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與他人合作是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的一大途徑。因此,教師要結合體育課堂的教學范例,闡述體育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合作學習的作用與意義,從而讓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學生;合作學習;體育教學;成長成才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因此,積極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是必然趨勢。下面是筆者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與體會。
一、明確含義,正確認知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并且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由于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能進行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體育運動崇尚努力拼搏、團結進取的精神,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合作學習能更好地傳播體育精神,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優(yōu)良品質。
二、因材施教,合理組織
軟式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是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內容之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體育課倡導淡化動作技能,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排球運動又是集體性項目,講究團結與配合,因此我將本堂課定位于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成才。
整節(jié)課我采用“收心引趣、贏趣求知、回味增趣”三部曲,合作學習在三部曲中都有體現,而我覺得體現得最貼切的是在“贏趣求知”部分。
鏡頭一:“照鏡子”游戲。
熱身活動(即收心引趣部分)結束后,我開始示范講解正面雙手墊球動作,同學們先模仿我練習,集體做了幾遍后學生開始有些松懈,我知道他們一定是覺得枯燥乏味,沒興趣了。于是我就指揮集合,開始實施我預先設計的方案。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照鏡子”游戲。
生:照鏡子,照鏡子?(大家議論紛紛,左顧右盼,滿臉盡是好奇)
我見時機成熟,就說:請大家兩人一組,自由組合,面對面相互模仿做剛才學的墊球動作,盡量做到動作、移動方向一致,就感覺在鏡子里學動作一樣,請相互學習,互相糾錯。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馬上分散開,自由結對開始練習并互相指指點點,課堂氣氛活躍。
葉圣陶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薄杜徘颍赫骐p手墊球》是球類項目的傳統(tǒng)課,我也聽過很多節(jié)有關的公開課,大體的感覺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傳授傳統(tǒng)的動作技術,課堂氣氛不活,“活”球成死“球”,學生初次接觸軟式排球卻沒有燃起“打”排球的興趣。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我在備課時著重一個“導”字:先引導學生做“照鏡子”游戲,讓學生在兩人合作的過程中尋找最初的學習熱情并體驗合作的樂趣,從而自然地過渡到本課的學習重點:兩人一組正面雙手對墊球。
《體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與健康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倍献鲗W習則可以增加參與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照鏡子“游戲活動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鏡頭二:評選“黃金搭檔”。
基本技術動作通過“照鏡子”游戲輕松完成,很自然地銜接到本課的學習重點:兩人一組對墊球練習。墊球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于是我就采用分組練習、分組展示的方法進行。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彼此合作得不錯,現在我們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每組由各自的小組長負責(預先指定的體育小骨干)進行正面對墊球練習,10分鐘后各組選派出墊得最好的一對來展示,最后將由全班同學從四對中評選出本堂課的“黃金搭檔”。
(話音一落,四位小組長立馬將本組隊員帶到相應的地點開始練習)
生1:快,抓緊時間,先把合作人員調配好,水平差不多的在一組,現在墊不起來的先做拋球墊球,兩人距離近一點。
生2:好的和好的搭配才能突出優(yōu)勢。
看著學生們如此“出謀劃策”,我暗自高興:嘿,我不安排,他們自己倒也有辦法!
魏書生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北咎谜n我就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組織、練習與探討,通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較為輕松、寬廣的交流場所,讓學生有膽量“放開”手腳“打”球。
三、體現合作,突出優(yōu)勢
合作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學會參與?!皩W會參與”能使學生擁有主動發(fā)展的權利,獲得主動發(fā)展的機會。就如上面提到的評選“黃金搭檔“的活動,使每位學生參與了練習,參與了評價,但因為榮譽又和小組掛鉤,所以學生的學習任務不再是單純的個體化,而是轉向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競爭也轉化為合作與競爭,評價也由針對個人轉向針對小組。由此,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主動、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又提高了學生的運動技能,既弘揚了學生個性,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合作激情。
陶行知先生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痹诟偁幦找婕ち业默F代社會,學會與他人合作是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一大途徑。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讓他們在獲得書本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學會些生存技能,不斷成長成才,從而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M].上
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坦.合作學習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