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推行新教材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就應當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質疑。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新教材 素質培養(yǎng)
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崔永元說過:素質教育就是要讓每一朵鮮花都盛開,讓每一只小鳥都歌唱。為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乘素質教育的春風,我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做了些有益的探索。
一、打破框架,自主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教學不重視、不關注、甚至不允許學生有獨特體驗,唯一的“標準”答案取代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因此,我常常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賞析同一個句子的修辭,千篇一律地歸納同一篇文章的主題,眾口一詞地分析同一段落的寫法。如有人質疑,這些同學便會振振有詞地說:“老師(書上)就是這么說的!”這樣做,即使答案是正確的,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真、求實和創(chuàng)造精神。
“一百位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庇捎谖幕瘍热莸陌菪?,學生的認識必然存在差異。我們要尊重并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授新教材的過程中,我鼓勵同學們不要循規(guī)蹈矩,生搬硬套,死守著“標準”答案不放,要敢于打破舊的思維框架,大膽創(chuàng)新,發(fā)表獨特見解,做沙灘上閃亮的珍珠,而不是普通的沙粒。比如:歸納一篇文章的主題,由于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可能會在準確度上產生不同程度的偏差,但只要是自己獨立思考的成果,能說出一定的道理,都是值得肯定的,必要時讓大家互相補充,共同完善。羅曼·羅蘭說過: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些。我鼓勵每一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會發(fā)散思維,拓展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是對新教材倡導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的很好的嘗試,受益匪淺。
二、挑戰(zhàn)教材,大膽質疑
從古至今,許多學者問家都對懷疑精神在求知中的重要作用表示了肯定。而新教材的教學理念之一,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把學生看做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事實證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善于提問題的學生往往是聰明的學生。我鼓勵學生汲取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用懷疑的眼光注意文章中跟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地方,這些地方可能正是可質疑探究的契合點。對語言藝術的品味,篇章結構的揣摩,以及作家意圖的領悟都要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
三、美讀課文,賞析語言
新教材里有許多文辭優(yōu)美、感情充沛的好文章,特別適合誦讀,我就著重進行朗誦指導,采取教師范讀、領讀、分組讀、單個學生輪流讀、集體誦讀、分角色讀、男女分部讀、自由讀、默讀等形式對課文進行誦讀,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中細細品味課文的語言之美,體會作者的用詞之妙,領悟字里行間蘊藏的細膩情感,從而更好地再現(xiàn)文章的主題。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語感,豐富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可謂事半功倍、一箭雙雕。
為了讓學生讀出真實感情,我還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fā)聯(lián)想與想象,醞釀情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積極性,增強了朗讀效果。
通過美讀深化和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單純地聽讀、講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團結合作,共同分享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要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必須讓全體學生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恰恰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使其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分享,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從而在生活中逐步養(yǎng)成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綜合性學習活動是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它促進了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充分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
五、積累拓展,增強能力
新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十分強調語言的積累,要求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每學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熬凵吵伤?,有了閱讀、摘抄、日記的日積月累,便逐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目前,語文教學的改革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成為了擺在第一位的教學理念,摒棄寶塔式的培優(yōu),培養(yǎng)全體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也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叭f紫千紅總是春?!睘榇?,我將繼續(xù)探索,讓每一朵“鮮花”都能在語文之樹上燦爛地綻放,讓每一只“小鳥”都能在語林中唱響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