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教育應該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將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結合起來。情感是認知的基礎,沒有積極的情感,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就會削弱??梢?,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并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因素,運用情感因素增強教學效果,是影響中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因素。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在第二語言的教與學過程中,情感因素內涵豐富,而且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其中既有積極的情感,又有消極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和教材是教學過程的中心,它們各自蘊含著不同的情感因素。對教師而言,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管理者。教師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風格;教師的個性及教師對英語學科內容的把握;對學生的評價;對教學效果的期待和教師情緒的表達等諸多方面。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是教學活動的對象,但他們處于身心發(fā)展逐漸成熟的過程中,因此,學生的情感具有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他們的情感主要表現(xiàn)為:對英語學科的學習動機;師生關系的狀態(tài)(積極的和不積極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的和消極的);課堂氣氛及教學情境等。我結合教學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著重談談幾種主要因素對中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影響。
(一)智力因素及語言天賦對英語學習效果的影響。
智力一般可以認為是人的各種基本能力的總和,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至于語言天賦,有語言專家認為,它應包括四種能力:語言編碼能力、語言感受能力、語言記憶能力、推理能力。智力有不同層次,但心理學研究表明,除低常和超常外,絕大多數(shù)兒童和青少年屬于智力正常水平,也就是說,在同一個教學班中所謂“弱智”或“神童”都是比較罕見的。因此,智力因素及語言天賦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的影響并不是主流。當然,教師要學會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對那些在語言方面沒有所謂天賦的孩子更多的關注和耐心,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長,多用鼓勵的方式和他們交流,多給他們鍛煉和表現(xiàn)的機會,通過這樣的“特別關愛”彌補他們先天的不足,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學習動機與英語教學。
動機是影響語言學習最根本的情感因素,是生成學習目標的內驅力和產(chǎn)生語言學習的愉悅態(tài)度的聯(lián)合體。動機可以是融合型的,指學習者為了融入目的語社會而學習目的語,也可以是工具型的,指學習者為達到某種目的,如升學或找一份好工作而學習英語。
心理學認為:產(chǎn)生動機的因素一個是需要,另一個是刺激,而中學生可塑性強,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既要激發(fā)學生的工具型動機,又要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及其文化的興趣,并引導學生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因為對老師有某種成見而放棄該學科學習的現(xiàn)象或出于感激或敬佩而常對某位教師所教學的課程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學習動力,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日常交往中,教師既做師長,又做朋友,要對學生給予關愛、信任與尊重,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敢于接受學生的批評,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動機,教師應該重視“感情投資”,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愛屋及烏”,對所教的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保持較高的學習動機。
(三)學習態(tài)度與英語教學。
學習態(tài)度是指語言學習者對所學目的語、操目的語的人、目的語文化,以及學習目的語的社會價值的評判與觀念。學習態(tài)度一般包含三種成分:認知成分,即對某一目標的信念;情感成分,即對某一目標的好惡程度;意動成分,即對某一目標的行動意向及實際行動。
在英語教學上,教師要研究、了解并鼓勵學生。有些教師常批評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實際上在教學中會有少數(shù)學生對英語學習毫無興趣,不愿意記憶單詞或語法的現(xiàn)象。教師要了解學生,探究學生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態(tài)度。我曾經(jīng)對自己所教的同一年級兩個班(103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占56%,興趣一般的占30%,毫無興趣的占16%。其中,有些學生對英語毫無興趣是因為從未體驗過學習英語的樂趣和從未感受過學習成功的喜悅;有些學生不愿意記憶單詞或語法是由于屢遭記憶或學習失敗的經(jīng)歷而不愿在學習生活中再次投入精力。教師要學會理解、欣賞和鼓勵學生,盡量避免對學生做出負面評價,不要吝嗇夸獎和鼓勵,不能因為學生成績不理想而對其失去信心,更不能對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流露出鄙視和失望的神情,而應幫助學生分析其學習失敗的原因。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縱向比較,少橫向對比,讓學生認識自我,重建自信,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情感因素在中學生英語語言學習中的作用
在英語教育教學活動中,情感因素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教師與學習者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教師與教學內容及學習者與教學內容之間形成一定的情感交流。積極的情感交流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催化劑,有效的情感溝通在英語教學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一)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伴隨著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智力因素擔負著信息加工的任務,即對信息進行感知、加工、識記、保持和應用,從而實現(xiàn)主體的認知操作活動。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性格、意志對個體的認知活動具有動力的作用。尤其是積極的情感,它是人們認識的內驅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認知的深化和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消極的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反作用。消極的情感會打擊學生的進取心和意志力,影響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阻礙學生的學習。由此可見,情感因素在教學中起著“雙刃劍”的作用,它對英語教學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促進學生記憶能力的提高。
對于英語學者來說,記憶能力是學生尤為重要的學習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感會直接影響記憶的效果。積極的情感與學習過程相聯(lián)系,可以加快信息的組織、加工和存儲。消極的情感可以抑制記憶的產(chǎn)生和持續(xù)。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枯燥的課堂就會變得很有生機。在課堂上,能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的,有好感的東西,學生會比較容易記住,并且長期有記憶。而對于毫無興趣的東西,學生的記憶效果會比較差。
(三)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以互動為特點的英語課堂上,情感因素滲透于教與學的全過程,快樂真誠的情感對教學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課堂上,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能夠營造一種寬松的心理氛圍,有利于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產(chǎn)生愉快向上的求知欲。相反,如果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過分嚴格,以生硬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消極狀態(tài)加以否定,就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
總之,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以情感為紐帶進行思想交流。因此,教師必須正確運用情感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使教與學真正的和諧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