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結合42例腦出血患者實際,在查閱臨床資料的基礎上,從病情觀察、飲食護理、住院治療、康復陪護等方面多方位地探討急性腦出血病人的護理措施。
關鍵詞: 急性腦出血 臨床資料 護理措施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指原發(fā)性、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出血,臨床患者多數起因于高血壓、動脈硬化。重癥腦出血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面色潮紅、昏迷、大小便失禁、肢體強直抽搐、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偏癱等,多數伴有心血管病。此病發(fā)病急,常危及生命,治療措施常為內科的保守治療和外科的手術治療。現結合我院近幾年來收治的42例腦出血患者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共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齡從41到76歲不等。所有病例均為高血壓腦出血。經頭顱CT平掃,確診其中大腦腦葉出血19例,小腦出血6例,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17例,開窗手術和微創(chuàng)引流治療的4例。
二、患者的護理
1.基本要求
絕對臥床休息,避免搬動,頭部置冰袋以減少出血,保護腦細胞。昏迷躁動者加裝床欄或約束帶,以防止其墜床,神志清楚者做好心理護理,消除患者及家屬恐懼、悲觀等情緒,鼓勵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病情觀察
(1)意識觀察。意識是反映病情最可靠的指標之一,昏迷是意識障礙的最嚴重表現,是病情危重的信號。護士可通過呼喚病人的名字,簡單談話,觀察病人的言語反映及對疼痛的刺激反映,如針刺、壓眶等,以了解意識障礙的深度。
(2)腦疝前驅癥狀的觀察。腦出血患者由于腦內血管破裂,破壞了正常顱內的血循環(huán)致顱內積血。積血壓迫腦組織,使腦組織缺氧、水腫,導致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是造成腦疝的直接原因。當出現頭痛加劇,伴頻繁嘔吐而且嘔吐呈噴射狀,生命體征有二慢一高表現(即心跳、呼吸變慢、血壓升高),煩躁不安,意識障礙逐漸加重,雙側瞳孔不等大時,即表示有腦疝形成的可能。
(3)煩躁不安及肢體活動的觀察。煩躁不安及肢體活動與否是值得注意的現象,腦出血患者躁動不安應排除體位不適、膀胱膨脹等原因。如病人原是昏迷,而后出現躁動不安,病情可能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如病人由清醒轉入躁動不安,意識障礙逐漸加重,應警惕顱內繼續(xù)出血的可能;如一側肢體由正常→不完全癱瘓→偏癱,同時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這是腦組織受壓錐體受損的主要體征,說明出血量在增加,病情在加重。
(4)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觀察。腦出血患者可能伴有應激性潰瘍,多發(fā)生在發(fā)病后一周內,可有黑便,胃管內有咖啡色沉渣,意識清醒者有惡心嘔吐等前驅癥狀,特別是應用大量激素后,更應注意。
3.飲食的護理
昏迷病人入院時即插胃管,觀察是否有應邀性潰瘍發(fā)生。最初1—2天內應禁食,避免腹脹嘔吐,待病情穩(wěn)定,腸鳴音正常時可給予鼻飼,先從少量開始給予牛奶加營養(yǎng)米粉,150ml每8小時一次,根據病情逐漸增加至200ml每6小時一次,保證患者營養(yǎng)和電解質的平衡。
4.顱內壓增高的護理
氧療法以提高動脈血的氧含量,改善腦缺氧,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另外,可抬高頭部15到30度,促進靜脈回流降低顱內壓,并可迅速靜脈推注20%甘露醇250ml,或50%葡萄糖60ml,可有效降低顱內壓避免腦疝的發(fā)生。本組病例中,有9例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經及時處理6例得到控制,1例無效死亡,2例自動出院。
5.高熱的護理
腦出血后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受損,常出現中樞性高熱,或合并感染引起的發(fā)熱、脫水熱,體溫可達39℃以上,本組病例入院后第二天發(fā)熱6例,術后次日發(fā)熱4例,體溫逐漸升高,當體溫上升至39℃以上的患者應及時處理,通常遵醫(yī)囑應用藥物降溫并配合物理降溫,注意降溫速度不宜過快,以每小時降低1℃左右為宜,冷敷部位定時更換,并觀察皮膚有無凍傷發(fā)生。采用降溫措施30分鐘后,應測體溫以觀察降溫效果。本組病例中高熱患者,經降溫處理后,恢復正常。
6.術后的護理
術后應使患者保持安靜,避免躁動防止顱內壓升高,防止繼發(fā)腦出血。嚴密觀察意識、瞳孔、肢體活動及生命征的變化情況,監(jiān)測顱內壓是否升高,引流管是否通暢。
7.基礎的護理
危重病人的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口腔護理一日三次,患者有咳痰困難,要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若患者嘔吐,則應使其頭偏向一側,以防發(fā)生吸入性肺炎。尿道護理一日一次;擦浴、霧化吸入一日二次,定時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床單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發(fā)生、尿路感染和墜積性肺炎。對眼睛不能閉合的病人,用消毒凡士林紗布復覆眼睛或涂四環(huán)素眼膏。本組病例中,有12例采取了導尿術,經我們的護理,無一例發(fā)生尿路感染;有兩例因原有肺功能不全史,肺部感染未能控制而死亡。
8.康復的護理
為防止肌肉萎縮和靜脈血栓的形成,使癱瘓肢體早日康復,在發(fā)病后48小時即可進行康復護理,對四肢肌肉進行按摩,對癱瘓肢體作被動舒縮運動,從小關節(jié)到大關節(jié)的順序,每日被動運動兩次,每次半小時。
9.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出院后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激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康復鍛煉;遵醫(yī)囑用藥;有病情變化時及時就醫(yī)。
總之,對急性腦出血的患者,采取積極、正確、合理的護理,能有效地預防并發(fā)癥和后遺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