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高中生物教材不管是人教版、蘇教版還是中圖版都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都注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但一般來說,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大多是固定的理論知識,因此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也容易產(chǎn)生疲憊感和厭倦感。對于理論性很強的高中生物知識,教師適當?shù)剡\用比喻,對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恰當處理,能夠使死板的知識變得妙趣橫生。
一、合理使用比喻可以將難懂的知識點通俗化。
當學生發(fā)覺某個知識點不能理解時,容易產(chǎn)生煩躁不安的情緒,感到壓抑、厭倦,多數(shù)同學易產(chǎn)生逃避的念頭,注意力變得不集中,學習興趣下降,這對學生的學習極為不利。因此教師要想方設(shè)法使這些知識變得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使它們變得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從而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積極學習。有時候,適當?shù)厥褂帽扔鳎梢赃_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如,在講述細胞膜的功能時:將細胞膜比喻成學校的圍墻,將大門口門衛(wèi)的工作看成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對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可以這樣設(shè)想:兩個戀人相距甚遠,好長時間沒有見面了,平時都是通過有線電話或互聯(lián)網(wǎng)這條線聯(lián)系,即通過“胞間連絲”的形式進行交流。還有一種類似于快遞或EMS的形式聯(lián)系,即細胞—化學物質(zhì)—靶細胞;有一天,兩人終于見面了,高興地又摟又抱,親熱得很,即交流形式;相鄰細胞直接聯(lián)系,就類似與精子見了卵細胞一樣,很快地識別和結(jié)合。
又如,將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比喻成蛋白質(zhì)的冰山漂浮在磷脂雙分子層的海洋之中,跳搖擺舞展示磷脂雙分子層的運動狀態(tài);將自由擴散比喻成順流運木塊,將協(xié)助擴散比喻成順流用船運鐵塊,將主動運輸比喻成逆流用船運鐵塊;這種進行簡單的比喻,使學生很容易正確理解了這一知識點。
二、適當?shù)谋扔髂茏プW生的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教條式的教學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呆板的教學氣氛會壓抑同學的學習熱情,生動、條理、活躍的學習氣氛會使同學煥發(fā)出高昂的學習情緒。課堂上適當使用一些生動的比喻可以活躍學生學習生物的氣氛,使課堂變得更有趣、更生動、更有生機,更引人入勝。
如,講“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zhì)”時,應用比喻導入課題:“咱們班有沒有太監(jiān)?。俊蓖蝗婚g,全班哄堂大笑。于是我便引導說,我們自己肯定存在肽健,因為我們身體里有蛋白質(zhì)。于是就延伸到氨基酸,把氨基酸擬人化分出:頭、手、腳。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巧妙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便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又如,在講解基因分離定律時,可以將豌豆比喻成人:“我是一株普普通通的豌豆。祖祖輩輩,我們循規(guī)蹈矩,花開花落,自生自滅??墒牵覀兪亲匀唤缱罴儩嵉闹参?,我們家規(guī)很嚴,從來不去拈花惹草,招蜂引蝶。我們世世代代都是純種,秘訣就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
同樣,在一塊大田里的還有一群我們的同類,可是他們長得那么猥褻,是地地道道的侏儒,頂多才30厘米高,而我們,連最矮的兄弟,也不會低于一米半。同樣在一塊地,做豌豆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我們瞧不上那些小個子,我們跟他們井水不犯河水,有誰會娶一個侏儒做自己的老婆呢?
可是有一天我竟然成了一個侏儒的老婆!有個叫孟德爾的修道士擅自做主,亂點鴛鴦譜,把我嫁給了那小個子!天哪!我在豌豆界可怎么混呢?!”聽到這里學生一陣大笑,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適當?shù)谋扔髂軐⒊橄?、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記憶。
一堂課上,新概念太多時,學生感覺繁亂,容易分心,不少同學甚至產(chǎn)生厭煩情緒,對所學的知識不感興趣,學得會不扎實,倘若利用太多的課余時間復習,又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更有效地利用課堂45分鐘,才是真正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重要方法。適當?shù)厥褂靡恍┍扔骺梢詭椭瑢W在較短時間內(nèi)牢記較多的新概念,并且較長時間內(nèi)不容易忘記,得以緩解煩躁情緒,進入正常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
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剛?cè)雽W的高一新生根本就沒有什么有機化學的知識儲備,理解起來很困難。因此聯(lián)想到那首幽默風趣的《回娘家》編入了歌訣:左手一只“雞”(氨基),右手一只“雞”(羧基),頭上頂著個“大雞冠”(R基)呀,跑細我兩條腿(氫),嗨喲……學生在笑聲中就牢牢記住了。至于蛋白質(zhì)的功能,讓學生聯(lián)想:催狗運面條(催化、結(jié)構(gòu)、運輸、免疫、調(diào)節(jié))。
例如,在學習“神經(jīng)元”的知識時,學生對神經(jīng)細胞的結(jié)構(gòu)不理解,因為其不同于常見的細胞形態(tài),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其結(jié)構(gòu),我讓學生在自己的手掌心畫一個圓圈表示細胞核,掌心代表細胞體,手指代表樹突,胳膊比喻為軸突,衣袖為髓鞘,衣袖和胳膊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jīng)纖維。通過對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加工,學生很快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住了這一知識。
四、適時適當?shù)谋扔鬟€有利于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
生物教學不僅僅是生物知識、技能的傳播,作為教師,我們的首要職責應該是育人,教會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而恰當?shù)厥褂帽扔饔袝r能更好地以同學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而獲得這方面的教育。
比如,“細胞增殖”一課中細胞周期的概念,書上說:“一般分裂間期大約占細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占5%~10%?!币驗榧毎至验g期是為細胞分裂期做準備的,所以我說:“正可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_下十年’比喻為分裂間期,‘臺上一分鐘’比喻為分裂期。如同高中三年是分裂間期,高考三天是分裂期。高考成功者,覓得自己理想的大學,成了驕傲的天之驕子;而高考失意者,要么復讀,要么從此離開學校步入社會?!?/p>
又如,學習“細胞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這一內(nèi)容,我說:“好比我們在座的同學,假如大家都珍惜集體榮譽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協(xié)作,共同進步,則可以說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如果在家都只顧自己,想干什么就各自去干什么,既不為集體榮譽負責,又不為他人著想,這絕對不能說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只能算是一盤散沙?!边@時候,通常都有同學很嚴肅、很認真地說:“對!”我根據(jù)觀察結(jié)果認為這種聯(lián)系同學實際的比喻,對加強同學們的道德教育有潛移默化的、積極的作用。
生物教學的方法有很多,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有利于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生物知識,能夠在生物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方針的方法,就是生物教師應當提倡、實施的方法。運用恰當?shù)谋扔魇怯欣谏锝虒W達到理想效果的教學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