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性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教學策略,并且已經逐漸得到了廣大教育學者的認可與青睞。在初中地理課堂活動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模式,有機地融入有效性教學策略,以便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并且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
關鍵詞:課堂活動;初中地理;有效性;策略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普及,國民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在新時期及新環(huán)境下也要求教育工作不斷地進行改革,采取更加可行而又有效的教育教學模式。經過長時間的不斷探討及研究,人們提出課堂由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此教學模式的改變能夠促使更多的學生切身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能夠得以調動,而且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素質也能夠得以提高,可謂是富有現(xiàn)代化氣息的一種有效性教學策略。初中地理教師應當徹底摒棄以往滯后的教學模式,積極地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真正實行有效性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地理課堂活動的效率,才能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一、提倡以學生為主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任何事業(yè)之間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學生也不例外,不同學生的個性是不盡相同的,這便要求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切實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對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加以采用,充分尊重與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與此同時,地理教師還應當確保在課堂活動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則為輔導者,實現(xiàn)課堂主體的有效轉換,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的提高。并且在課堂活動中大力倡導個性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及學習興趣,實現(xiàn)地理教學的目的,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二、重視及鼓勵參與教學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學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灌輸式”“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學生當作是知識的容器,必要的課堂活動缺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少之甚少,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非常差,而且動手能力不強。長此以往極易遺忘所學的知識,無法在大腦中形成穩(wěn)固的知識體系。所以,初中地理教師應當高度重視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堂活動效果。應當強調的是,初中地理課堂活動要始終構建在參與教學的前提下,在整體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正是因為初中地理學科具備著內容豐富、涉及面廣以及開放性強等諸多特點,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一系列要素,并且各個要素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穿插,還有著相對較強的地域性、差異性,比如說江河、礦產、物質、丘陵、山地、平原等要素所構成的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水圈。按照地理課程的特點,借助于課堂活動來組織學生接受地理知識,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發(fā)現(xiàn)及解決地理問題。
三、重視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只有具備趣味性的教學,才稱得上是成功的教學。初中地理課程的趣味性是將渴望知識火藥點燃的導火索,地理課程如果無法吸引學生亦或是學生不感興趣,那么便會使得課堂活動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與其他學科不同,地理學科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將地理課程的特點把握好,只有教師能夠正確地解釋地理現(xiàn)象、認識地理事物、解決地理問題,才能夠將學生的能力提高,這不僅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點,同樣也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難點。所以,在地理課堂活動中,教師應當將學生好勝、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把握好,對課堂活動精心組織,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真正使學生“動”起來,既動手又動腦,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比如在設計“中國行政區(qū)劃”的課堂活動時,可以采用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①想象。要將拆分的各省拼圖首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各個省區(qū)的大致輪廓進行仔細觀察,啟示他們將其與生活中的某些實物聯(lián)系起來。接著教師對幾個省的輪廓圖予以出示,以此將達成拋磚引玉的效果。②示范。把拆分后的各省輪廓在相應的板塊上還原。③準備。學生對各省區(qū)的相應位置及輪廓進行強化記憶。④競賽。各學生小組選派代表上講臺表演拼圖。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在有趣的課堂活動中便能夠熟練地掌握地理知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以增強。
四、加強信息傳輸,巧用多媒體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通常學生是借助于觸覺、視覺以及聽覺來接受信息,其中視覺是人們認為最為有效的信息獲取方式。大量的實踐充分表明,綜合傳輸遠遠優(yōu)于單一的形式,因而多渠道的視聽結合信息傳輸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具備著突出的優(yōu)勢。所以,地理教師應當將學生帶入活潑生動、喜聞樂見的學習氛圍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在對“長江”的課程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幾分鐘為學生播放有關長江的影視片段,動聽優(yōu)美的解說,美麗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學生很快便能夠融入其中,不僅將美的享受帶給學生,而且還使得學生分散的心很快地得以集中。再比如講解“日本”的知識時,其中最重要的知識點就是經濟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對凸顯日本國家的地理特點的圖片或者短片播放給學生,啟發(fā)學生的討論。以此使學生在討論中探究,在感知中討論,教學的重難點便得以強化。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學科是涉及面非常廣泛的一門課程,蘊含著大量且豐富的知識,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地理教師應當在課堂活動中采取有效性教學策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道秀.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之我見[J].讀寫算,
2011(6).
[2]鄭占平.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淺談[J].時代報告,2012(8).