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目前我國中小學實施綜合實踐活動中一種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在我任教綜合實踐課程以來,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幾乎都要應用調查研究方法。但目前學生實施的調查活動存在極大的隨意性和不規(guī)范性,教師的指導缺乏整體感。要通過調查獲取真實、客觀、有效的數(shù)據(jù)資料,調查研究方法的設計、計劃及操作規(guī)范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形成對自然、社會等問題的整體認識、客觀的判斷和合理的理解。
關注細節(jié),意味著指導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深入活動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指導教師習慣于用布置任務的形式要求學生完成查閱資料、調查采訪等學習活動,而對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這些文化素質、心理素質、人際交往能力都處在發(fā)展中的未成年人在活動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缺乏充分的預期,以“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名義放棄了自己的指導職責,使自己游離于活動過程之外,導致學生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時得不到教師及時的指導,在興趣衰減時得不到教師的鼓勵和鞭策,主題活動流于形式。關注細節(jié),實質是摒棄浮躁的、形式主義的教學態(tài)度,本著對學生終身發(fā)展負責的精神,把教師的指導作用落到細處,落到實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發(fā)展。下面以本學期的“生活中的DIY”問卷設計指導課為例,深入剖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反思重建的設想,力圖以點帶面,找到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性的思路所在。
教學片段:練習設計問卷題目
1.本次活動我們各小組的主題分別是——(出示PPT)。今天我們小隊就要根據(jù)各自的研究內容,當場設計小隊調查問卷的題目。事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寫在了小紙條上。給10分鐘,經(jīng)過充分合作,形成小隊調查問卷的題目。老師將選最有成效的展示。
2.小組活動。
(1)出示要求:①組內分享智慧成果。②小組合作,對題目進行挑選、整理、排序,由組長粘貼在調查問卷上。比一比哪組出的題質量高、速度快?
(2)小組活動,師巡視。
①選取最有成效的一組師生互動點評:歸類、修改、選擇(師紅筆修改)。
②各組改進,課后完善。
后續(xù):設計好題目后請組長帶領全組同學一起討論,設計好個人信息、導語與結束語,并連同題目打成電子稿。小組根據(jù)組內實際情況打印若干份,并可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內,雙休日在家長的陪同下到校外發(fā)放,下周四上課前進行數(shù)據(jù)的初步統(tǒng)計。
剖析問題:現(xiàn)場設計問卷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考驗學生是否掌握問卷設計方法,并能結合本次研究內容恰當運用。在一定時間完成一份調查問卷題目的設計,需要小組內合理分工,充分合作。老師的指導如果只是布置任務,要求過于籠統(tǒng),學生在問卷設計中就會遇到更大的困難,問卷設計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
重建如下:練習設計問卷題目
1.本次活動我們各小組的主題分別是——(出示PPT)。今天我們小隊就要根據(jù)各自的研究內容,當場設計小隊調查問卷的題目。(時間放寬為15分鐘)
2.小組活動。
(1)出示要求:①在組長的主持下先確定問卷的題型,題量分配,再由組員自由認領一到兩題負責出題。②題目內容應盡可能多地得到與研究內容相關的信息,選擇題尤其要推敲備選答案各選項是否科學合理。③小組密切合作,對題目進行挑選、整理、排序,并配合組長粘貼在空白調查問卷上。④由一位組員負責介紹,介紹時可選幾例說明出題理由。
比一比,哪一組出的題質量高、速度快?
(2)小組活動,師巡視。
①選取最有成效的一組,組員介紹,其他小組點評并提出合理化建議。評議要點:題型簡便易答,由易到難,考慮受調查者的接受程度;題目不但要與研究內容相關,還要盡可能多地得到針對研究內容有價值的信息。
②師補充并小結。
③各組改進,課后完善。下節(jié)課繼續(xù)展示其他小組的問卷題目設計初稿,希望大家動用集體智慧,讓每一小組都能設計出高質量的問卷題目。
后續(xù):初稿經(jīng)修改后,打印成最終電子稿,并請組長帶領全組同學一起討論,設計好個人信息、導語與結束語。利用信息技術課對問卷格式進行調整統(tǒng)一。小組根據(jù)組內實際情況打印若干份,并可針對預設的被調查人群,選擇合適的時間發(fā)放問卷,比如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內,雙休日在家長的陪同下到校外發(fā)放。建議小組集體行動,做好資料采集(攝影聯(lián)系整理等)工作。
重建依據(jù):延長小組活動時間,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小組內充分討論,才能保證出題質量。小組分工到人,組長如何統(tǒng)籌安排,教師都作了必要的指導,降低了小組活動的難度。增設組員介紹環(huán)節(jié),既給了小組亮麗展示的舞臺,又給小組闡明設計依據(jù)提供了寶貴的機會,更讓模擬的被調查者(其他小組的評議者)對題目與研究內容相關程度,判斷其設計價值提供了參考。改變原來的以教師為主的評議,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評議中來,以被調查者的眼光,發(fā)現(xiàn)別人題目設計的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法,更能讓他們反思自己的題目設計,進行有效的完善。后續(xù)活動教師對活動步驟、要求、時間安排、注意點都作了周密的指導,保證了學生調查問卷設計的規(guī)范性、活動過程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學生通過調查獲取真實、客觀、有效的數(shù)據(jù)資料。
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動手操作、觀察、資料查閱收集、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實驗、制作”等學習方式為主,需要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流程包括“開題、方案設計、活動實施、成果整理、展示與評價”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密切聯(lián)系、相互制約。如何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教師的指導方式較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將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在任何學習活動方式的有效性和理性的指導上,教師要由粗放型設計走向對細節(jié)的關注,對具體問題解決方式給予關注,滲透一種嚴謹?shù)乃季S方式,方法的指導背后是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元祥.沈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育部義務教育新課程遠程研修叢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