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材為學生提供的閱讀素材有限,若沒有足夠的課外閱讀做補充,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應多開發(fā)閱讀資源,指導學生多閱讀優(yōu)秀的英文報刊,并處理好閱讀與練習、教師導與學生學、報刊與教材協(xié)調(diào)使用、閱讀技能培養(yǎng)與其他目標的達成等各種關(guān)系,全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guān)鍵詞】英文報刊 閱讀 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第五級目標中對課外閱讀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要達到這樣的閱讀量,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系統(tǒng)的指導。優(yōu)秀的英文報刊往往能夠提供生動鮮活、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配以旨在發(fā)展學生閱讀技能的練習,很好地兼顧了中學生閱讀的多重需求。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水平狀況,為學生精選一份高質(zhì)量的英文報刊作為課外閱讀材料,并在指導學生閱讀英文報刊的過程中處理好以下幾對關(guān)系。
一、閱讀與練習的關(guān)系
報刊閱讀應倡導任務型閱讀,沒有任務引導,閱讀就會流于形式。例如《China Daily》是質(zhì)量很高的報紙,但僅僅要求學生泛讀而無具體的任務,那么學生就會缺乏方向感,結(jié)果就與讀外文原著一樣,看起來很時尚,收獲卻不多,這是課外閱讀的通病。課外閱讀,學生不僅要讀,而且要帶著任務去讀,在完成練習題目的過程中體會、使用和鞏固各種閱讀技能。對于一些精彩但沒有設(shè)計題目的文章,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自主設(shè)計題目引導學生去抓重點。以《雙語學習報·讀寫周刊》某期第一、二兩版為例,報紙分別提供了Singing girl, Go fishing, English meals, How to keep healthy等材料,但沒有題目。為了讓學生讀有所獲,可以自主設(shè)計以下題目:(1)What can you learn from Li Yuchun’s story? (2)How did the writer feel when his father asked him to give up his fish?(3)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learn to do right according to the writer?等。這樣,閱讀就不再是單純的have fun,而是一種目的更明確、意義更深遠的學習活動。當然,有練習就應當有批改和講解,否則學生僅僅關(guān)注題目正確與否,而對通過何種策略和方法獲取的答案(以及過程)沒有興趣。
二、教師導與學生學的關(guān)系
學習效率的高低關(guān)鍵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參與程度。語言學家Franklin曾說過,“Tell me, I’ll forget; teach me,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 ”幾乎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遵循這一規(guī)律。所以在閱讀報刊的過程中,也應當讓學生充分參與。這種參與不能停留在倡導的層面,而應給予具體的任務,任務越是明確,學生越容易操作。在使用報刊的過程中,筆者作了以下幾點嘗試。首先要求全體學生在閱讀中做到兩點:一是在閱讀材料中標注出所有題目答案的出處;二是用顯著的符號劃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詞匯和句型,切實保證所有的學生做到“用心”。在此基礎(chǔ)上,要求每期閱讀由一個學習小組負責展示學習成果。內(nèi)容包括:(1)閱讀理解難題解析;(2)典型題型歸納;(3)閱讀技能闡釋;(4)重點詞匯、句型學習。每小組4—5人,每人負責1項,每周1節(jié)專門的閱讀課,根據(jù)表現(xiàn)每人(組)可得到1—5分的加分,每次展示之后,教師再做簡要的點評和補充。事實證明,這種看似繁重的任務,學生們卻樂在其中,整體效果也明顯好于“滿堂灌”。
三、報刊與教材的關(guān)系
英語課程標準在教材使用建議中提出,“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难a充,以使教材的內(nèi)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對教材進行適當補充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娜∩帷?。基于此,教師完全可以用報刊上主題相關(guān)但更新穎、難度更大一些的材料取代課本上的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閱讀熱情。例如,在學習8A Unit 2 school life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預習早已熟知課本上有關(guān)英美國家的學校生活,如再花時間閱讀課文,課堂教學效果無疑會打折扣。為此,筆者對閱讀課做了如下設(shè)計:首先采用brainstorming的方式,用一連串的問題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在確認學生對課文確實熟悉的情況下,突然話鋒一轉(zhuǎn),問學生 Do you want to know moddqAx2RCSC1opk05eFGK7A==re about school life in England? 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這時要求學生閱讀報紙上的相關(guān)文章,并回答若干問題。這樣的安排,不僅維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而且增加了他們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可謂一石二鳥。
四、閱讀技能培養(yǎng)與其他目標的達成的關(guān)系
“基礎(chǔ)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而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學習策略、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等正是形成這種能力的重要基礎(chǔ)。因此,報刊的使用價值絕不局限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其語言知識、文化意識以及情感因素方面的資源價值也同等重要,應當充分挖掘這方面的資源,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英文報刊上的許多文章都來自于英美人士之手,因此文章中使用的語言都很地道規(guī)范,符合英美文化的表達習慣。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這些詞匯與表達,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詞匯量,為日后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Output打好基礎(chǔ)。其次,報刊中還蘊藏著豐富的情感道德教育的素材,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智。例如,《雙語閱讀報》某期的頭版有一篇題為“Mother’s hand”的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不同階段對母親的手的不同感受,成年之后為曾經(jīng)向母親大喊“Your hands are too rough”而深感內(nèi)疚,最終鼓起勇氣向母親道歉,而母親卻早已忘記。事實證明,不少學生都有過類似的語言或行為,讀此文章,促使他們反省錯誤,增強了他們熱愛和感恩父母的情感。最后,還可以利用閱讀材料加深學生對異國文化的認識。語言是文化的表征,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認同文化。如果不熟悉所學語言的文化,縱然學習了一大堆語言知識,很可能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表達與行為上的錯位。因此,閱讀中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比本國文化,找出文化差異,跨文化的意識自然在日積月累中得以形成和強化。
當前,學生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依然是語言環(huán)境的問題,既然學生難以在真實自然的語境中“習得”英語,那么教師就應當千方百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學習語言的平臺。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開展課外閱讀,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我們依然死摳書本不放,在不超過500字的閱讀短文中精耕細作,學生將會局限于狹小的一隅,成為井底之蛙,不可能真正地掌握這門語言。
(作者單位: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