點也是胸有成竹。因而在教學語言方面中,語氣懇切,語義肯定。
吸引意識。教師始終需要存在這樣一種意識,即我怎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因而在教學語言中常會出現(xiàn)詢問語、反問語,試探語、提醒語。
反饋意識。教師講話時,始終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時注意學生的反應。從學生的一舉一動中獲得反饋后,立即采取有效的應急語言措施。因而教學語言中常有加重語、提示語,激勵語、警告語。
(2)科學性。從語言結(jié)構(gòu)上看,教學語言具有嚴謹?shù)目茖W性。主要體現(xiàn)在真實、準確,規(guī)范、邏輯性等方面。另外,從教學內(nèi)容上看,教學語言還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它要求講授特定的專用名詞、術語,不同學科的教學語言也有明顯的差異。教學語言必須與教學內(nèi)容協(xié)調(diào)一致,才便于學生接受各門專業(yè)知識,訓練各項技能。
(3)啟發(fā)性。從教學方法上看,教學語言具有啟發(fā)性。教學語言不僅要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且還要去推動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啟發(fā)性語言主要是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發(fā)散性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達到“言猶未盡”和“言近旨遠”。
從教學對象上看,教學語言具有鮮明的針對性。說什么和怎么說,往往受對象、內(nèi)容和場合的制約。教學對象不同,教學語言有別,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年齡層次、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運用不同語言形式。同時,教學語言的運用既要以學生現(xiàn)有語言水平為起點,又要促進學生的語言和智力向高一級水平發(fā)展。
二、看看教學語言的具體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語言常常貫穿其中。每位教師雖然教學內(nèi)容相同,教學對象一樣,但往往教學效果卻迥然不同:有的教師教學,語言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窒息,學生昏昏欲睡;有的教師教學,語言幽默、富有情趣,課堂氣氛生動活躍,學生興趣盎然。
教學語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所以我們教師應不斷加強訓練,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善于運用準確、生動、具有啟發(fā)性的教學語言。具體要求有:
(1)準確性。準確性是教學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教學語言如果既要準確又要生動,那么首先是準確,然后才是生動。失去準確的生動,是浮夸;失去生動的準確,是呆板。
所謂準確,不僅僅是指遣詞造句,不念錯字,結(jié)構(gòu)合乎語法等。準確還表現(xiàn)在正確地講清概念、原理等,闡述問題觀點鮮明。
同時注意教學語言要干凈利落,能一句話說清的,不說兩句,語言盡可能精練、簡潔。不能似是而非,易產(chǎn)生分歧,不能海闊天空,離題萬里,否則容易造成學生認識和思維上的混亂。
(2)生動性。生動性是語言藝術的核心,是傳授知識的“助跳板”。它能引起注意,感染情緒,啟迪思維,激發(fā)想象。如果用書面語言或深奧難懂的語言去教學,是曲高和寡;而只有“下里巴人”蘊含的生活氣息,才能讓課堂生動活潑、有趣味。
所謂生動是指:形象逼真,饒有韻致,聽來令人心曠神怡;貼切的比喻,風趣的事例;豐富的表情,高雅的笑話。這就要求教師自己的感情要投入,講課才有激情,才可能做到語言生動、幽默、形象。
(3)啟發(fā)性。啟發(fā)性語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教學語言不可“嚼爛掰碎”,盡道其詳,要有學生思考的余地,留下“空白”,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從容不迫地接受知識,還有助于啟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和深入地思考。
所以,有時上課時可提出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展開積極的思維;有時在一段情感濃重的朗讀之后,戛然而止,設置“懸念”。這是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天地。
三、探討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教學語言藝術:既包括教育性語言技巧,也包括教學性語言技巧,教學語言不僅應準確、規(guī)范、嚴謹,而且應富有節(jié)奏感、幽默感。這樣才能烘托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撥動學生心弦,激發(fā)學生興趣。
(1)邏輯性。邏輯性是指語言表達要準確系統(tǒng),內(nèi)涵突出,外延明晰;是指敘事說理層次分明,剖析因果條理清晰;是指語言要銜接緊湊,前后呼應。這樣,才能使學生順著精辟、富有哲理性語言的指向進行邏輯思維。因此,教師每闡述一個問題,導出一個結(jié)論,都應巧妙安排,精心構(gòu)思,引導學生追根溯源,達到脈絡清楚,理解透徹的境地。
(2)幽默性。幽默性是運用各種奇巧的、出人意料的詞語,或出語不凡,或比喻新奇,使學生會心微笑,印象深刻,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事實證明,幽默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激發(fā)聯(lián)想,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使學生在發(fā)自內(nèi)心的愉快情緒支配下,克服困難,努力思考。
(3)趣味性。趣味性主要是指善于運用和剖析事例,恰當?shù)厥褂帽扔鳌⒖鋸埖确椒?,把抽象枯燥的事物說得生動具體,使之具有意味和吸引力;是指善于講解和描述,能穿插趣例,富有情趣和魅力。趣味性存在于科學性之中,否則趣味性會變得庸俗低級。
教師要使教學語言具有趣味性,不僅要博覽群書,具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深入生產(chǎn)實踐,對現(xiàn)實社會各個領域的知識都要有所涉獵。只有不斷學習、思索、積累,教師才可能會文思泉涌,運用自如,妙趣橫生。
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藝術的自然流露。讓語言生動些、形象些、內(nèi)涵豐富些,藝術感染力就要大得多,教學效果就要好得多?!敖逃绻麤]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苯虒W語言藝術所包含的內(nèi)容應該是相當廣泛的,我們應從多方面來加強教學語言藝術的修養(yǎng),努力將自己的教學語言提煉的更精美,讓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具有永久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成為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甘治相.教育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黃強.職業(yè)技術教育心理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湖南省衡陽市職業(yè)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