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闡述幼兒文明禮儀現狀,指出存在問題,深入分析成因,并根據幼兒成長規(guī)律,結合工作實踐,從重視師長的表率作用、重視游戲活動開展、重視繪本閱讀教學、重視描述性表揚回應等四方面入手,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長輩表率的感染、輔以激勵性誘導等途徑,為幼兒自然習得文明禮儀營造氛圍、創(chuàng)造條件,使文明禮儀成為伴隨幼兒成長的元素,切實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素質和水平。
關鍵詞: 幼兒教育 文明禮儀 自然習得
幼兒文明禮儀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交往規(guī)范,從小培養(yǎng)幼兒基本的文明禮儀知識經驗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他們形成健康的品德和個性特征,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但在實際工作中幼兒文明禮儀培養(yǎng)中凸顯出的一些問題引起人們的擔憂和深思。
案例一:阿永在幼兒園是一個懂禮貌、能謙讓的乖孩子,但是,在家里卻是一個唯我獨尊、霸氣十足的“小霸王”,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直到達到目的為止。
案例二:自由活動結束時,幼兒們一哄而散,當老師提醒孩子們一起收拾玩具時,有的卻說:“這不是我玩的?!?/p>
案例三:有人報告:“漢霖打阿豪啦?!睗h霖卻鎮(zhèn)定地說:“我已經跟他說對不起了?!?/p>
以上案例所示的幼兒行為,很難用成人的是非標準去判斷,但是他們的表現和家長期望幼兒在與人交往中彬彬有禮、寬厚謙讓相差很遠。這是因為我們在幼兒的文明禮儀培養(yǎng)過程中,忽視了幼兒獨特的心理發(fā)展特征,而“強行”讓其按成人的文明規(guī)則和處世方式去與人交往,導致幼兒對文明禮儀規(guī)范片面甚至錯誤的理解。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分“學得”和“習得”兩種途徑,前者指幼兒從長輩、教師的教授中直接獲得某種社會交往規(guī)范;后者指幼兒受生活、學習環(huán)境和周圍人群言談舉止的影響,不自覺地、自然地形成良好的行為準則和交往規(guī)范。“學得”是現階段幼兒園文明禮儀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但其存在強行矯正、硬性灌輸的弊端,約束性手段和環(huán)境一旦改變,幼兒文明禮儀素養(yǎng)迅速反彈,甚至出現案例中表現出的人格分裂、變相驕縱等傾向。因此,如何遵循幼兒成長的規(guī)律,制定出符合幼兒心理特征和認知能力的文明禮儀培養(yǎng)策略,是值得重視、思考的重要課題。
3~6歲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和語言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社會性需求,希望融入集體生活,希望自己能得到周圍人的肯定和表揚。他們還具有非常突出的模仿行為,這就為我們尋求幼兒文明禮儀培養(yǎng)的新途徑提供了新思路?!白匀涣暤谩边@種學習途徑雖然收效緩慢,但它卻是一種激發(fā)幼兒主動模仿、潛移默化、自主生成的培養(yǎng)方法,在幼兒園中應該讓“自然習得”成為培養(yǎng)幼兒文明禮儀的主要途徑,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長輩表率的感染、輔以激勵性誘導,使幼兒真正形成文明禮儀素養(yǎng)。
一、重視師長的表率作用,展示文明禮儀的優(yōu)雅,吸引幼兒習得主動禮貌交往。
幼兒的語言行為、處事方式都源于對周圍人的模仿,因此,師長要以自己的言傳身教輔助幼兒文明禮儀的習得。幼兒最崇拜、最愛模仿的對象是自己的教師,他們會常常觀察并自覺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因此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師之間的交流應熱情有禮貌,師生之間的交流要充滿愛心和耐心,因為這種充滿愛心的交流會帶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某教師經常教育幼兒要問好,若遇幼兒不問好,就板著面孔說:“怎么沒問好呢?”嚇得幼兒唯唯諾諾地說:“老師,早上好!”其實這位教師大不必因為幼兒不講禮貌,就自己也無禮起來。遇上幼兒不問好,教師只要保持微笑地向幼兒問好,跟幼兒說說悄悄話,不用多久,孩子就會像你一樣地跟你問好。在與幼兒的交流中,也要像對待成年人一樣說“對不起”、“謝謝”、“請”等禮貌用語,為幼兒樹立一個文明的榜樣。當著幼兒的面切忌出現語言和身體的暴力行為和傾向,以免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同時要對孩子表現出的不文明行為委婉地提醒,鼓勵孩子確立文明禮儀標尺。
二、重視游戲活動開展,展示文明禮儀效應,拓寬幼兒習得解決沖突途徑。
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之一,幼兒在游戲中的社會交往行為表現最具本性,爭搶玩具就是屢見不鮮的問題,幼兒經常為了拿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大聲嚷叫,大打出手,雖然老師費盡口舌講道理,但收效甚微。自然習得式的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不能脫離生活和游戲單獨進行,教師要引導幼兒有禮有節(jié)地解決幼兒游戲中的沖突,幫助幼兒在游戲交往過程中自然習得文明禮儀的規(guī)范和舉止。
