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樹立質量、效率意識。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物理教學 情感教學 教學評價
一、以學生為本的意識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物理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學生“學”的研究力度,通過加強對學生“學”的方面的探討,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使學生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地獲取,變學會為會學,變苦學為樂學,也就是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積極轉變角色,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舞臺。
2.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
3.滿足學生的需要。
物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規(guī)律之一,但比較抽象,在教學中可多舉一些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解釋。如冬天熱水泡腳,能的轉移;雙手相互摩擦做功,雙手覺得暖和,能的轉化;太陽能熱水器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
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
1.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情感目標,一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都得到和諧充分發(fā)展,把傳授知識與情感有機結合起來。二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既艱苦又愉快。
2.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小實驗和插圖,想想議議,閱讀材料,科學家的故事,以及帶趣味性的物理問題去吸引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樂趣中掌握知識。
3.注重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感情要真摯,教態(tài)要和藹;課后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后進生更要關懷備至。這樣學生才會把老師當做知心朋友,才會把心里話告訴教師。
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求創(chuàng)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索情境及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情境,精心設計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形成“參與―體驗―內化—外延”的“科學探究”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下面以歐姆定律教學為例。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科學猜想。以調光臺燈切入,問:調光臺燈是調節(jié)了電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燈的亮暗發(fā)生變化的?再通過演示實驗觀察電流的變化與燈亮暗變化的關系,問:“電流的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電流與電阻、電壓有關系。這樣就確定了研究方向。
2.引導討論,設計方案。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設計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先應用控制變量法設計總體方案:控制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控制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如何研究?再進行局部設計:由學生小組討論、設計電路,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設計,并評價他人的設計,以器材的作用和選擇加以討論。
3.學生操作,實施方案。讓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實驗操作、采集數(shù)據(jù)。教師對學生的操作技能、儀器在使用上給予幫助。
4.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用計算和圖像分別分析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再進行綜合,得到結論。
四、質量、效率意識
課堂教學改革歸根結底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實現(xiàn)個性的健康發(fā)展。用“綱要”的話說就是:“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p>
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過程、教師素養(yǎng)、教學效果五個方面。
教學目標:(1)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課標》要求。(2)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要求恰如其分。
教材處理:(1)準確把握教材,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無知識性錯誤。(2)教材處理有新意、不落俗套。(3)重點、難點把握準確。
教學過程:(1)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能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體現(xiàn)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3)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教學過程思路清晰。(4)學生的學習活動生動活潑,講求實效。(5)對學生的學習能夠給予適時適度的評價,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6)恰當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教具、學具和多媒體的運用恰到好處。
教師素養(yǎng):(1)教態(tài)親切自然,語言準確、生動,師生關系和諧。(2)板書工整、有條理,教具演示和計算機使用規(guī)范熟練。(3)能夠較好地駕馭課堂,應變能力強。(4)教學有個性,有自己的特點與風格。
教學效果:(1)學生思維活躍,提問面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好。(2)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感態(tài)度得到充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