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無論在實踐還是在理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人們關注的重心轉移到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上。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有效性教學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1.創(chuàng)設生動有效情境導入新課是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之一。
一節(jié)成功的好課是從引人入勝的精彩導入開始的?!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可決定一節(jié)課的合理性,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上信息技術課比上網玩游戲、聊天更有趣更有意義。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認知的參與,更需要情感的投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身臨其境,集中注意力,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殿堂。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是激發(fā)學生興趣,萌發(fā)求知欲望,啟動認知的有力措施。
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例如:故事情景創(chuàng)設法、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法、溫故知新創(chuàng)設情境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法,等等。信息技術課有它的特殊性,一般情況下教師都重視操作技能的訓練,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較低,所以我提倡應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法,可以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說話。教師有意識地層層設置一些遞進式的問題,在課堂上不斷地隨機抽問學生,并根據回答情況不斷追問,及時根據有利的生成性問題加以設問,就能使學生表達出來,這樣也迫使學生思考、探究。
2.確定合理教學目標,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準備策略,即怎樣備課。新課程理念認為,應該從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角度備課。一堂課有哪幾項活動,有幾個思維高潮,怎樣安排,知識構建采用哪些手段,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營造和諧進取的課堂氣氛,怎樣與學生互動,知識怎樣動態(tài)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這些應該是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不僅需要事先備課,還要在教學進行中動態(tài)備課,更重要的是要學會事后備課,進行教學反思,積累第一手材料,豐富教學理論,形成教學風格。如:
2.1落實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取向。落實三維目標是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基本要求。
2.2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首先,要求教師認真分析教學對象,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學生產生求知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發(fā)展特點,結合學生的社會經驗組織課堂教學,滿足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需求。
2.3教師自身不斷反思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許多有經驗的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注意靈活多變,同樣的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班級特征、不同的學生對象會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方式,并在教學后不斷反思、總結和改進。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確定分層次教學目標,“因材施教”。
3.采用范例教學
在平時的聽課和上課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教師經常采用范例講解操作技能及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叫“范例教學”,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嚴格地說范例教學法是在一組特定的知識中選出有代表性的、最基礎的、本質的實例(或稱范例),通過這些實例內容的講授,學生掌握同一類知識的規(guī)律,舉一反三,獲得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
3.1范例設計應當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
范例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反映整體的一面鏡子。范例應當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問題。問題產生于具體的情境、不平常的現象與奇異的事物、引起矛盾的說法;問題的火花將在流行的解釋或似乎不言而喻的解釋行不通的地方,或在理論上的任務和實際中的任務解決不了的地方燃燒起來。范例就是要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實際上,范例本身就應該是一個課題,它應當是發(fā)現的突破點,即通過它可以認識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應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學生一旦產生鍥而不舍鉆研它的勁頭。把課題性范例的內容搞徹底的同時,還應把有關的其他重要知識作為一般信息和補充知識提供給學生。
3.2范例設計要結合生活實際。
在“藝術字的制作”這課中,可以列舉生活中的物品外包裝上的文字講解,從而讓學生掌握藝術字工具欄的使用。通過生活中常見藝術字講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拓學生的視野。把信息技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價值,讓學生知道不是為了學信息技術而學,而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學習的。
比如:糖果包裝紙上文字、牙膏等盒子包裝上印刷的文字,都有藝術字。這些例子都是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包裝,學生平時可能對這些文字不太在意,通過范例講解后學生的思維打開了,學習積極性提高。在設計任務時可以讓學生設計身邊的物品包裝上的藝術字。再比如制作象棋這課,學生通過范例的呈現及分析了解到表格更多的功能與作用,原來看似簡單的表格還有這么多的用處,能做出這么好的效果,給學生以思維的沖擊,使學生認識到學無止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教學中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一種懸而未決的教學情境或是以已學過的知識為基礎,提出引人入勝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探索、討論、分析,欲答不能,欲罷不忍,可以使學生進入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濃厚、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增強教學藝術的感染力,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信息技術課學生往往喜歡上機操作,對課堂理論性教學則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在程序設計學習時表現更為突出。此時,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強制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就不會很好。如果采用懸念手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5.分層指導。
學生的學習能力各有不同,所以我們在備課時應該提前備學生,在布置任務時,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學生合理搭配,積極探索問題,讓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帶動手操作慢的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得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