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的南墻面上,懸掛著王西京的大幅繪畫新作《黃河,母親河》,這是一幅氣勢宏偉、藝術感染力很強,與大廳功能和環(huán)境極為協(xié)調的作品。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孕育了華夏文明的主要河流之一,被人們稱為“母親河”。王西京出生于陜西靠近渭河的臨潼,又在灞河邊長大,這是黃河的兩條支流。他對水的感情,對黃河的崇敬,最初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在他的藝術經歷中,總是懷有水的情結。大河的意象不斷在他的藝術想象和創(chuàng)造中深化,成為他持久探尋和表現(xiàn)的主題。
《黃河,母親河》這幅宏構巨制長18米,高3.72米,歷時7個月構思、制作,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64周年國慶獻禮。經過反復醞釀,他選擇了黃河盛景“壺口”作為畫面母題,并加以想象和發(fā)揮,既寫黃河激流的洶涌澎湃,又寫它的波瀾壯闊。壺口瀑布,為中國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其洶涌的奔流是黃河最負盛名的景觀之一。王西京以壺口瀑布為起點,寫水流在落差中穿過巨大崖石翻騰傾涌,湍流急下,激起的水珠騰空而起,形成彌漫在空中的水霧,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景象。但他不止于對壺口瀑布、急流的描寫。畫面上,黃河波濤經過壺口向下游寬闊河道,穩(wěn)健而豪邁地向前涌進,意在表現(xiàn)偉大的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雖歷經艱辛坎坷,但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正以雄健的步伐,走向偉大復興之路。無疑,這幅畫不僅主題與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的功能十分吻合,而且在形式上也發(fā)揮了在這特定環(huán)境中應有的裝飾作用。
王西京的這幅作品在布局、構圖、色彩上無不考慮服從建筑環(huán)境整體的需要。進入大廳,我們會感覺到《黃河,母親河》似乎是大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它又是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藝術品,遠瞻其博大氣勢和雄渾色調,激動人心;近觀其細部,肌理、點線面組合和筆墨變化,巧妙、精微、富有情趣。兼有深邃思想內涵與高超形式技巧的《黃河,母親河》也為“金色大廳”增添了光彩。
作者之所以選擇運用丙烯顏料繪制,是因為這種西畫質材既有色彩、色調豐富的優(yōu)勢,適合大壁面上的繪畫創(chuàng)作;又因其水性便于與傳統(tǒng)筆墨結合,除運用塊面、形體塑造外,可以采用筆墨的勾、勒、點、擦、皴、染,加強繪畫語言的寫意性。西畫質材與技巧便于寫實造型,而傳統(tǒng)筆墨便于寫意、傳神和抒情,兩者完美結合,賦予西畫形式技巧以傳統(tǒng)文化內涵和寫意精神,是王西京所追求的,這也正是《黃河,母親河》鮮明的藝術特色。
《黃河,母親河》是王西京的扛鼎之作,這位有中西繪畫全面技巧的藝術家,幾十年來在中國畫領域有卓越的奉獻,但他不滿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一直在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綜合的功力與修養(yǎng),創(chuàng)造既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又有高雅品質、正大氣象和純正品格的作品,在藝術創(chuàng)造上有新的突破?!饵S河,母親河》是他走向新藝術歷程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