如開展結構游戲時,阿康很快搭成一排整齊的金字塔,好有氣勢。很快阿康發(fā)現阿豪還有一筐綠積塑,于是靜悄悄地拿了一塊積塑,第九座金字塔出現了,悄悄地,金字塔變成了十一座,阿康得意地數著自己的金字塔。突然阿豪一轉身說:“誰拿了我的玩具?”玩具保衛(wèi)戰(zhàn)打響了,兩名幼兒紛紛向我告狀。將阿康的游戲行為定義為“偷”是不妥當的,但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卻真實存在,怎么辦?思索之后,我讓他們倆將地上的玩具放到同一個筐里,我先搭了一座金字塔,讓阿康和阿豪以我的金字塔為起點朝不同方向搭金字塔,兩人一共搭了十五座,我問他們:“玩具不夠怎么辦?”阿康說:“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不能拿別人的玩具?!卑⒑勒f:“不能扔別人的玩具,一起玩金字塔可以蓋很多很漂亮的?!痹谟螒蛑校變和ㄟ^解決沖突問題,使得禮貌行為得以形成、鞏固;教師再現游戲問題情境,促使幼兒整合以往習得的文明禮儀規(guī)范,應對游戲問題,這種潛移默化的文明禮貌熏陶、感染,使得文明禮儀成為幼兒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使得幼兒的言談舉止變得雅致、得體。
三、重視繪本閱讀教學,展示無禮行為后果,助力幼兒習得文明情緒管理方法。
閱讀是人間接體驗生活、感悟成長道理的方法之一,也是促使人快速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向幼兒推薦圖文并茂、極具思想性和教育性的讀本,讓幼兒自主閱讀、自我感受,獲得繪本中的圖畫信息,并從中習得文明禮儀素養(yǎng)。
現在的孩子愛耍脾氣,外向的孩子生氣了就又哭又鬧,內向的孩子生氣發(fā)呆,幼兒不挑場合地亂發(fā)脾氣或生悶氣不僅會被視為一種無禮行為,而且對于幼兒自身的心理發(fā)展不利。教師應該及時疏導幼兒的不良情緒,防止幼兒將不良情緒發(fā)展成為無禮行為。如,黃老師選擇繪本《我不想生氣》來開展活動,并提出問題:你生氣的時候是怎樣的?有的幼兒說:“我就哭,我哇哇大叫發(fā)脾氣?!庇械挠變赫f:“我跳來跳去,我覺得很難受。”有的幼兒說:“我要扔東西,我不和別人說話?!薄S老師引導幼兒觀看生動形象繪本的圖畫,懂得生氣時應該如何正確排解情緒,怎樣讓自己不生氣,少生氣。阿淇說:“我最好安靜地做點什么,嗯,可以來一次深呼吸!”阿意說:“我會安靜地待在別人找不到的地方,不亂扔東西?!卑傉f:“我就去和好朋友說說我為什么這么生氣?!薄變洪喿x后得到的感悟,可能是片面膚淺的,但是恰好說明了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文明儀的發(fā)展是同步的,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地為幼兒講解:你生氣時那些行為是不文明的,應該如何,這樣就擅自拔高了認識高度,人為地為幼兒認知設置了障礙,變“習得”為“學得”。教師要巧妙通過閱讀促使幼兒習得文明禮儀,化解心中的不快,促進幼兒不良情緒的疏導,健康的情緒是文明交往的基本條件。
四、重視描述性表揚回應,展示文明禮儀方向,縮短幼兒習得文明禮儀養(yǎng)成進程。
“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這句話充分詮釋了賞識激勵策略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兒正處于渴望得到他人關注的階段,師長的一句簡單的肯定或表揚,往往會成為孩子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動力,因此,在幼兒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描述性表揚,為幼兒文明禮儀的習得指明方向。但是,教師一般習慣使用籠統(tǒng)的“很好”、“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之類的口號式評價來表揚孩子,這不能讓孩子明白“我哪里做得好,我該怎樣保持自己的優(yōu)點”。教師的表揚、激勵具有明確誘導方向,不但能起到肯定幼兒言行的作用,還能為指導幼兒今后的言行。比如,班級里總會有調皮搗蛋的孩子,被老師批評后他們就愈演愈烈,結果老師與幼兒都疲倦不堪。其實,教師只需及時制止他們的無理行為,并表揚旁邊認真參與游戲的小朋友,他們就會更愿意接受,如:“小真專心地拼房子,房子真漂亮,擺到展覽架上給大家看看?!薄靶×x一起搭積木,拼擺地很整齊,我來給他拍張照?!边@種明確的激勵誘導,明確地告訴幼兒老師關注什么表現的幼兒,為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獲得指明方向,縮短幼兒的成長過程,快速提高幼兒的文明禮儀程度。
總之,自然習得是幼兒文明禮儀培養(yǎng)的一個新思路、新方式,它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中的硬性規(guī)范和大道理式的說教,是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造和諧、溫馨、充滿愛的元素的游戲、生活環(huán)境,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形成文明禮儀素養(yǎng),從而幫助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林婉清.培養(yǎng)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的策略[J].黑河教育,2011.5.
[2]張雁.探索家園合作式幼兒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