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心理工作,有一個基本的發(fā)現(xiàn):心理的問題常常表現(xiàn)為關系的問題,而關系的問題,常常表現(xiàn)為自卑與自負。
自卑,就是看不起自己;自負,就是看不起別人。合起來說,就是沒有平等看待自己和他人。
自卑與自負常常交織在一起,讓人看不明白,如,自卑常常是出于自負,而自負常常是因為自卑。
不管在心理輔導中,還是在平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對我說:別人看不起我。我就想問他兩個問題,意在提醒:一、你看得起自己嗎?二、你看得起別人嗎?
我真正想提醒的是:我們要有一顆平等的心。
比較的心
當我們有了一顆平等的心,我們就不會天天為“看得起”“看不起”之類而煩惱和擔憂,也不會把讓別人看得起當成做事和處世的動力—這只會造成壓力。
“看得起”“看不起”是出自比較的心,而比較的心,就是不平等的心。
因為有太強的比較的心,眼里看到不同的條件,遇到別人跟我們不一致的地方,就產(chǎn)生不平等的心態(tài),就導致了各樣的偏見與沖突。
從個人到群體,人類很容易陷入比較的心,而培養(yǎng)平等的心則很難。
魯迅曾經(jīng)批評中國的國民性,說,中國人歷來沒有把自己和別人當成人來看待,要么是大人,要么是小人,要么是主子,要么是奴才。對外國人也一樣,要么稱他們?yōu)椤耙摹?,要么叫他們“大人”?/p>
冰心也曾表達這樣的期待:中國的教育要培育健康的國民品格,使他們在國際事務中能夠有平等的心態(tài)。
人類社會充滿了不平等的現(xiàn)象,我們卻要有平等的心。如果我們的心被“看得起”“看不起”攪亂了,會導致個人與群體關系中各樣的問題。
二等公民
我接待過一位來訪者,她在澳洲留學,在那里接觸了許多臺灣人、香港人、內(nèi)地人,以及新加坡人,還有她稱為的“洋人”,就是澳洲人、新西蘭人、歐美人等??上У氖?,在她眼中,人被分成三六九等,跟人交往受到不少挫傷,常常覺得其他地區(qū)和國家的人看不起中國內(nèi)地的人,在心理上有很強的防御,時時表現(xiàn)出極端的情緒反應。例如在課堂討論中,遇到同學批評中國,她立刻覺得這是看不起中國,也看不起中國人,也就是看不起她。這樣一來,她的內(nèi)心有越來越多的積怨,對別的國家和地區(qū)的人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偏見,就不能在國際交往中跟人進行平等的討論與交流。
在日常交往中,遇到一些曾經(jīng)游歷過歐美等國家的教授、學者,談起話來,他們常常說一些中國人在外國只能做“二等公民”、“三等公民”之類的話,對白人、黑人、黃人有一些相關評價,大多是偏見,其根源是出于不平等的心。而類似偏見,被這些有過國外經(jīng)驗的人一說,就被更多的人信以為真,四處傳播,或者子虛烏用,或者是被夸大了。
有一天,我?guī)鹤尤ジ粋€教授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談起話來,教授對我兒子說:不要到外國去做二等公民。
這種說法,背后有很深的文化心理的根源。中國人的心態(tài),似乎一出門,就感到不安全,擔心別人對自己不好,容易受挫傷。那心態(tài),就像老鼠過街。但一回以家,就厲害起來了,言行無所顧忌,容易挫傷人,就成了老鼠扛槍窩里橫。
我曾經(jīng)作過一個比較:
在國內(nèi),孩子要出門了,家長總會對孩子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話,便是出自不安全感。
但在國外,我也問了一些人:如果你們孩子出門,你會對他說什么?得到的回答卻是五花八門的。
因此,一涉及到出門,我們關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因為感到不安全,就總覺得別人對我們不好,就總是用防御的心態(tài)跟人交往。
跨文化偏見
我開始想,人類的確存在各樣的不平等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我們不平等的心。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沒有平等的心,又如何去處理人類的不平等現(xiàn)象呢?
