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學習作為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受到極大重視,成為甘肅省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突破點。教師要重視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相關問題,包括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的設計、實施、評價、局限性及所要注意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學習。
關鍵詞:生物;新課程;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成才
一、關于探究性學習的定義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獲得知識的過程,并加深理解知識的內涵,認識基礎科學概念與規(guī)律,掌握基本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積極態(tài)度。探究包括的步驟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等六個步驟。探究的基本特征有自主性、探究性、過程性、實踐性等。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與探究性學習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習方式是交互作用的,相輔相成。生物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最適合的學習方法。
二、生物探究性學習的課程設計
(1)確立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目標。在生物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確立教學目標,可從這樣幾個方面去考慮。①知識目標方面。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里,對學到的知識有更深刻的體驗和感受,轉化變?yōu)樽约旱闹R,強調學生把學到的生物學知識加以綜合并到實際中去應用;②能力目標方面。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能利用多種途徑去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料與信息能力,能對各種已有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歸納、提煉并從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能力,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的能力;③情感態(tài)度目標方面。探究性學習主要培養(yǎng)與人交往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探索和創(chuàng)造精神,且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識,尊重和欣賞別人的勞動。
(2)選擇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內容。生物課程中,適合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包括:①生物學基本概念,②生物學探究性實驗,③自然現(xiàn)象中的生物學問題,④實際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⑤人體健康中的生物學問題,⑥科學前沿中的生物學問題,⑦與生物學有關的跨學科綜合性問題,⑧與技術、社會問題密切相關的生物學問題等。總之,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是有規(guī)定的相關內容的,在實施教學中應選擇具有可教育價值的探究題目,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領悟到探究的思想,體驗探究的方法,同時主動積極地獲得相應的知識。
(3)建構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模式。根據(jù)自然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結合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可以建構與科學研究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流程。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流程包括:提出問題——搜集有關的資料和事實——提出猜想和假設——對假設進行實驗驗證和推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形成結論——評價和討論。
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模式,可分為:①生物學相關概念模式:提出問題——認識材料——探究問題——形成概念——深化概念。②生物學原理探究模式: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研究——提出假設——探究與驗證——總結結論——實際運用。③綜合性問題探究模式:提出問題——制訂探究方案計劃——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實際應用,深化理解。④生物學實驗探究模式: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實驗計劃——實施實驗——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⑤復習模式:提出問題——合作整理——匯報評價——總結構建——練習拓展。⑥生物科學史滲透模式:背景——思想——實驗——歸納總結。
三、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的評價體系
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性學習的結果評價可稱為是一種表現(xiàn)體現(xiàn)式評價,也就是學生實際操作探究性的課題任務來體現(xiàn)其對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的掌握程度,并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進度進行客觀真實評價。生物課程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評價具有以下特點:①評價目標具有過程性特點,即在評價探究性學習的時候,要把整個探究過程都納入評價范圍之內,而不是將最后結果只納入評價。②評價方式具有多元化特點:即參與評價者應包括教師、探究者本人和探究小組的其他組員等共同參與。③評價方法的結合性特點:即在評價探究性學習時,要將定性和定量結合在一起,其具體操作時有提問口頭回答評價、作業(yè)書面評價等。④評價內容的綜合性特點:即在評價過程中,除達到知識目標外,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也很重要。⑤評價標準的靈活性特點:即在評價探究性學習的結果時,不能單純用單一的是非對錯,而重點強調其探究的最終作用,以促進學生發(fā)展。⑥評價對象的差異性特點:即在評價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學生探究的內容和性質及學生個體間差異,有彈性地調整評價標準。
四、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的實施原則
生物課程實施探究性學習,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主體性原則。在生物課程中實施探究性學習,一定要認識到學生探究的主體。設計探究過程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在探究中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讓學生積極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探究性學習的主人。教師要能適時發(fā)揮指導作用,從技巧和方法上給學生予以適當幫助,目的在于教會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學習。
第二,問題性原則。探究性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探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合理問題,并讓學生圍繞問題去開展探究準備工作,即尋找資料和解決問題的方案。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是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主要載體,沒有問題就談不上探究,這是由探究性學習的特點決定的。
第三,開放性原則。探究性學習的特點決定著探究的方式、問題的提出、內容和活動計劃的制訂與實施,還有結論評價有著不確定性和無限性。
第四,創(chuàng)造性原則。探究性學習是指以“探究”作為手段,來挖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所以,探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
參考文獻:
[1]陳丹,張穎之.高中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調查[J].學科教育,2003(1).
[2]黃雄興.對我國教育投資項目評價方法的思考[J].廣西財政高等專
科學校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