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提出了在政治課堂中引入時事熱點以改革技校政治教學的建議。通過聯(lián)系社會生活,關注民生大事,提高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形成。
關鍵詞: 時事熱點 技校政治課堂 社會責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課是技工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在技工院校各個年級均相應地開設政治課程,但由于政治學科與學生就業(yè)和考證沒有直接的作用,致使學生沒有重視這一門課程的學習。本文提出政治教學應以時事熱點新聞作為切入點,使課堂與生活相結合,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革技校政治教學的建議。
一、技校政治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可有可無,忽視德育教育的功能。
技校的政治教學是對學生在思想品德、法制意識、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綜合教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學校只是根據上級要求及指示,形式化地開展這一必修課程,而對于本課程的功能及作用卻置若罔聞,主要表現(xiàn)在:政治任課老師往往由其他學科老師兼任,節(jié)省教師資源;政治在教學工作中被視為“可有可無”的課程,學校只重視學生專業(yè)科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yǎng),甚至通過縮減政治課課時以配合專業(yè)課程的學習。
2.教材內容陳舊,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
政治教學在技校與普通高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著較大的區(qū)別,這就決定了技校在選擇政治教材方面應有所側重。但實際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部分學校所選用的教材,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甚至個別學校的政治課本“十年如一日”,遠遠脫離當前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這就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之學生“重技能,輕理論”的觀念存在,更加影響了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3.教學內容與專業(yè)需求關聯(lián)度較低。
目前技工學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普通高中政治的一種濃縮版。教材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側重于概念的理解和教條式的知識點分布,沒有突出職業(yè)的特色,也沒有與具體專業(yè)相結合。因此給學生一種錯覺,讓他們認為政治就是空洞地“說教”,脫離生活現(xiàn)實和時事熱點,對專業(yè)學習沒有任何幫助。
二、在政治教學中引入時事熱點
1.引入時事熱點,豐富教學內容。
時事熱點新聞是經過眾多媒體篩選的目前關注度較高較為重大的一些新聞,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事件,結合所授的章節(jié)內容進行引導和講解,通過這種方式讓枯燥的理論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了依據。例如在講授《人生價值觀》一課時,可以引入熱點新聞“小悅悅事件”,通過讓學生對這一事件進行討論和分析,引入民眾的一些觀點與看法及對涉案人員的評論,點評其中涉及的法律與道德問題,可以彰顯目前社會存在的問題,宣揚一種主流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比單純地講解“科學人生觀的標準”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2.引入時事熱點,滿足專業(yè)學習需求。
目前技校學校普遍開設了會計、文秘、旅游、汽車維修等專業(yè)。政治老師可以根據課程理念把政治和這些專業(yè)的特點相結合。例如對于旅游專業(yè)的學生,在講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時,可以引入“三亞旅游市場宰客事件”,通過對旅游行業(yè)“收受回扣”、“霸王條款”、“行業(yè)壟斷”等問題的深層次分析和討論,對部分地方政府“零作為”表現(xiàn)的質疑與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旅游行業(yè)的“黑暗現(xiàn)象”和“潛規(guī)則”,使學生明白職業(yè)道德與修養(yǎng)對于規(guī)范市場經濟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專業(yè)學習與職業(yè)發(fā)展的角度增強社會責任感。
3.引入時事熱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隨著網絡的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網絡語言成了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一種流行語,新興事物“微博”更成為學生與外界聯(lián)系的新平臺。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思想未成熟的學生來說,既新奇又充滿誘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網絡新聞、時事熱點,應更多地關注未成年的健康發(fā)展。例如在講授《法律常識》部分時,引用的案例應針對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通過未成年人來講“未成年人的那點事兒”,更加有說服力。
以前段時間發(fā)生的轟動全國的“十七歲女孩拒絕求愛被毀容”這一事件為例,網絡上炒得沸沸揚揚,電視新聞每天跟蹤報道,許多學生也在微博上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因此老師可以利用這一事件做文章,聯(lián)系教材的知識點,針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心理健康問題展開大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學生目前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和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將書本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道德評價。
三、結語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分強調教學的社會價值,人為加深學生的思想道德認知,忽視學生的個性心理認知,忽視學生內在的需求和情感。本文從改革政治教學內容出發(fā),通過引入時事熱點與民生大事,將學校的小課堂延伸到社會大課堂,通過傾聽學生真實的想法和內心的心聲,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與積極性,在關注民生和生活過程中,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從而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朱方貴.對影響政治課政治實效諸因素調查與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1(5).
[2]許葉鋒.新形勢下中職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魅力中國,2009(32).
[3]林勝德.中職政治課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