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學生進行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訓練大有好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動作意識能力、思維想象能力、感情調動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有利于在舞臺上表演、訓練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舞蹈課教學 基本功訓練 技能技巧訓練 舞臺適應能力
在高中舞蹈課教學過程中,我多措并舉,改進教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舞蹈知識和技巧,并通過專業(yè)考試。我在教學方面不斷探索、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談談我的經驗。
一、加強興趣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先讓學生學習舞蹈基礎知識,并欣賞舞蹈,調查學生喜歡的舞蹈,在他們喜歡的舞蹈基礎上一步步引導他們學習。但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要開展德育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舞蹈訓練是枯燥漫長、充滿艱辛的。為了理想的成績,把舞蹈藝術完美地展現給觀眾,每個學生都要經歷艱苦漫長的訓練過程,在肉體上經歷近乎殘酷的磨煉。要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目標,對困難有正確的認識,這樣才能鍥而不舍、迎難而上。為此從一開始就要對學生灌輸吃苦的思想,并鼓勵學生把苦是樂、嚴是愛當成自己的座右銘,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熱愛舞蹈,自覺投入到訓練中。
二、注重基本功的訓練
基本功在身體素質訓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舞蹈表現的基礎。遵循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由局部到整體的教學原則,注重教學訓練的系統(tǒng)性。
1.人體的站立形態(tài)。頭、手、腳的基本位置、手與腳的形態(tài)及舞姿、姿態(tài),肩關節(jié)、手指、腰、腿部等部位的柔韌和軟開度的訓練。人體的站立,頭、手、腳的位置和動作是基礎部分,占用一部分教學時間。柔韌、軟開度訓練貫穿整個舞蹈教學,并占用第一階段60%的教學時間,其中腰、腿胯的訓練占20%的教學時間。在訓練中可采用各種方法如耗腰、地面波浪腰、涮腰、甩腰、拉腰、壓腿、踢腿、開胯等,使學生的柔韌性逐漸好起來。
2.扶把部分訓練。扶把桿完成舞蹈動作訓練叫做把上動作訓練,目的是輔助學生把握身體重心,使力量集中在受訓練的部位上,獲得正確姿勢,給以后學習各種舞蹈技能、技巧打下基礎。把上動作訓練是最基本的訓練,一般包括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壓腳跟、腰、舞姿與控制等,內容由淺入深。通過訓練,學生身體從自然狀態(tài)到非自然狀態(tài),也就是舞蹈專業(yè)所要求的一個狀態(tài)。即克服自然體態(tài),掌握好身體的直立和重心的穩(wěn)定及軟度、力度、開度要求的達到。
3.中間訓練。中間訓練是離開把桿后進行規(guī)范舞蹈動作的訓練,也是提高學生對基礎動作在表演方面實際運用能力的關鍵。這部分主要是組合練習。我把以前學習的動作用音樂組合起來,并增加一部分新的動作。
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訓練,學生掌握必要的舞臺表演常識,了解舞臺形體動作的一般規(guī)律,解放全身各部分關節(jié),達到腰腿柔軟、四肢靈活,學會身段表演的基本動作,從而適應一般舞臺表演的需要。
三、重視技能技巧課訓練
技能技巧課包括素質訓練、地面技巧、空中技巧等。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學生的情況,有選擇地進行訓練。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技巧,并在舞蹈中靈活應用,廣泛地利用體操、戲曲、雜技技巧等其他姊妹藝術的訓練手段加以改造。如在轉、控、翻、跳、走方面,轉的重點是平轉,控是前腿、旁腿與后腿的控制,以及一些舞姿控制,翻主要是:點步翻身、踏步翻身;跳的方面比較多,小跳、中跳、大跳各選擇幾種練習,男女分開練。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可適當給學生增加新的練習。
舞蹈技巧課有效解決了學生身體各部位基本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在力度、軟度、靈活性及彈跳爆發(fā)力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掌握一定水平的高難度翻騰技巧和較全面的地面滾動技巧后,對于提高舞蹈表演技巧和技能、豐富舞蹈語匯、增強舞蹈藝術的表現力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加強舞蹈能力的培養(yǎng)
身韻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學習掌握古典舞身韻最基礎的基本元素,然后讓學生練習舞姿、體態(tài)、路線等。注重氣息、意念、神韻內在韻律練習。在動作意識、思維想象練習中,我讓學生靜下心來,練神、練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情感,使學生入境、入狀態(tài),完全融入舞蹈氛圍中,做到身心互動、形神合一,實現身體、氣息、內在節(jié)奏的高度統(tǒng)一。在身法運用上,讓學生了解學習千變萬化的規(guī)律,但必須注重內外統(tǒng)一;在舞蹈表現方位上,強調輕重、剛柔、強弱、急緩、松緊的對比;在造型上讓學生了解舞蹈動作具有圓、曲、擰、傾的特點;在運動線上強調曲回婉轉、點線交織、閃轉騰挪、變化莫測;在舞蹈動律上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的規(guī)律。
五、注重眼神表情的培養(yǎng)
人的喜怒哀樂、思慮憂郁都可從眼神和相應的精神氣質狀態(tài)中表現出來。通過眼睛和眼神的活動訓練可以提高眼球的眼瞼運動的幅度及靈活控制能力,為表演打好基礎。在眼睛訓練中,我讓學生先學習掌握眼的位置和眼的運動路線,然后讓學生做眼珠的轉動練習,眼瞼的張弛練習,眼神的收放練習、遠看練習等。在特定表情方面,我有選擇地讓學生做喜、怒、哀、樂、怕、恐、悲等練習,并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表情的動作。課后布置作業(yè),如用懷疑、警惕、思索自編故事動作等,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舞臺適應能力
每年的藝術節(jié)和元旦晚會,我都讓學生參加,讓學生從課堂走向實踐,有的小節(jié)目還讓學生自己選擇音樂,自編、自導、自演,消除學生的害怕、緊張心理,讓學生樹立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舞臺適應能力。
在高中舞蹈課教學過程中,從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角度看,學生的實踐經歷很重要,經歷能夠使學生明確實踐的方法步驟,掌握基本規(guī)律,不斷提升學生的舞蹈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學藝術教育.貴州文藝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