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中學歷史教材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局限,文章提出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注重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的建議,從而提高學生興趣,使學生更加易于接受和掌握。
關鍵詞: 生活化 情景設計 歷史課堂
時代在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公式化教育已很難讓學生關注課堂。而歷史的過去性特點給歷史教學增加了難度,學生在腦海里很難形成一條線索和全局的時空觀。特別是書本上一些重要的歷史概念和專業(yè)名詞,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繁瑣,這也是很多學生不喜歡歷史的原因。因此,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鑒于此,我在學習新課改和平常教學的時候,嘗試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確實達到了一定的成效。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庇纱丝梢姡逃x不開生活。把生活寓于歷史教學中,讓學生找到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的契合點,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會引起學生很大的共鳴。所謂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情境中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興趣,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筆者在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一課時,貼近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一、情境導入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而鮮活的導入能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首先教師把中國共產黨比做一個生命,其次用幻燈片展示本課的副標題:國難中新生命誕生記——中國共產黨。1.孕育;2.誕生;3.成長。
二、教學過程
教師先設計問題:“第一板塊‘五四風雷’,為什么說它是共產黨的孕育階段呢?”
以一段影視資料展示五四運動片段,學生深受感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材料分析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準備了充分的文字和圖片材料,讓學生分析五四運動的原因、經過、結果。
在講述五四運動的影響時,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語言引導學生體會五四精神,從而升華情感。
教師提問:“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孕育了什么?”
學生回答:“孕育了階級基礎——無產階級,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
教師過渡:“經歷了階級、思想、組織上這么久的孕育,這時一個全新的有生命力的政黨誕生了?!?/p>
幻燈片展示:誕生篇,出具一張中共的出生證明(中共生日、籍貫、誕生標志、意義等),學生興趣盎然,回答積極。
教師設計問題:“每個人在嬰幼期都會有幼稚的一面,從中共一大確立的黨的奮斗目標來看,有什么不成熟的地方嗎?”學生回答:“沒有認清中國國情,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反帝反封。”
教師歸納:“這個問題后來在中共二大上得以糾正。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地犯錯誤當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不斷進步的,一個政黨也是一樣,知錯能改,才能保證一個黨的先進性?!?/p>
教師過渡:“中共自誕生以來,生存環(huán)境惡劣,因此,中共要找個志同道合的攜手共干革命?!庇纱藢氲谌K的內容:國共合作和北伐戰(zhàn)爭。
在這里,教師把國共兩黨比做一對夫妻,夫妻結婚前要看雙方的條件,由此引出兩黨合作實現(xiàn)的條件。把共產國際比做媒人,結親方式為黨內合作,初步定親是中共三大,正式結親是國民黨一大,兩黨結晶是黃埔軍校,共同的革命事業(yè)是北伐戰(zhàn)爭。最后生動講述由于國民黨右派背叛婚姻,兩黨婚姻走向了盡頭。
教師引導:“做一件事情失敗了不能光怨天尤人,一定要先從自身找原因,從而吸取經驗教訓?!币曰脽羝故疽欢尾牧?,學生分析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中共得出的教訓。
結語:“這是成長過程中一次深刻的打擊,中共吸取教訓,在成長路上不斷摸索,兩黨分開后,開始反目成仇,歷史進入了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這兩黨以后還會復婚嗎?兩黨的命運又如何?中國的命運又如何?我們下節(jié)課再接著探討!”
三、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情境,運用了生活化的語言,讓干巴巴的歷史靈動起來了,不僅知識活起來了,關鍵是學生也活起來了。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將歷史知識賦予一定的生活價值和生命意義,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對教師也有幾點要求:首先,教師可以適時地變化多種角色。其次,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時,一定要以尊重史實為前提。第三,可以多多關注社會生活的熱點,并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第四,對于課本中一些難理解的歷史概念和專業(yè)名詞,教師可以用一些生活化的語言講述。第五,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技術,讓學生置身歷史情境,從而引起共鳴。
以上是筆者從日常教學當中總結出的一些拙見,怎樣建設一個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師必須不斷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03.
[2]湯翠英主編.陶行知教育思想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