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務群眾中,要尊重群眾主體地位,支持群眾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引導群眾掌握自己的命運,朝著更高目標邁進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始終是黨的建設的重大課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這充分表明我們黨對執(zhí)政黨建設規(guī)律的把握更加自覺、全面和深刻,體現(xiàn)了黨的建設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不僅是黨的建設新的重大課題,也是一項長期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需要不斷深化認識,積極探索實踐路徑。
服務誰都可以用,社會各行業(yè)有各種各樣的服務。但我們談的是誰服務、為誰服務,是共產黨為人民的服務,是為全體人民的幸福而服務,而且服務的內涵很深、要求很高,不是為哪一部分人服務。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新的社會階層,都是服務的對象。面對階層分化、利益多樣化日益凸顯的局面,做決策、提供服務時要抓住一個共同的根本利益,同時兼顧多方利益,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引領作用。
要強化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自覺性,提高做好、做實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服務黨員,服務群眾,上級組織服務下級組織,都是在貫徹群眾路線,都是在承認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把基層的工作過程變成大家學習、熟悉、掌握、理解黨的群眾路線,增強服務群眾自覺性,提高服務群眾能力水平的過程,這也是一個黨性鍛煉的過程。
在服務群眾中,要尊重群眾主體地位,支持群眾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引導群眾掌握自己的命運,朝著更高目標邁進。中央的政策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要區(qū)別對待。有的是群眾沒有理解,有的是政策本身不完善,在實踐中遇到問題,要如實向上反映,調整政策,而不是硬著頭皮,明知不對,還要強制執(zhí)行,結果可能更加脫離群眾。即使是正確的政策,當群眾還沒有覺悟的時候,寧可推遲一點,做好工作,不能強行推進。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起點是群眾,落腳點還是群眾,自始至終是群眾主體的思想。這個過程中,要重視、總結群眾的創(chuàng)造、經驗。只要對人類有啟發(fā)、有好處,就要認真總結、悉心愛護,這是一個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同樣,越是自覺按照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同志,也越能自覺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
今天的群眾工作,不要泛化,不能空洞化。不要泛化,就是要研究不同對象的需求、愿望是什么,把當前和未來統(tǒng)一起來,把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統(tǒng)一起來,做好引導工作。不能空洞化,就是做群眾工作要講究策略和方法 。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黨的工作,很大程度是人的工作,是人在做人的工作。人都是有思想的,做人的工作的人的思想狀況、政治素質、實踐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從事服務群眾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所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始終是我們要做的事。對基層黨組織負有領導責任的同志,要注意以身作則,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好做法常態(tài)化、長效化,同心協(xié)力,凝聚中國力量,匯聚中國智慧,奉獻中國精神,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順利通過改革攻堅期、人民內部矛盾凸顯期,加快實現(xiàn)“中國夢”。
責編/周曉燕 王志遠 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