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提出: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fā)展是不可分割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語言教育應當滲透在所有活動中。
一、語言活動向其他教學活動外延,促進幼兒想象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語言活動一般是以訴說、交流為主的活動,如何讓幼兒更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我們嘗試用美術活動作語言活動的外延,通過畫面呈現(xiàn)幼兒所要表達的意境,然后讓他們互相交流,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想象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如大班美術活動《跳舞的人》,給幼兒提供了想象拓展的夢中舞臺。老師提供一段舞蹈視頻后,幼兒便開始動起筆來。半小時后,一幅幅舞蹈的人在孩子們的畫筆中呼之欲出。看著孩子們的畫,老師們也驚嘆不已。也許,老師由于人生經歷較豐富已不再關注僅僅是舞臺上的人物。但孩子們的畫竟然那么細微及精致。他們各有各的理由。如:舞蹈演員的發(fā)髻、舞蹈鞋、服裝上的紐扣、武術的特殊裝扮(用皺褶線表示)等。又如:演員的動作,芭蕾舞步、舞蹈隊形、武術動作等,連某個演員的動作做過了頭都沒逃脫孩子的眼睛,也落在了孩子的畫面之中。有趣的是,孩子們對觀眾席的鋪排可謂別出心裁。大部分幼兒用側面的畫法對觀眾手捧鮮花、熱烈鼓掌的場面進行描繪,其中有一名幼兒用立體的觀眾背影表達畫面,表現(xiàn)了自己的繪畫功底及獨具匠心。還有一名幼兒把演員的頭發(fā)畫成卷曲的。她煞有介事地告訴老師,我們在中班時過“六月一日”,你不是幫我們梳過這個辮子嗎?經驗遷移此時派上了用場。
同時,語言活動還可以向其他領域外延。如:小班語言活動《七彩象》,由一個語言活動引發(fā)了包括社會、體育、健康等活動,通過外延讓幼兒多通道、多感官地詮釋故事,發(fā)展想象閱讀的能力。
二、語言活動向游戲活動外延,促進幼兒交往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變旱臒o意注意占優(yōu)勢,這個特點決定了幼兒認識事物的內部驅動力是興趣。幼兒對感興趣的東西學得快,記得牢,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即使重復多遍,也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國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奔ぐl(fā)幼兒閱讀的興趣,把閱讀活動建立在幼兒的興趣上,并將早期閱讀教育融于幼兒所喜歡的游戲活動中,幼兒自然會對早期閱讀活動產生興趣。
《綱要》指出,兒童在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和表達方式。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孩子最喜歡的一項活動,其中包含多元素的參與,綜合利用這些元素開展閱讀就能促使幼兒在自由自在的游戲中,快樂地學習并獲得有益經驗。如在區(qū)域游戲活動中,張偉杰選擇去智慧屋,玩起了插塑的玩具,大概三分鐘的亂插之后,張偉杰就失去了興趣,準備重新選擇玩具。我制止了張偉杰,說:“既然你選擇了插塑,你就必須完成一個作品之后再選擇其他玩具?!睆垈ソ軣o奈地接受了,開始慢慢地把插塑一粒一粒撥下來。為了讓偉偉及時感受到成功,不至于對插塑失去興趣,我拿來了插塑的示范圖,并配上了兒歌、各種標記,我們從中選擇了一幅比較簡單的房子說:“今天,老師和你一起來插這房子好嗎?”偉偉聽我這么說,高興地答應了,我問偉偉:“造房子有哪些關鍵的因素呢?”他說:“不知道?!蔽易屗ㄟ^看示范圖、念兒歌等形式慢慢地了解造房子的要素,從中獲得一些基本經驗,終于成功地把房子造好了,偉偉開心地去找其他小朋友分享快樂,組織他們一起玩插塑游戲。其實在游戲中我們有意識地讓幼兒進行了閱讀活動,幼兒既玩得開心,又掌握了知識,也充分發(fā)揮了游戲活動在幼兒早期閱讀中的作用。