回想自己前些年在國外的經(jīng)歷,以及近些年在國內(nèi)跟來中國的外國人打交道的經(jīng)歷,我有一個發(fā)現(xiàn)—這個發(fā)現(xiàn)聽起來天真,卻很重要,不管怎樣強調(diào)都不為過分—外國人跟我們一樣,是人。跟他們交往,會存在一些文化上的差異,但人性是一樣的。只要我們用平等的心去跟他們打交道,可以贏得信任、尊重,可以化解誤會,建立友情,可以展開對話與合作。
有一個例子是,一些年前我在美國讀書期間,曾以平等的心與一個日本同學辯論,我們的辯論持續(xù)了半年之久,他承認了日本侵略給中國人造成的傷害,并為之道歉。對我個人,他表示出很大的尊重。我也通過他了解了日本政府(以及許多日本人)不愿承認侵略和拒絕道歉背后的文化與心理根源,如罪疚感導致的心理防御,這很深,也很復雜,我們需要去了解,不然在國際關系中也會出現(xiàn)誤判,出現(xiàn)反應失誤。
平等的心,并不是裝糊涂,凡事“算了”,而是講原則,弄明白。我又曾在美國一個心理學研究院做訪問學者,因為院方在管理上出現(xiàn)的一個人為的疏漏,導致我的利益受到影響。同樣出于平等的心,我提出了抗議,很快就得到校方的回應,問題立刻就得到處理,就不會發(fā)展出“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的怨憤情緒。
我想,偏見是根植于人性的,或者說,人很容易產(chǎn)生偏見,因此,我們需要培育平等的心。
當一個人只生活在自己的經(jīng)驗里,不愿意跟人交往,在關系上陷入孤立,他就很容易滋生偏見,很容易養(yǎng)成不平等的心態(tài)。
我特別喜歡“跨文化”這個詞,并對之有更多一些的理解和闡釋。我所說的跨文化,并不只是說一個人出國去經(jīng)歷另一種文化。在我看來,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或者說,每個人都是一個文化載體。
一個人成長,變得成熟,需要有豐富的“跨文化”的經(jīng)驗。單一而封閉的文化狀態(tài)(生活環(huán)境),很容易養(yǎng)成偏狹的心態(tài),使一個人很難平等看待人和對待人,很難心態(tài)平衡地理解事情和處理事情。他會把自己當成標準,凡事以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自己是正常的,別人很奇怪。
當一個人跟另一個人接觸與交往,他就在進行跨文化活動。一個人出生,就進入了一個特定的家庭文化。他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從城市到城市,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所進行的全都是跨文化活動??缥幕顒幼屛覀兘佑|更多不同人,獲得不同交往經(jīng)驗,拓展視野,開放心態(tài),突破地域局限與文化偏見,使我們在人際交往與國際交往中,保持一顆平等的心。這平等的心,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
立國必先立民
魯迅的思想有一個核心,就是“立人”,他說,立國必先立人。意思是說,要建立一個好的國家,先要造就好的人民。人立,則國立。立國,也不只是有強大的經(jīng)濟和軍事,很重要的是,要造就心智成熟的國民。不管國家怎樣強大,如果人民心智不成熟,立國也只是一個虛幻的夢。
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的是一個成熟、健康的國家,其根本在于,要培育我們的人民,讓每一個個體心智成熟。
如今,中國人走到世界上,開始了國際交往,許多人時而表現(xiàn)出自卑,總覺得自己被看不起,或者表現(xiàn)出不適當?shù)淖宰穑床黄饎e人,這都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xiàn),也是出自不平等的心。
我們的教育,以及我所從事的心理輔導工作,都有一個目標,就是在我們孩子的生命里培育平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