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學生學習、生活及走向社會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怎樣搞好作文教學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生要多深入生活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多深入生活,多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多學習民間的方言俚語,多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吸收營養(yǎng)。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深入觀察生活,多體驗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中,將觀察生活的點滴體會與自身的知識文化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見解與認識,不斷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為寫作搜集更多的素材和營養(yǎng)。
二、強化學生的寫作實踐訓練
人不是天生就會說話寫字的,它需要反復練習。寫作也不是三兩天就能練好的,它需要學生長期不懈地堅持。因此,讓學生反復訓練寫作能力必不可少?,F(xiàn)在的語文教學,三四周才有一次作文課,遠遠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讓學生作文寫得好,還必須增加課時量,要保證學生寫作要有一定的數(shù)量。其次,還應該增加學生課外練習的時間,要求學生寫日記、周記等。
寫作訓練光有數(shù)量是不行的,還必須要保證質(zhì)量。要保證學生寫作訓練的質(zhì)量,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日積月累,要求學生平時要多讀書,多讀名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把好的語句和詞語記錄下來,還要學習別人文章中好的篇章結構和布局等。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要培養(yǎng)學生把長句寫段、短句寫長的能力。
三、學會修改
披閱十載,刪減五次,才有后來的《紅樓夢》,可見優(yōu)秀作品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有個反復修改完善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必須教會學生養(yǎng)成自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作文寫作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打好草稿,老師選擇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抄錄在黑板上,指導全班學生逐字逐句地修改。完成以后,讓大家比較修改前后的兩篇文章,讓大家明白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多學生作文寫好后,怎么讀都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這是思維定式在阻礙我們的思維。這種情況下,我一般要求學生暫時把文章放一邊,過上幾天再去看,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問題。再差的文章,反復修改四五次,還是會很有可讀性的。
四、鼓勵學生寫真事,抒真情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我們很多學生喜歡瞎編亂造,這樣的文章沒有真情實感,跟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自然沒有可讀性,也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文章。我在指導中就嚴格要求學生寫真人真事,收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要讓學生會寫作文,會寫好作文不是三五天就能練成的,必須長期堅持,還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