《綱要》對語言的要求明確指出: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語言活動的目標要求很明確,“喜歡與人談話、交流;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然而,純粹的語言活動是不能滿足幼兒表達需求的。游戲活動作為語言的外延有利于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如自主游戲中的小舞臺開張了,火爆程度不亞于小沈陽的演出專場。以致飯店、理發(fā)店都沒人去玩了,他們沒有因為沒有人去這個區(qū)域玩而就此關閉該區(qū)域。怎么辦?孩子自有招數(shù),他們在飯店門口和理發(fā)店門口擺上了暫停營業(yè)的招牌提醒大家此處沒人。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則帶著“孩子”以出門旅游的身份加入到了小舞臺的行列中。循著音樂聲,我來到了小舞臺,隔著屏風(是老師用KT板把幼兒平時的作品裝裱成的),我探頭想看個究竟,小主持人給我五元錢(幼兒自制的),讓我趕快進劇場看他們的表演。更有眼疾手快的幼兒已經為我準備好了座位,只等我買票入場。我對受到貴賓待遇感到受寵若驚。看著孩子們認真的樣子,我很虔誠地坐下來靜心欣賞他們的表演。期間我沒有忘記自己還是指導者,看到了孩子們在表演過程中的一些缺憾,便以觀眾的身份給他們以反饋。如:跟主持人討論話筒的來源;建議小歌手唱歌時要隨音樂節(jié)奏;音色不在音高而應盡量優(yōu)美。有一幕非常有趣,演員歌曲唱完,有名小觀眾獻花了(花是幼兒自發(fā)帶來的),演員接過后,當?shù)诙滓魳菲饡r,那名演員把花輕輕地放在了地上。我納悶:怎么就放在地上了呢?我建議把花給主持人拿著。主持人不介意,她告訴我,電視里唱歌的人不是也把花放地上的嗎?我豁然開朗。由此看出他們完全融入了小舞臺的情景中了。據(jù)老師反映,所有這些情景都是孩子們在自主游戲中結合已有經驗自發(fā)研討的結果,因此游戲開展得有聲有色。游戲是一個小社會,這里儼然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在其中孩子們的交往也是一種閱讀,可想而知,幼兒的交往閱讀能力會得到長足發(fā)展。
三、語言活動向表演活動外延,促進幼兒口語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綱要》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通過實施,我們把語言活動延伸到表演活動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經典的文學作品的美感。
說到情景劇,顧名思義,就是把一些幼兒耳熟能詳?shù)慕浀涔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分角色進行表演的一種形式。但情景劇因角色問題往往只能局限于少數(shù)幼兒。那么如何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到情景劇中,我們做了以下嘗試:以情景劇為主線,結合歌表演、韻律活動等形式進行綜合表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樣既達到了良好的表演效果,又擴大了眾多幼兒參與的面。如:小班情景劇《三只羊》,它作為一個經典故事,幼兒非常喜歡聽并愿意表演。老師以當前較紅火的動畫片《喜羊羊》的主題曲為引子,讓一組小朋友在舞蹈中引出大灰狼和大羊、中羊、小羊等角色,中間部分由單個角色表演,劇情發(fā)展到最后,三只羊戰(zhàn)勝了大灰狼,興奮之余喜羊羊音樂又起,舞蹈者與三只羊一起歡快地跳起了舞,臺下的小朋友也是附和著喜羊羊的音樂唱誦著。
大班的歌表演《從小有禮貌》以情景劇出現(xiàn)也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部分幼兒以合唱隊形排列在舞臺后側,前臺幼兒進行角色表演。第一段落描述的是山羊爺爺拄著拐杖,慢慢地過橋,一只黑兔對山羊爺爺不禮貌,看著前面角色的表演,后面伴唱的幼兒隨著黑兔的不好表現(xiàn)露出了不屑的表情,表示對黑兔表現(xiàn)的憤怒。隨著第二段的表演,伴唱的孩子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白兔的表現(xiàn)得到了孩子們的響應。這才是有禮貌的好孩子,也成了孩子們心中學習的榜樣。以上案例比較經典。其實,我們還可以融合的情景劇很多,形式也是多樣的。孩子們在模仿角色對話時,口語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發(fā)展。
重視語言活動的外延,多渠道、多感官地讓幼兒接觸文學作品,是有效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