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讀書貴在質疑。質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作者從“打開心門,使學生主動質疑;巧授方法,引導學生科學質疑;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持久質疑”這三個方面下工夫,以期達到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閱讀教學 質疑能力 創(chuàng)造能力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Leon Festinger提出:“人的成見是很難改變的。他不會聽取你的不同意見。為他出示事實或圖表,他會要求你提供來源。當你使用邏輯分析時,他就會忽略你的重點?!币虼耍嗽趯W到新知識或者所見所聞與自己儲存的感性認識不一樣的事物時,一般會提出質疑。質疑的含義是“利用證據,提出疑問,請人解答”。古人說“讀書貴在質疑”,疑問是興趣的先導。人一旦生疑往往喜歡刨根問底,這是自我探究的動力源泉,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有極大的輻射作用。從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學生質疑能力差是制約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的瓶頸問題,是影響素質教育目標整體實現(xiàn)的重要因素。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入手,即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分析、解決問題。
一、打開心門,使學生主動質疑
學生質疑能力差,除了不懂得怎么疑外,還存在思想障礙。針對學生提不好問題會被同學譏笑的顧慮,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提問。針對學生等待教師提問、講解的依賴思想,教師要適當賦予提問任務,促使學生質疑。針對學生怕提出問題和教師意見不一致,教師會不高興,或者會被老師批評的想法,教師要真誠以待。教師容易受思維定勢或現(xiàn)成結論的影響。對學生不同的見解往往持排斥態(tài)度,為此教師應該對學生中有一定見解,甚至不成熟、有失偏頗的見解誠懇接納,并積極鼓勵學生勇于質疑。例如,教學《將相和》一文,在討論造成將相不和的原因時,大部分同學認為是廉頗居功自傲造成的,但有一位同學認為是趙王的責任。趙王有賞罰不公正的責任,秦王不敢攻打趙國,趙王應該認識到有大將軍廉頗“在邊境上已欲做準備”的功勞。另一位同學認為是藺相如的責任。藺相如在他屢次受封時,應當說明有廉頗的合作,不能獨占功勞。又如教學《挑山工》在討論“我們跟你們不一樣”時,一個學生說:“挑山工是辛苦,可我問上過泰山的人,他們都說挑山工的工資比干部高。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么?!币粋€學生說:“想法不一樣,他們甘愿吃苦,如果是我,我自己爬上去都累了,打死也不干這一行?!憋@然這些見解不乏道理,更可貴的是敢于向習慣看法提出質疑。這時教師要善于點燃這種質疑的“火花”,要把有益的成分吸收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并使之成為全體學生學習質疑的榜樣。
二、巧授方法,引導學生科學質疑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真正獲取知識在于發(fā)現(xiàn),只有啟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去捕捉疑點,提出問題,并經過積極的思考分析后排疑,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扎實。”學生開始自學時,常常不知怎樣質疑,這就需要教師授以質疑的方法。教師授課前首先要求學生四看:一看課文題目,二看課文導讀提示,三看課文內容,四看課文后面思考與練習。其次要求學生八想:一想字的音形義;二想詞語解釋;三想句子理解;四想標點運用;五想文章脈絡;六想中心思想;七想修辭手法;八想寫作特點。再次要求學生對課文先讀懂,后讀深。所謂讀懂就是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解決一些基礎知識,如字詞句的意思;所謂讀深,即在讀懂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課文,如文章為什么這樣謀篇布局,寫作上有什么特色,語言有什么特點。最后要求學生根據文章的不同體裁思考不同的疑點。起初學生提問很少、很簡單,后來越來越多,越來越到位。例如教學《鳥的天堂》這一課,一看課文題目,我提出了三個問題:什么是友誼?課文是寫誰和誰的友誼?為什么說是偉大的友誼?然后讓同學們針對題目能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如下幾個問題:什么是天堂?課文中的天堂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鳥的天堂?課文重點是寫鳥還是天堂?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是典型的以題生疑。二看課文導讀提示。我指導學生用具體化的眼光去閱讀,從中加進為什么,有哪些、怎么樣等去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提出了三個問題:課文記敘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哪些景色?觀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還要注意事物的哪些活動變化?要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是怎樣的思想感情?三看課文內容,提醒學生帶著前二看發(fā)現(xiàn)的問題,細閱讀課文并用圈點、劃、批等辦法一邊尋找答案一邊發(fā)現(xiàn)新問題。學生又提出如下幾個問題:“留戀”與“流連”意思相同嗎?“這美麗的南國樹”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嗎?那“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地方加雙引號,有的地方不加?為什么作者第一天經過鳥的天堂沒有看見一只鳥?文章結束為什么寫“我感到一點兒留戀?”四看課文后面的思考與討論,要求學生對照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思考討論題是否基本一致,并啟發(fā)學生自估質疑能力??傊?,上述疑點,無論是按照教師定向提示而生,還是根據各自不同理解而發(fā),都觸及課文教學的重難點,這樣就達到了以疑促思、解文、通文的效果。
三、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持久質疑
古人說:“學必有疑,小疑獲小進,大疑得大知?!边@句名言深刻揭示了質疑對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教師必須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把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的思想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根本上營造有利于學生常質疑常解疑的氛圍,一是完善教學目標,即把提高學生質疑能力的要求具體納入教學目標體系中,體現(xiàn)在小學教學總目標、各年級語文教學目標、語文各課教學目標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師、教材、學生三要素,具有把關定向的地位,在教學目標中規(guī)定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要求,可以使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具有全面的性質,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和全過程??梢允固岣邔W生的質疑能力具有法規(guī)性質,教師、學生都承擔任務??梢钥荚u有依據,經常測試和檢驗學生的質疑能力。二是完善課堂教學過程。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質疑為紐帶的教學過程是:自學(質疑)—討論(辨疑)—交流(排疑)—教師點撥(釋疑)—練習(鞏固、驗證),使課堂教學以生疑開始,以解疑結束,沿著生疑—解疑—再生疑—再解疑的滾動過程發(fā)展,一改滿堂灌、師問生答的教學舊模式,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