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語文教學中,對劇本的研讀比較有限。新課改要求下的新型課堂關系和時代趨勢需要我們來解答語文劇本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對劇本的研讀,應該引起廣大師生的興趣和重視。
關鍵詞:戲??;課改;探究;綜合素養(yǎng)
在中學的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提到四大文學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平時的課本教學也基本圍繞這四大體裁,當然到了寫作時,詩歌和戲劇因為種種原因,常常被考核機制所排斥,??吹綄懽鞯囊笾袕娬{(diào)體裁不限,詩歌戲劇除外。而考核機制不認可,在中國的大環(huán)境下,就意味著廣大師生對此都會不屑一顧。就像是山谷里無人問津的野蘭花。入選到教材中的戲劇作品,相對于其他文學樣式也是鳳毛麟角。事實上戲劇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包含了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審美內(nèi)涵,對學生的文學能力、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而隨著影視劇作品的興盛繁榮,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戲劇必然會引起全民的關注。
一、劇本教學與新課改的課堂模式不謀而合,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探究合作精神
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模式致力于建立小組互助合作模式,構建新型課堂學習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廣泛展開交流合作的同時,更利于素質教育能力的提升。 新課程理念下的劇本教學,在重視發(fā)揮傳統(tǒng)學習模式和小組合作新課型的優(yōu)勢的同時,還努力關注學生對三維立體目標的生成過程,關注學生對生活和藝術的切身體驗;積極開展師生、生生和人與課本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多元解讀,注重學生的民主參與和綜合性、實踐性學習。戲劇是最容易被加工的,通過學生的“編,排,演”呈現(xiàn)給大家,我在上《雷雨》的劇本時,就布置給小組長:每個小組一個五分鐘的片段表演,經(jīng)過一個多星期的認真準備,他們不但對《雷雨》的劇情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通過表演,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周樸園、繁漪等人物性格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如表演周樸園與不同人對話時候,學生能抓住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的特色,表現(xiàn)出這個資本家老板和大家庭家長的傲慢自負,甚至有一個學生表現(xiàn)出了周樸園的遲暮的一種孤獨。當我看到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探究合作呈現(xiàn)出對劇本的理解時,我自己都大吃一驚,比起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一言堂”的分析,學生的收獲無疑多了太多。
這種通過革新傳統(tǒng)語文學習模式和學習方法,形成以體驗和活動為主要特征的開放式學習模式,引領學生深入理解劇本文學,陶冶情操,從而一定意義上去改變應考機制下單純功利主義的語文學習模式,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民主化和個性化。
另外,課程改革后,很多教師抱怨課時太緊,而劇本教學還可以通過學生自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它包括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一是有一個以‘學’為中心的探究學習環(huán)境,二是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研究性教學可以把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結合起來,也許不一定出什么巨大的成果,但在學生自讀劇本中的主動探究中,加上教師的點撥指導,就能得到思考和感悟的滿足,得到啟智的喜悅和審美的享受,得到科學思維和技能的訓練。因此,戲劇文學教學具有構建新型語文課堂學習模式的意義。
二、劇本教學符合時代趨勢,促進了教師全面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在當今信息高速發(fā)展的趨勢下,我們不得不承認純文學的作品也難在大眾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了,學生們更喜歡以影視作品的視頻形式來接受和傳達一些思想。于是,很多專家們都憂心忡忡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在接觸一些肥皂劇,影視作品沒有拿出好東西給大眾,而導演演員們總苦惱著沒有好劇本。怎樣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劇作家們,我想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教育的一項社會任務。我們一味吐槽國內(nèi)那些“雷劇”,而選擇引進國外的優(yōu)秀戲劇的同時,是否想過我們曾經(jīng)重視和鼓勵過戲劇創(chuàng)作呢?同時,作為教師,不但要精心鉆研教科書,與學生平等對話,愛護關心學生的身心成長,而且要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新觀念,發(fā)揮優(yōu)勢和特長,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研究劇本教學也許是教學上的某種空白,但也是教師們可以大展拳腳的一片廣闊天地,是一種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雨果曾感慨地說:“只有戲劇才具有無底的深淵和兇猛的風暴?!币驗閼騽∈侨诙喾N藝術于一爐,包羅萬象又博大精深,唯有對戲劇、劇本、劇本教學進行認真研究,才有發(fā)言權。也正因為如此,也加大了劇本教學的難度,這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必然引領語文教師更加關注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以適應現(xiàn)代劇本教學和時代的需要。如筆者自己在教授《竇娥冤》前,因為對元雜劇了解甚少,就花費幾天的時間認真查閱了元雜劇的相關常識,對宮調(diào)和曲牌進行了歸類,深入研讀了唱詞后,發(fā)現(xiàn)大有收獲,原來自己不了解的一個領域里也有很多精彩有趣的精品。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加強后,上課時自然就得心應手。教師只有了解了戲劇知識,能鑒賞戲曲音樂作品和舞臺表演,能運用一定的戲劇教學理論指導學生閱讀劇本,才能有效地開展劇本教學,才能主動反思和研究戲劇文學教學。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才能更明顯。當然,對學生而言,能在語文課堂上結合當下的影視劇來串講和深入探討的話,他們更是喜聞樂見,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會高漲。
在中學語文課本教材里的戲劇作品,就像獨自開放在幽靜山谷里的蘭花,多年以來,常常被師生們所忽視,卻不知它有怎樣沁人的芬芳和優(yōu)雅的氣質??芍^“蘭生幽谷無人識,知有清芬能解穢!” 研究高中語文劇本教學不但是實現(xiàn)新課程精神,開展新型語文課堂的學習模式,利用新課程資源和提高師生綜合素質的共同需要,而且也是順應時代趨勢,創(chuàng)建新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期待廣大師生們能為此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湯文華.戲劇教學的藝術性[J].成功教育,2010(4).
[2]余中云. 劇本閱讀技法訓練[J].語文教學通訊,1994(11).
(福建省晉江英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